化學原理啟迪307
Mozart KV 545, Piano Sonata No 16 in C Major
1. 大約在1920年代,人們發現「波爾模型」不完全可信,我們需要開拓一條全新的道路,有三位物理學家致力於此,他們是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與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
2. 德布羅意與薛丁格研究出波動力學 wave mechanics,又稱為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德布羅意率先提出電子不只是「粒子」,也有「波」的性質。循著這條線索,薛丁格決定用「電子的波」的性質來解答原子結構的問題。
3. 德布羅意與薛丁格則認為,被原子核控制的電子,活動模式十分類似駐波standing wave,因此他們開始研究原子的波動力學。
4. 最常見的駐波現象可以在吉他或小提琴這類弦樂器上看到,弦樂器靠固定在兩端的弦振動波產生樂聲。 這些波之所以稱為「駐波」,因為它們是固定在某個位置的波弦;駐波是原地來回振動,不是沿著弦長前進傳送。
5. 弦的運動可看成幾個簡單週波綜合起來的成果:
6. 藍點代表1個波的波節,特別留意,駐波的波長受波節限制,因為每一條弦都是固定的,所以弦的兩端一定是節點,這代表弦的半波長數量一定是整數。
7. 德布羅依將波爾的原子模型轉化為「波模型」,他將氫原子的電子想像成「駐波」,電子只活動於某幾個特定大小的環狀軌域,這些特定大小的軌域允許駐波展現完整的波長;除此之外,其他大小的軌域會使電子駐波產生破壞性干擾,所以無法存在,這聽起來合理解釋了量化的氫原子。
徐弘毅:
1. 為什麼德布羅意與薛丁格用「駐波」來解釋圍繞原子核的電子的運動模式?電子圍繞原子核公轉的時候,它的運動受到二股力量的拉扯,一股是原子核的質子對電子的吸引力,一股是電子筆直往前跑的慣性,也就是沿著環形軌域切線飛出去的力量。
2. 原子核的引力與電子往外飛的慣性,這二股力量一強一弱,造成電子一下子靠近原子核,一下子遠離原子核,就像被撥動的吉他的絃,一下子往上、一下子往下,來回振動,這就是「駐波」。
3. 什麼是駐波的「節點」?彈吉他的時候,手按著吉他的絃,手指按的位置與弦在琴尾的固定位置就是駐波的「節點」;原子核的引力與電子往外飛的慣性這二股力量相等的位置,就是電子動波的「節點」。
4. 為什麼德布羅意要用「波」來解釋波爾的氫原子模型?因為波爾認為氫的電子只在特定軌域活動,卻沒有解釋為什麼電子一定只能在那些軌域活動,而不能在其他位置活動。
5. 如果只用電子是「粒子」的角度來看,無法理解為什麼電子的位置不能偏離一點點。可是如果用電子是「駐波」的角度來看,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電子一定只能存在於特定的軌域了。
6. 圍繞原子核的電子運動是一種波,速度接近光速,在這麼快的速度下,電子公轉第一圈、第二圈……第一萬圈…的「波」會重疊嗎?
7. 如果電子公轉一圈的週波數不是整數,代表每一圈上密密麻麻的波峰、波谷位置,不會跟下一圈的波峰、波谷位置一樣,會發生什麼事呢?
8. 各種不同公轉圈數上的電波會互相干擾,有可能電波變得忽大忽小,公轉軌道變得不穩定,電子雲出現破洞,也可能不同圈的電波互相抵銷掉……,造成原子核沒有適當的電子雲包覆穩定它,這樣違反原子系統追求最大平衡的原則。
9. 因此,電子公轉一圈的電波週數必須是整數,這樣每一圈的電子波才不會互相干擾,製造亂流,電子圍繞原子核的運動才能保持穩定的週期性,讓原子核有完整的電子雲包覆。
10. 這就是為什麼當原子系統吸收了外界的能量,電子只能在特定的軌域活動,形成特殊的能階;原子的電子能夠活動的能階軌域都有一個特徵,就是能夠讓電子公轉一圈的週波數保持完整,讓電子不會因為多轉幾圈而受到干擾,破壞能量的穩定性。
我看到波粒二元性,真的就像在石頭中看到閃亮的鑽石,對,就是我想解釋,卻無從建立的模型,電子應該就是一種環繞原子的波吧!雖然我沒想到駐波這麼美的模型,好像就是一種動態的靜,非常純粹。
回覆刪除約瑟
費曼讀書會
http://city.udn.com/1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