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國家怎麼偷走人民的錢

Scriabin – Piano Concerto in F sharp minor (Ashkenazy/Maazel) 
【摘要2015.11.23.蘋果 吳惠林】實質薪資倒退、高房價、1%高所得vs.99%低收入者的貧富極度懸殊所呈現的社會不公、不義,是21世紀的最重大課題。比起18世紀工業革命所引發的悲慘世界,一點都不遑多讓。
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思.皮凱提認為,資本主義是造成收入與財產持續分配不均的主因。他提出兩大論點:一是除非有大規模戰爭和政府的介入,資本的年報酬率約是4%5%,而經濟年成長率僅1.5%左右;
二是如果一直維持「資本的年報酬率大於經濟成長率」,貧富差距將持續擴大,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於是皮凱提建議政府應對富人以「課80%重稅」的方式,來消弭所得分配不均。
其實,這些說法自古以來都存在,就是指責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譴責自由市場,期待政府馴服可惡的大資本家、大型企業,並以課稅方式懲罰可惡的剝削者,終而達成公平正義的社會。畢竟若無政府的縱容、保護、勾結,可惡的大奸商在自由市場競爭力量下是無法遂行壓榨、剝削的。 
「獨佔」傷害全民福利眾所周知,但,縱使有「自然獨佔」,在自由市場的競爭下也是短暫的,可怕的是「人為獨佔」,這就是具有特權的國營事業或受保護的特許大型企業,而這都是政府給予的特權或暗地裡相互勾結的,且「政府」本身其實就是最大的獨佔,也就是政府本身就「失靈」了,怎可能讓一個失靈組織來糾正或彌補所謂的「市場失靈」呢?而減少「政府獨佔」的事務,就是最重要的大事。 
除了不能經營事業,不能干預市場自由運作外,「政府獨佔貨幣」是最該重視的。當今人類沒有「貨幣」(或錢)是很難生活的,一切事務幾乎都以錢來表示,而貧富懸殊也是用錢來衡量的。 
之所以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就是金錢大都被少數巨富搬走了,已故的蔣碩傑院士在1980年代「蔣王論戰」時提出的「五鬼搬運」就是「無形方式的搬錢(將升斗小民的錢搬到巨富手中)」之「竊盜行為」,而五鬼搬運之所以得以成功順利的進行,「政府獨佔貨幣」就是終極答案。 
其實,已故的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早在1976年就寫出《貨幣非國家化》這篇長文,提出「貨幣非國家化」主張,要求貨幣發行市場自由化,也隱含中央銀行民營化。他指出,整個政府管理貨幣的歷史,簡直就是一部詐欺和矇騙的歷史。海耶克的學生羅蘭.巴德也說: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不幸就是,讓國家成為貨幣的獨家供應者 
不過,這些奧地利學派學者的言論卻不受重視,而該學派也在當代主流經濟學中被排斥,如今各國政府QE(寬鬆貨幣或量化寬鬆)和低利率政策被當作救經濟、救人類的救命符,殊不知世人正不斷地被餵食劇毒而被戕害!
可憐的世人如何覺醒、如何自救呢?了解「貨幣國家化」、「政府獨佔貨幣」正是「國家偷走人民的錢」,乃至貧富懸殊、社會不公不義的真相,讓奧地利學派的理念廣為人知曉,就是最好的方式。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回應網友關於原子軌域的外型與能量(一)的問題

匿名網友在20151022日問:「您好,文章中第12點您提到s原子軌域函數只有正的,但是我上課的石嘔(時候)卻學到氫原子有一種ANTIBONDING的模式,好像是正負函數都有的一種結合,這是為甚麼呢?

你好:
是一種數學語言,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意義。
在一般的計算中,+就是加法,-就是減法;但是,在笛卡爾座標, -是方位的標記,以平面來看,用xy軸切割開來的四個方塊,右上方的方塊位置用 ++來代表,右下方的位置用+-來代表, 左上方是-+, 左下方是--。
在談論到鍵結與反鍵結的波動函數時,+和-則代表延著軸線移動的波動狀態,在軸線上方的波鋒區域稱為+,在軸線下方的波谷區域稱為-。
我們用笛卡爾座標(顯示位置)說明電子軌域時,會將第一個軌域放在x軸、y軸、z軸的正數的位置;然後再以第一個軌域為標準,比較第二個軌域放的位置。舉例來說,p軌域分為pxpypz三種,每一個軌域都分成兩瓣,一個是在+的位置,另一個是-的位置,這是說明這p的兩瓣軌域在空間上是相對的
s軌域則只有一個圓球,因此依據慣例,直接放在笛卡爾座標右上方的位置,這個位置無論在x軸、y軸或z軸來看,都是在+的位置上,所以  Steven S. Zumdahl才說,s軌域的函數在三度空間中都是正的。
笛卡爾座標上的 都只是代表「位置」而已,跟傳統數學上的加減,或正負,沒有關係。

你在上課聽到氫原子的反鍵結軌域ANTIBONDING是指正負函數都有的一種結合,這是在說另一件事情( 笛卡爾座標,無關 )。首先,要解釋結合的幾個原子之間,存在兩股力量,鍵結的力量,與反鍵結的力量;鍵結的力量是兩原子之間的引力;反鍵結的力量,是兩原子之間的斥力
不管是引力或是斥力,都是一種能量,全世界所有的能量都可以視為一種,這是因為能量在移動、傳遞的時候,時強時弱,在空間中有規律地擺盪前進,而不是一直線筆直往前的。
我們可以用電鑽來想像這個問題,電鑽的鑽子必須旋轉中往前,比較容易鑽洞,如果鑽子不旋轉,光憑蠻力施壓,要鑽洞就比較費力。所以,能量在傳遞的時候,是旋轉中前進的,而不是筆直前進的。能量旋轉中前進路線,(簡化來看)壓成平面,就是一個規律上下的波。
函數,是描述的語言,正數是指波的波峰,負數是指波的波谷;這與傳統數學的加減,沒有關係。反鍵結的力量,用函數來表示,有正數、也有負數,那是將反鍵結的能量也看成是一種波。
你會搞亂的原因是,高中有教函數的運算,但是沒有說明函數代表的圖形意義,所以,你不知道反鍵結的力量變成帶有正數與負數的函數,是將能量看成」,+、-是代表波峰波谷
此外,高中有教笛卡爾向量,同樣要學生做很多習題,但是,卻沒有說笛卡爾向量的用意是在說明空間位置,所以,你不知道原子的s軌域放在笛卡爾向量裡,函數都是正的,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s軌域只有一個,型狀規則,是一個圓球型,第一項限(x軸、y軸、z軸的正數區域)可以完全涵蓋s軌域;不像p軌域分為三個,每一個都由2瓣,必須用+-正負來描述它的位置。
台灣科學的問題就是,花太多時間在練習解題和套公式,花太少時間下定義與推理邏輯、建立因果關係,也沒有時間去想像他的圖形與構造。
還有重大的問題是,事實上,台灣大多數大學的教授都跟你有一樣的疑問,只是他們不敢問別人,因為他們也是背題庫長大的。
徐弘毅2015.11.21.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回應網友關於 穿透效應 penetration effect的疑慮

匿名的網友2015930日問:「還是不大懂如何比較穿透力大小

對不起,最近太忙,所以沒有時間回信,很抱歉
首先,我們要了解原子的構造,原子的中心是帶正電的原子核,外層是帶負電的電子雲,電子雲又可分成好幾層,就像金莎巧克力那樣,為了清楚分辨每一層,化學家用能量階梯的概念去定義每一層,能階的符號為n
但是同一個能階的電子雲,還可以再區分成好幾層,由內而外分別為s殼層、p殼層、d殼層、f殼層,這是四種不同能量的次殼層。
那麼,什麼是穿透效應呢?舉例來說,原子核的正電引力要吸引p殼層的電子,一定要穿過s殼層電子,這就是穿透效應;相反方向來看,P殼層電子雲的負電荷要吸引原子核,也一定要穿過s殼層電子雲,這也叫做穿透效應。
你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比較穿透力的大小?很簡單,我們舉例說明,p軌域電子離原子核比較遠,它要穿透s軌域電子雲,才能夠吸引原子核,那麼,它有一部分的能量就在對抗s軌域的電子中消耗掉了,因此,p軌域電子抵達原子核的能量,必然要減掉s軌域的能量,這使得穿透力減弱。
如果是s軌域的電子,它是最靠近原子核的電子次殼層,它不需要穿透其他殼層,就能直接抵達原子核,因此穿透力較強。所以,s軌域電子的穿透力,強於p軌域電子的穿透力。
用同樣的方法類推,在同一個能階中,s軌域電子的穿透力,強於p軌域電子的穿透力;s軌域和p軌域電子的穿透力,強於d軌域電子的穿透力;s軌域、p軌域和d軌域電子的穿透力,強於f軌域電子的穿透力。
如果是比較不同能階的電子,那就是最內層的第一能階軌域n=1,穿透力強於第二能階軌域n=2;第二能階軌域n=2的穿透力,強於第三能階軌域n=3……
你可以參考我所翻譯的化學原理啟迪304波爾的氫原子模型:計算電子轉換軌域時吸收或釋放的能量,裡面有能階圖,另外本篇化學原理啟迪334所附的穿透效應圖,在說明在同一個第三能階n=3中,各殼層由內而外的順序是spd
我們台灣的教科書寫得跟補習班的參考書一樣,有很多練習套公式的例題,都只是在應付考試,沒有辦法引導思考,所以你才會被搞亂,你一定很聰明,加油!
我在2007年有向李遠哲、翁啟惠反映這個問題,但是那兩個人過去讀書的過程都在死背書,所以他們這一生都沒有辦法編寫好的教科書,連他們都如此,更不要說其他台灣的化學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