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美國夢」與「中國夢」的衝突


【摘要2018.8.13.自由】美中貿易戰,兩國同樣加徵對手五百億美元商品25%關稅,美國揚言下一波報復金額高達二千億美元,中國則將反制六百億美元,雙方強硬態度絲毫未見鬆動。然而,中國可否維持既有的經濟成長力道,抑或爆發金融風暴而反轉向下,甚至衍生政經大變動?
川普競選時大肆批判中國,指責其為盜竊智財權,以不公平貿易手段造成製造業衰微,掠奪美國利益的元凶。而中國正是搭著全球化平台搶走美國大量工作機會的主要國家,因此,現今川普強力反擊中國,引發遍地烽火的貿易戰,完全符合美國的主流民意與多數民眾的切身利益。因而,川普的民調支持度亦水漲船高,迭創個人高峰。
但是,其主動挑起貿易爭端,且以加徵關稅方式對付貿易對手,仍引起部分經濟學者的質疑與責難;其中,最具代表性者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莫屬,他質疑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問題,不是中國造成的,亦即美國所需的進口產品若非從中國進口,仍必須由其他國家進口,對中貿易戰只是轉移貿易逆差對象,無法改善美國的貿易失衡;況且,貿易戰將使所有人都成為輸家。他強烈批判「經過愚蠢的貿易戰後,世人對國際法治的信心受損,國家造成的限制加重了。川普已經永久改變了世界,只不過是朝著更糟的方向。」奉行自由貿易、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家無法認同川普的貿易戰。
事實上,美中貿易戰是自由貿易保護主義的對抗,不是自由貿易陣營內的摩擦;川普發動貿易戰係為拆除貿易壁壘,重塑自由貿易的國際秩序。川普力道之大,一旦以公平貿易為基底的自由貿易體系打造完成,全球經濟勢必因交易成本降低,市場障礙減少,及自由競爭帶來的高效率,促成更大的榮景。
反之,若不敢向中國式不公平貿易與單邊主義宣戰,繼續容忍一個十足保護主義國家打著自由貿易的旗幟,藉由貿易霸凌手段崛起,後果便是先在地緣經濟上形成邊陲與核心的不對等關係,接著更成為地緣政治下的附庸國家。這種嚴重的後果乃是那些純粹經濟學者看不見,也無法理解的。
中國以不正當手段崛起,對文明發展已造成嚴重的負面衝擊。中國原是一窮二白的共產國家,如今因經濟與產業的茁壯,得以建立監控全民的數位獨裁體制,除了對內實施硬的威權統治,對外更意圖以「一帶一路」之類的債務陷阱外交,套牢周邊國家,逼使其讓渡重要政經利益,以建構中華大帝國的版圖。
換言之,美中貿易戰可視為民主的「美國夢」與專制的「中國夢」之間必然產生的對撞。美國夢意味個人可以憑藉自身的努力打拚,在自由開放的社會力爭上游,最後既成就了個人,也打造一個強大與民主的國家;而中國夢則代表個人只是國家機器的小螺絲,個人的一切受到國家的嚴密監控與指導,一切榮耀表面上歸於國家,實際上卻是被一小撮統治階級所佔有,乃是一場集體主義的噩夢。
少數經濟學家或許被中國的表象迷惑,無法正確認知這場貿易戰的真實意涵,及其攸關民主文明發展的重要性;但多數美國民眾、政經菁英卻深刻了解自由經濟體在此貿易戰非贏不可的必要性。
土耳其若爆金融危機 美中都遭殃【摘要2018.8.13.自由】土耳其與美國的政治對立持續升高,但土國總統艾多根無意退讓,市場擔憂土國可能爆發全面金融危機。分析師警告,倘若土國爆發金融危機,歐盟、美國、日本、中國與中東全都會遭殃。
今年初以來,土國經濟就陷入困頓,迫使土國實施刺激措施,導致土耳其里拉兌美元慘跌、通膨升高和經常帳赤字擴大,艾多根又屢屢干預土國央行政策,加劇里拉貶值壓力。
加上近來土耳其與美國關係緊繃,上週五里拉兌美元盤中一度重貶17%,導致全球股市重挫,投資人擔憂土國金融動盪可能波及歐洲和新興市場。
紐約金融服務公司BBH策略師西恩(Win Thin)表示:「這是個可以列入教科書的貨幣危機,由於政策錯誤,它已演變為債務和流動性危機。從情勢的演變來看,市場必須做好土國經濟硬著陸、企業外幣債務違約、銀行可能倒閉的準備。」
倫敦Bluebay資產管理公司資深新興市場策略師艾許表示,由於歐盟、美國、日本、中國、中東對土國的金融曝險部位很高,一旦土國爆發金融危機,上述國家或地區全都難逃一劫。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跨境數據顯示,西班牙銀行業對土國的曝險部位高達833億美元,法國銀行業達384億美元,日本銀行對土國的曝險部位達140億美元,英國銀行業192億美元,美國銀行業則約180億美元。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經濟到底優不優?


【摘要2018.8.11.蘋果 謝金河】台股在11000點盤旋了半年,最近在很多演講的場合,很多朋友不約而同地問我:台股站在11000點,這是真的?台股真有這個實力?
儘管蔡英文總統也在兩個月前說,股市從她當選那一天的8131.28點漲到11270.18點,台股市值從27兆元提升到35兆元,保證台灣的有感經濟將開始;賴清德院長也說:台股站上萬點已進入第14個月。但大家對台股就是沒有信心,原因是大家被一直以來,「唱衰台灣」的聲音震懾住了
這兩年台灣經濟已逐漸從谷底爬升,但大家似乎都沒有發現,我用幾個數字給大家看。一是台灣上市公司的營收與獲利這10年有十分顯著的成長,金融海嘯發生的2008年,全體上市公司營收14.96兆元,稅前盈利5982億元,到了去年營收上升到30.55兆元,稅前盈利進步到2.65兆元;這10年間,上市公司增多了,營收成長104%,但盈利成長343%,獲利成長遠遠高於營收成長。
去年全體上市櫃公司稅後淨利2.19兆元,比前一年度成長15.7%,今年首季5356億元,又比去年同期成長21.9%
第一季台幣狂升到29.11元,吃掉不少上市櫃公司的獲利,第二季台幣貶值到30.485元,匯兌利益形成助攻。
這幾天進入超級財報,除了台積電第二季淨利723.45億元,略遜首季的897.84億元外,台塑四寶第二季淨利733.69億元,超越台積電,表現非常出色,第二季淨利又比首季成長3成。 
今年第二季出現很多獲利耀眼的企業,例如被動元件的國巨第二季淨利108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7.78倍;華新科第二季淨利43.67億元,也比去年同期成長8.88倍。矽晶圓的環球晶第二季34.99億元,也比去年同期成長1.7金融業前7個月已大賺2300億元,其中國泰金與富邦金的稅後淨利都超過400億元,企業的獲利表現是台股站上11000點最大的憑藉。 
台股的萬點旅程1年多,還有另一個憑藉,那就是台股股息配發率高,今年上市櫃公司配出的股息1.45兆元,殖利率大約4.25%,這是全世界殖利率最高的市場;像台積電今年配出2074.4億元,台塑四寶的1777.86億元。這種穩健成長且穩定保有3%以上殖利率的績優公司,在全球市場並不多見,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台灣企業的公司治理上軌道,得到全世界很正面的評價。 
但最值得重視的是今年中美貿易戰升高,外資為避險,今年以來賣超台股逾90億美元,台股是亞太賣超第一名的市場。對照2011年外資賣超台股2776.48億元(台幣),台股那一年重挫1900點,今年外資賣超逾2011年水準,但台股今年仍能在深滬港股市重挫中逆勢上漲3.62%,關鍵是內資回流,內資取代外資,造成股市量價齊揚的景象 
台股在馬政府宣布開徵證所稅前後,2012年日均量831.6億元,2013796.9億元,到了2016年,二次政黨輪替的這一年,台股集中市場日均量更創下775.2億元的新低。
2017年台股日均量回升到1048.7億元,今年17月平均的日均量高達1402.6億元,又比去年成長33.7%今年17月證交稅收628億元,已寫下10年新高,幾乎逼近2013年的719億元。 
再回到總體經濟,今年上半年出口16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0.9%,今年第二季台灣的GDP成長3.29%,這已是台灣連續4個季度逾3%,雖然沒有超過美國的4.1%,但已領先南韓3個季度,這是台灣總體經濟的基本面。如果說數字會說話,台灣似乎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悲觀。
台股站上11000點,如果是純粹人為拉抬,要撐1年多是有難度的,背後基本面的數字才是最大的憑藉。 
上半年經常性薪資增2.55% 18年同期新高【摘要2018.8.11.自由】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上半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含本俸及固定津貼)平均四萬745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55,增幅續創近十八年同期新高。主計總處官員表示,經常性薪資已連續七個月年增2%以上,顯示廠商調薪轉趨積極。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六月經常性薪資平均四萬846元,年增2.46%,為近十八年最大增幅;加計獎金、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後,總薪資平均四萬7969元,年增7.2,主因六月較多廠商發放端午節獎金所致。
扣除物價漲幅後,上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三萬8122元,仍不及2001年水準;但實質總薪資來到五萬1867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2013年大專以上畢業生於2014年投入職場從事全時工作者,工作三年後,經常性薪資平均成長16%,每年平均增幅約5

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

交通運輸業勞工不是二等公民


【摘要2018.8.8.蘋果 林佳瑋】曾兩度出任加拿大總理的杜魯多(Trudeau),年輕時曾協助著名的「石棉大罷工」,他說:「在現在的社會狀態,事實上,只有罷工才能確保最大的可能性,使工人擁有與僱主對等的條件來進行協商。認為單靠工會就可以確保對等是一個錯誤的想法,若罷工的權利被鎮壓,或被嚴格的限制,產業工會的運動只不過是替資本主義服務的許多機構之一而已:規訓工人、佔據工人休閒時間、確保企業利潤更為方便的一個組織。」德國的勞動法學者也曾說過,失去罷工權利的協商無異於工人在街上集體行乞
2016年空服員罷工後,伴隨著2017年長榮天災假事件以及2018年機師工會罷工投票,交通部和資方團體「台北市航空運輸同業公會」多次向勞動部施壓,要求將交通運輸業應有「罷工預告期」入法。
這幾年交通運輸業勞工的抗爭越演越烈絕非偶然,異於一般勞工的輪班方式、工時計算、破碎休息時間,使得交通運輸業勞工相較於其他行業,長期處在被剝削的狀態,而當他們組織工會試圖與資方取得對等協商的談判機會時,卻又被交通部和資方團體合謀用「罷工預告期」來箝制罷工的進程。 
交通部的理由是「各國均有預告期」,然而,即便是勞工權益保障明顯不足的香港(2011年才制定最低工資、至今仍沒有法定工時上限),對於罷工完全沒有任何的「法律限制」,只要依照「工會章程」來進行即可。
反觀台灣,以2016年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的罷工為例,從412日召開會員代表大會至624日正式罷工,至少歷經兩個半月。假設今天工會為了爭取年終獎金開始罷工程序,可能等到農曆春節過完、年終獎金花完,罷工的「準備程序」都還沒結束! 
相較於法國可以進行政治性罷工(不必與勞動權益相關),台灣只能針對勞動議題中的「調整事項」進行罷工(例如常見的欠薪與職災無法成為罷工標的),而當標的確認清楚之後,必須先召開會員(代表)大會,經半數出席以及半數以上同意勞資爭議調解,若勞資爭議調解不成立才能進行罷工投票,而罷工投票又必須是全體會員人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才可合法罷工,複雜而冗長的法定程序,正是台灣罷工少於歐美各國的主要原因
當工會以調整事項進行勞資爭議調解時,就是法定罷工程序的開始,僱主及主管機關就應該加以警惕並提出最高的誠意進行協商。換言之,歷時至少兩個半月的罷工法定程序,這絕對是世界各國最長的預告期
當交通部以「各國均有預告期」來施壓勞動部時,請問,世界各國有如此繁複冗長的罷工法定程序嗎?根本沒有!絕大多數國家是依據「工會章程規範」,換言之,工會能以保密的方式進行罷工程序,這才是需要「預告期」來增加政府及企業應變的原因。
若政府願意廢掉《勞資爭議處理法》中複雜而冗長的罷工法定程序,以「工會章程規範」替代,那麼討論「罷工預告期」還有點道理,問題是,政府敢廢掉那明顯箝制、延遲勞工罷工自由的法條規範嗎?
如果不敢,卻又在原本嚴格的規範裡,對交通運輸業勞工強加預告期的規定,請問交通運輸業的勞工是二等公民嗎?為什麼要忍受異於其他行業的輪班方式、工時計算以及破碎休時,連要爭取權利的時候,還要被斷手斷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