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正視郵輪產業所帶來的觀光效益

【摘要2018.2.25.工商時報】交通部從去年520以來,積極發展高雄港和基隆港的所謂「國際郵輪雙母港」,在郵輪旅客於去年12月突破百萬人次,相對於連續三年都有超過一千萬觀光客來台的紀錄而言,同樣值得肯定。高雄市長陳菊對此在2月上旬表示,國際郵輪造訪高雄港今年可望達到72艘次,預計將會有10萬的進出港旅客人次。如果未來能結合新南向國家相關航線的開闢,相信郵輪產業發展所帶來的觀光效益,一定有助於長期的經濟發展。
在經濟戰略的設定方面,蔡英文總統在去年10月的「玉山論壇」,將新南向政策定位為「亞洲區域戰略」,但是要落實到觀光產業,則國家發展戰略之競合,就必須正視陸客大幅減少對觀光產業鏈的嚴重衝擊。
不幸的是,兩岸關係的急凍同樣會影響到搭乘郵輪來台旅客的意願,特別是面對中共國務院所規劃的「四大郵輪港口集群」,環渤海的天津、長三角的上海、東南沿海的廈門、以及南海的三亞,做為大陸交通部認可的四大郵輪母港,區域內有層次分明的母港和停靠港之政策設計。如果再考量到致力成為亞洲郵輪樞紐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台灣做為母港的數量還不夠多,郵輪商品的選擇相對有限,政府不應該一廂情願的過分寄予厚望。
在郵輪經濟的發展上,第一,根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在2016年的統計,加勒比海和歐洲的郵輪航線對於碼頭使用的配置量各占全球碼頭的三分之一,而亞洲只有9%;該協會當時也預估2017年全球的郵輪旅客將上看2,530萬人,而亞洲的郵輪人口則可望突破330萬人。
第二,依據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在2016年所公布「2030中國航運發展展望」之預測,中國大陸在2030年的郵輪旅客數量將達到800萬到1,000萬人次,成為全球最大的郵輪旅遊市場
雖然交通部看好亞洲郵輪觀光人口將會不斷的成長,但航港局所提出的高雄港和基隆港「國際郵輪雙母港」之發展目標,有必要針對未來的客源預估和區隔定位,提出更精緻的策略規劃藍圖以及更有吸引力的旅遊行銷
再者,現代郵輪經濟的發展,絕對不只是觀光產業一環的層次,將郵輪經濟拉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層次,是正確的政策思維;但是,郵輪艘次的增加,或是造訪旅客人次的成長,不應該成為沾沾自喜的「數字迷思」。交通部去年8月中旬預估,兩大郵輪港群在2017年全年可望達到600艘次、100萬人次的目標。而根據最新統計,去年全年台灣郵輪旅客達114萬多人次,比前一年成長逾3成。
然而,在漂亮的成長數據之外,政府政策更應強化兩個重點,包括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成長性展望,以及郵輪經濟產業鏈的產業化發展之整體規劃。特別是郵輪經濟的產業鏈之建立、郵輪母港的品牌建構和經營,以及做為郵輪基地的母港城市之配套建設,所涉及到的層面很廣泛,從上游的製造業、中游的港口建設、以及下游的相關服務業和在岸服務。
爭取國際郵輪的不定期航線到台停泊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政府除了致力於基礎建設之外,台灣做為「世界遊艇王國」,政府應該著眼於更有企圖心的郵輪製造與設計之產業分工鏈結
另外,為了爭取國際郵輪開闢母港的航線,政府所提供的政策優惠措施,只重視國際郵輪停泊艘次和造訪旅客人次的成長數據,卻不夠重視簽證的便利性,無法專案處理郵輪訪客的入境,停靠一個以上的港埠,可以不必重複申請簽證,或是由郵輪公司做擔保,以提高旅客下船入境觀光之意願。不由此途,則因為低基期,所呈現出來短期的高成長,能否扭轉客源市場的長期競爭劣勢,仍然值得深思。

簡言之,政府在開拓郵輪旅遊市場時,與其注重成長數字,倒不如致力於「蹲馬步」的基本功夫:重視出入境手續的簡便性和安全檢驗及檢疫的便利性,以及當地的交通接泊服務;航港局、台灣港務公司、以及高雄市和基隆市政府對於從碼頭建設、港口接待和免稅購物開始,港灣城市觀光的景點路線規劃和體驗意象之行銷,以及周邊觀光服務業之整體規劃;郵輪的停泊維修,甚至引導企業界參與郵輪設計製造的產業鏈,都是提升台灣「郵輪雙母港」國際競爭力之不二法門。

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論非傳統安全威脅

【摘要2018.2.11.自由 姚中原】未來由天然因素或人為疏失所造成的重大災害,可能三不五時即會發生,全體國人必須有此深刻的心理體認,我各級政府亦必須事先做好各種防護作為,以及具備周延的應變計畫,如此才能減少危難或緊急事件對台灣社會所造成的各種損害。
當今台灣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已不限於傳統的軍事、外交等威脅,非傳統安全威脅已日漸深重。在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類型中,其中一項即是由颱風、地震等非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瞬間巨大威脅,例如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以及此次花蓮發生規模6.0地震,皆造成許多民眾傷亡、多處大樓坍塌、道路嚴重龜裂,以及電力、通訊等公共設施受到毀損。
另一項則是人為因素所造成「重大基礎設施」被破壞或被癱瘓,導致國人平時所依賴的如水、電、能源、交通、通訊、資訊等基本建設無法正常運作,以致日常生活與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例如2017年八月十五日,中油公司桃園大潭隔離站因工作人員操作錯誤,導致供氣中斷,造成大潭電廠六部機組同時停機以及全國十七個縣市、近六八八萬戶的停電事件,其中連一向不曾停電的台北市「博愛特區」,也被波及而出現斷電現象,此即為非傳統安全對台灣的另一種傷害。
未來,國人及民間社會都該建立及增強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防護知識;除此之外,各級政府更要積極研究,未來如何即時、同時處理「同時間,多地點、大規模、持續發生」的重大危難事件,如此才能真正避免及防範非傳統安全威脅對台灣的各種傷害。(作者為前國防部戰略規劃司簡任副處長、大學兼任教授)
花蓮大地震的因應與省思【摘要2018.2.11.聯合報 張金鶚】二月六日的花蓮大地震造成四棟大樓的傾斜塌陷,多人死傷,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建築安全與危老建築都更議題。
首先,大家都清楚「預防勝於治療」,但是大家可能都不清楚自己住的房子遇到地震是否安全,更別提要如何預防;因此,地震前預防的首要工作,就是應先針對自住房屋定期進行健康安全檢查,以清楚自家的居住是否安全。然後再透過房屋健檢結果,進一步提供因應配套對策,才能真正達到預防目的。
然而,有些人擔心健檢結果不安全,影響房價而不願健檢,如此「要錢不要命」心態,實不可取。尤其都市集合住宅的居住安全,不僅是住戶本身問題,地震引發外牆剝落或房屋倒塌更涉及公共安全,政府應積極介入並予協助。
根本之道,政府應立法建立制度,就如同老車都要健檢才能上路般,要求房屋老舊在一定年限以上,應強制定期健檢並予以改善以確保安全,同時健檢報告及改善紀錄應予留存,以作為房屋交易履歷。而為提高健檢誘因,健檢費用可在隔年予以稅捐抵扣,甚至弱勢家庭還可以提供修繕補助。
其次,面對地震發生時的救災安置,面對各界龐大的善心捐款,如何適時有效運用,應加強公開透明與監督機制,以達到捐款目的、避免爭議。另外,災民安置計畫,除臨時性的避難住宿等硬體空間外,更應加強災民的社會支援和心理輔導等軟體照護。
第三,面對最困難且漫長的災後重建工作,首先要清楚掌握災民重建的意願,有人要重建家園留在原地,也有人因家人往生或其他原因,不想留在原地。此外,每個家庭的房貸與經濟狀況均不相同,如何掌握災民的意願與能力,應是第一步。接下來應協助災民組社區重建委員會,展開重建工作。
由於災民多半沒有社區重建的經驗與專業,建議政府應協助並補助災民徵選有經驗且信譽良好的專業人士或團體,全程參與重建並提供專業服務。透過專業者的協助,可以整合住戶的意見,同時作為政府、建築師、營造廠、金融機構等溝通的橋梁,這應是社區能否順利重建的關鍵因素。
面對重建工作,政府可以提供從寬從優的獎勵與補助,減少災民負擔。甚至面對少數不想留在原地的災民,政府也可考慮運用善款先買下其產權,參與加速重建,屆時再拍賣取回善款。另外,金融機構,特別是公股銀行應本於社會救助,積極提供優惠房貸協助重建。
最後,面對危老建築都更緩慢的爭議,都更釘子戶若非危險建築,要求政府強拆加速都更;反之,危險建築若涉及釘子戶,如海砂屋,卻又要百分之百同意,政府不願強拆,是否恰當?值得大家省思。

採購法最低標 建築界:低薪元兇【摘要2018.2.11.聯合報】採購法又生爭議,建築界指出,台灣採購法限制之嚴,全球未見,若要採用理想產品往往被指綁標。最低標等規定,更造成台灣公共工程施工品質低落、建築、景觀等設計產業難以發展,也是青年低薪元兇。
甫獲傑出建築師獎的建築師呂欽文指出,以宗邁建築師事務所此次被指綁標圍利來說,負責員工也許有疏忽,但若要選擇符合視聽設備運作所需產品,本來就須指定規格,否則相關機電可能都成廢物。
建築業界指出,數位時代,若要更有效率地控制燈光音響設備,必得採用大量電子元件。各廠商雖各有特定設備規範,但得標單位為符合採購法「公平競爭」的要求,僅能以各家都有的基本標準來訂規格,造成設備實際運用時問題百出。
建築改革社社長徐岩奇認為,國內低薪和採購法息息相關,因為採購法就是為工程採購設計,才會有最低標,廠商因此砍到見骨,連動影響薪資。他質疑,這對設計產業衝擊最大,使廠商在比圖成本外,還另得拚最低標,根本沒空間研發和栽培人才,「政府喊設計是好生意,根本是口號。」
採購法爭議,表演藝術界也深受其害,長期為雲門舞集設計服裝的林璟如曾獲國家文藝獎,2012年也因一度捲入招標爭議,深感受辱,宣告退休。據了解,立委正研擬藝文採購法草案,文化部也委託台灣文化法學會進行研究案,目前傾向立「藝文採購法」專法,不過不包括建築領域。
規範僵、給薪低 「讓家托員服務死掉了」【摘要2018.2.11.聯合報】照顧心智障礙者的家庭托顧員宛如「成人保母」,除要開放自家給個案使用,還需設計教學課程,個案心智年齡雖小,生理上卻是成人,也加重家托員負擔。
「管理很多、彈性很少、價格又不好。」台南市社會局前局長長曹愛蘭談到成年心智障礙者照護,認為政府制定的價格與照顧規範太僵硬,且給薪標準過低,「讓這個服務死掉了」,照顧壓力再度回到家庭。
曹愛蘭表示,許多心智障礙者因生活能力較差,容易受傷,照顧者常承擔許多風險,現行薪資標準無法與照顧內容成正比,且小孩會大、家長會老,若政府無法分擔照護壓力,只會產生更多負面效應。
她舉例,對進不去日照機構或需要個別照顧的成年心智障礙者,英美等國家多採取「兩人制」。照顧員多以兩人一組,在家裡照顧成年心智障礙者,且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家庭可自行協商模式,包括照顧時間長短、薪水多寡等,讓服務得到更合理薪資。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表示,照顧心智障礙者除基本的「吃喝拉撒」要照顧外,還要設計教學訓練防止心智障礙者心智退化。

由於部分心智障礙者也有身障問題,和老人、小孩照護差異很大,賴美智說,政府規畫政策原本想讓一位家托員照顧三位個案,但實務很難做到,一人要承擔兩人以上風險,負擔太大。針對家托員服務,政府應有更多元或彈性方案。

南韓公權力狼爪(下):1986警察「性刑求」事件

【摘要2018.2.11.聯合報 楊虔豪】女檢察官遭性騷擾的風波,讓南韓社會也掀起了「我也是」(Me, too!)運動;為平息爭議與釐清真相、重整權力機關門面,在檢調介入查辦的同時,南韓法務部於22日宣布,設立性非禮與性犯罪對策委員會,徹底檢驗轄下各組織的相關問題,並予以究責,同時由委員會來擬訂防止相同事件重演的方案。
法務部長朴相基請來南韓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學者——明知大學的權仁淑教授——擔任對策委員會委員長,讓眾人眼睛為之一亮。在南韓社運圈和學界,權仁淑是首屈一指的女權運動家,而她本人的經歷,正好反映80年代獨裁威權時期,南韓女性在保守社會下,受壓迫欺凌的血淚史。
若說80年代,當時南韓治安本部拘留並動以水刑訊問國立漢城大學(今首爾大學)學生朴鍾哲,導致其窒息死亡的「水拷問」案件曝光,引發輿論撻伐,並且成為學運號召推倒全斗煥政權的導火線,那麼此前,權仁淑親身遭遇的「性刑求」事件,則是種下法界與知識階層對獨裁政權與權力機構怒火的種子。
1986年,同樣就讀國立漢城大學的權仁淑,以隱藏身分的方式,前往京畿道富川市的排氣機械工廠「偽裝就業」;在當時,南韓有許多像權仁淑一樣對社運熱衷的知識青年,利用這樣的方式,潛入工廠,與基層勞工相處,並藉機宣揚組工會、爭取勞工權益、與資方對抗等理念,提升藍領階級的抗爭意識。
但權仁淑被發現身分造假之後,被拘提到富川警察署,刑警文貴童要求供出其他活動成員而不從,於是他將權仁淑雙手反銬,開始對她上下其手。「(文貴童)將她的褲檔鈕扣解開,拉下拉鍊,自己坐在她面前放置的鐵椅上,並向她靠近,掀起她的上衣,並以兩手觸摸她的乳房說著:『就算是間諜,最後也會招出來,但像你這樣的毒女人,我還是第一次見到。』要她供出A的家在哪。」
「她(權仁淑)回答道,自己是在朋友B家中遇到她,因此認識,但真的不知道A在哪。權仁淑一發出呻吟,文貴童便施以脅迫並責罵道:『你在那邊叫卻什麼都沒說,這樣有何屁用?』並開始撫摸她的臀部與上半身
「文貴童將手伸進當事人的內褲,多次撫摸她的陰部,並將她抬起,讓她趴在桌上,將褲子與內褲拉到膝蓋,並將自己的生殖器掏出,觸摸她的陰部,多次摩擦,在嫌疑人無法抗拒的狀態下非禮
隨後在趙英來朴元淳(現任首爾市長)等多位著名人權律師協助下,權仁淑公開自己被「性刑求」的遭遇,卻在獨裁政權封鎖媒體並下達報導指示的情況下,讓事件被淡化,甚至刻意被塑造成有心人士刻意政治操作的風向。之後,這起事件被法院草草簽結,披露政府下達報導指令的記者與運動組織人士,更以違反〈國家保安法〉與〈洩密罪〉等嫌疑被逮捕。
一直到1987年,朴鍾哲因「水銬問」致死,引發大規模學生及社會人士參與反政府示威、要求全斗煥終結獨裁執政的浪潮下,兩百多位律師出面聲援權仁淑,要求檢方重啟調查「性刑求」事件,引發世人注目。隔年,文貴童終於被逮捕,判刑5
在「性刑求」事件獲得公道後,權仁淑仍持續致力於勞工、女權運動和防治性暴力的研究,並赴美深造,回韓後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因此,在徐智賢檢察官遭性騷擾事件曝光後,權仁淑受邀入主對策委員會處理權力機關之下的相關問題,受到各界正面肯定與期待。
「我們首先得重視被害者們的經驗和立場,來做出判斷。我們要正確釐清法務部和轄下機關的性暴力、性戲弄等實態,並擬定適當的處理和對應方案,同時深思籌劃出能根除這些行為的組織文化與制度改善方法。」在出任對策委員長儀式上,權仁淑公開說道。
而正當檢察官性騷擾事件發生滿一周之時,權委員長本人也親自在JTBC電視台直播中接受提問,面對南韓社會層出不窮的性騷擾的問題,她提出相當不同的見解。權委員長認為,發生此類問題,最重要的是可以站在被害人一方,並可以申訴與反應問題的組織。她說道:
舉例來說,性非禮事件,在大學發生很多,在特定學校更是。當然這跟學校自己的文化等問題有關,但也有學校是因存在應對機制,所以讓更多相同事件能被反映出來事件發生後,去罵那個組織,其實並未切入核心。
權委員長表示:「現在女檢察官不是佔檢調組織內的30%嗎?若是這樣,我認為應該會發生更多這種事情才對;既然發生更多,我們就要好好應對。」當下發現案例與癥結,並依此形塑申訴機制與建立解決問題的系統,比起一味責怪組織缺陷,更為重要。
而發生於檢調體系內的性騷擾風波,檢方自己組成真相調查團啟動調查,也引起輿論質疑:是否為「球員兼裁判」?也因此,檢方決定將另外由民間人士15人組成調查委員會,連同真相調查團與對策委員會,徹底釐清並解決存在已久的惡端。
只是,真相調查團(由檢方組成調查徐智賢事件)、對策委員會(重新檢閱過往法務部與檢調組織內的性騷擾案例)與民間調查委員會,三者的權責和任務或有重疊,要如何區分與相互配合,避免衝突而導致調查不力,將會是不容易的挑戰。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斷層帶蓋高樓 學者斥「人禍」

【摘要2018.2.9.蘋果】花蓮周二發生規模6.0強震,米崙斷層附近4棟樓倒塌造成嚴重死傷。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副教授楊裕富昨天在個人臉書po文痛陳:「斷層上不能蓋大樓是常識,這不只是天災,更是人禍!這不是花蓮縣市政府與公務員失職,是什麼?」
楊裕富說,米崙斷層位在歐亞板塊與環太平洋板塊交界,屬於發生地震機率較高的活斷層,斷層線兩旁至少應劃設50公尺以上「禁建區或保護區」,要蓋最多也只能蓋兩層樓,但花蓮縣政府建管單位居然同意興建高樓大廈,明顯失職。
花蓮縣政府建設處使用管理科長林詩群則表示,統帥飯店及雲門翠堤大樓建照分別核發於1971年及1994年,當時建照核發不像現在嚴格,直到1999921地震過後,對於地質敏感地帶的土地使用規範趨於嚴謹,除了須符合建築法規及技術規則外,更要通過地質安全評估,才能通過建案。
花蓮 都更 爛政客【摘要2018.2.9.蘋果】花蓮大地震不知是否震撼到老屋的釘子戶?這些人不見棺材不流淚,非要等大地震來臨,屋殘人傷後才放棄當釘子戶的威風。此次地震,老天再一次示警,明白告訴我們防災都更已刻不容緩。但是政府毫無作為,社區搞不動釘子戶,大家只好等死。
國震中心指出這次傾倒的大樓屬於早期建物,結構是軟弱底層,抗震性低,防災除了拆除重建,更重要的是應該立法。針對危險房舍,政府應提出優先又具體有效的政策,否則北台灣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數百萬戶老舊屋舍立即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那種大面積的災害救援起來遠較花蓮困難,首先救災人力就不夠,花蓮傾倒4棟大樓就已經焦頭爛額,若台北市6級強震一倒就是百萬戶,有多少人力可以救災?大多數災民豈非坐以待斃?恐怕連救災的人本身都是災民。 
根據統計,在九二一之後提高建物耐震設計規範之前的老舊住宅,數量高達560多萬戶,它們大多結構脆弱、年老失修,耐震力不足,是震災的主要對象。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暨房仲公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建議政府編列預算,全面盤點560多萬戶耐震力不足的老屋,初估不會超過300億,比政府花300億做包租代管更有意義 
再根據健檢結果,將耐震力不足的危險老屋依危害程度分級分類,輕微待補強者,提出補助政策並列管追蹤。嚴重有倒塌之虞者,必須立法強制拆除,並給予優惠強迫都更。 
文林苑事件後,大法官釋憲認為民眾的私有財產受《憲法》保護,不得強制拆遷。其後所有都更均告停擺,若非此次花蓮災情,都更還不知拖到哪個猴年馬月。根據過去衙門的經驗,等花蓮震災事過境遷,包管一切歸零,打回原狀,防災都更云云,扯淡爾。 
我們建議英德內閣把防災都更提上前瞻計劃,立法強制拆除釘子戶,以保障公共安全。個人財產權益應向公共安全讓步,因為涉及大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如果釘子戶負隅頑抗,立法應有罰則,教育它們應把公共安全擺在個人主張之上。
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選前老是念咒般誓言推動都更,但當選後開始敷衍打混,言不由衷,都不敢碰觸都更這一塊。現在看哪個首長有膽識,有魄力捅都更這個馬蜂窩。誰敢下次就選誰。 
天災與人性的拔河【摘要2018.2.9.蘋果 余艾苔】就在台南維冠大樓倒塌兩周年,花蓮發生了七級強震,同樣造成統帥飯店、雲門翠堤大樓倒塌。依建築技師初步勘查,這兩棟大樓與維冠大樓傾倒原因,應該與「軟弱底層」有關,意即大樓「頭重腳輕」,遇到強震,一樓地基無法承受重量,自然會應聲而倒。
全台灣類似這種有騎樓、強調挑高空間少牆面的建築,應不在少數。維冠樓倒時,社會各界呼籲要體檢二十年以上老舊建物,內政部推出了「安家固園計畫」,補助辦理耐震能力評估,但民眾興趣缺缺,所以去年底已喊卡,今年起則納入《都市危老建物加速重建條例》推動,成效如何尚未可知。在發生大地震後,人們總是對自己房屋結構的安全性會特別注意,等到時間過了,卻又慢慢淡忘。 
想當初「安家固園計畫」就是因應民眾憂慮而起,矛盾的是,一旦進行健檢,萬一真有安全疑慮,民眾又會擔心影響房價,而這也是達成率偏低的原因。 
政府應考慮以公權力介入,因為「安家固園計畫」並無強制力,民眾也就可有可無,未來要思考,最起碼位於斷層帶的老舊建物,要先進行安全補強,畢竟台灣處於多地震帶,要強化人民更多防災意識。 
老天爺的示警 政府看到了嗎【摘要2018.2.9.蘋果 蔡志揚】民國105年南台震後,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內政部終於痛定思痛,借鑑日本「中間檢查制度」修正《建築法》,增訂一定規模以上建築物,應由政府建管機關委託第三公正單位協助辦理建物設計審查及施工勘驗,以期解決政府建管單位人力不足的情況,進一步保障民眾的居住安全。行政院並於同年225日通過《建築法》第34條(設計審查)、第56條(施工勘驗)及第70條(完工查驗)修正草案,隨即於32日函送立法院審議。 
其實,早在921地震發生後不久,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就已提出建物設計審查及施工勘驗制度缺失的檢討報告,直指建築物結構安全無法完全由民間自發性監督達到確保,建議公權力不應退卻,宜仿效日本制度修法,由民間第三公正單位協助辦理結構設計審查及施工現場勘驗。但由於建管措施嚴格化會增加建築開發的時間及成本,在政策研議及立法階段就受到建築開發利益團體杯葛,以致之後因新聞關注熱度不再,未見下文。 
經歷南台強震的慘痛教訓,行政院終於將上述檢討報告化為修法草案送交立院,然而隨著民進黨政府上台,行政院卻又在同年623日發函立法院撤回上述修正草案,函中所述撤回的理由為:「茲為落實改組後本院政策及蔡總統政見,有就原送法案撤回重新檢討之必要」。
之後《建築法》的修法討論就集中在建築師與土木結構技師執業權之爭,而關於居住安全的法案也聚焦在「危老」與「都更」條例上面,政府並試圖以此振興房地產業經濟。
「危險及老舊」建物的改建當然重要,但由於立法失當,《危老條例》要求須全體所有權人同意,且欠缺居民自主重建的配套,使其僅成為產權單純、低矮樓層建物獲取高額容積的房地產開發工具。然而像維冠、雲門翠堤這類早些年興建的7層樓以上大樓及已列管的海砂屋,反因欠缺有效法律,無可進行耐震評估、補強甚至重建。
再者,經過「危老」與「都更」容積獎勵加持後的新建建物,蓋得高聳入雲,卻沒有第三公正單位進行結構審查及施工勘驗,凡此,又如何能讓過去蔡總統一再強調的「安家固園」真正落實? 
老天爺一再示警後,許多結構安全堪虞的10多層高樓問題現仍無法解決,而這些高樓建物正是大地震來臨時最可能造成最慘重傷亡的處所。然而目前的法律政策卻不是解決這些樓房問題,反而促使低矮樓房長成高樓大廈,又不對其品質加以把關,我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醒來? 
建物不當改裝使用易震垮【摘要2018.2.9.蘋果 賴明煌】檢視花蓮測站即時強地動震波圖,顯示最大振幅南北向的434gal、次為東西向397與垂直向208,並非烈震,查該地區地盤較硬其顯著震動周期約在0.4秒,故低於5層樓基本震動周期較易釀共振效應而倒塌;但較高建物若品質不良與使用不當,遇大地震也會傾倒。
建築營建是專業技藝,故絕大部分屋主在規劃設計與現場施工監造歷程上就沒參與或根本看不懂,故慎選商譽良好建商、建築師及營造廠商是民眾購屋必要路徑,維持市場正面運作機能也是政府應有職責。
看台南維冠與花蓮這幾棟大樓地震破壞機制,從完工後使用與維修階段,可看到不當住商混用行為讓一樓空間增大挑高與地下樓打通停車等,把具結構支撐能力剪力牆與承重牆等減滅,改為明亮卻脆弱的帷幕牆,形成低樓層受地震地力加害最大時,挫曲軟腳弱柱與下陷壓扁的危險性增大。 
筆者建議民眾莫選太老舊房子與社區,因建築技術法規會隨重大事件檢討與時代潮流及科技進步來修正,老屋若要補強相當困難且成效有限。危地不居是基本條件,選擇好的地質環境構造與地貌條件及出入交通管理妥適和規劃配置合宜之基地,讓外在環境好遠比內在怎樣補強均實在,如遠離林肯大郡這樣的開發區。
社區建物形狀中規中矩最安全,單一使用機能的社區就可減少住商混用之不宜,避免樓中樓的夾層因應力集中在此處易壓扁;禁用違建增建等錯誤的施工與減少頭重腳輕的空間配置。 
台灣是高地震國度,選擇高強度加勁材與耐震韌性設計施工的建物及適當都更,是比較有保障的建築投資,故可從公部門建築開始落實再生循環與高耐震的鋼骨建築作為抗震表率。 
雲翠騎樓柱體鋼筋斷裂 斷法不正常【摘要2018.2.9.自由】雲門翠堤大樓傾斜,各界專家學者齊把脈斷症,除了大樓騎樓單邊鏤空、下層挑高,形成「軟腳蝦」建築因素之外,昨更有土木技師直指:「柱體裡的鋼筋,斷法不太正常!」
有台南維冠大樓搶救經驗的南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黃嘉瑞、土木技師王武龍兩人都認為,雲翠大樓柱體裡的鋼筋搭接未交錯,每條鋼筋交疊處未依規定延長1.3倍,增加接合度,才會造成柱體如繩子般斷裂。
黃嘉瑞指出,一般鋼筋的搭接點都是脆弱的,柱體裡的鋼筋搭接時,會讓每條鋼筋的搭接點交錯,增加柱體穩固,不讓脆弱點集中在一個地方。如果想讓所有的搭接點不交錯,鋼筋的搭接相疊長度,就必須比交錯搭接的鋼筋相疊長度達1.3倍,才符合規定,顯然雲翠未達標準。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澤成也說,初步來看,鋼筋的接頭沒有一長、一短交錯銜接起來,都是同一長度,這會導致建築結構有疑慮。不過,台灣土木技師公會周姓技師則認為,雲翠建物上層結構太重,應是造成柱體被拉斷的主因。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昨天前往雲門翠堤大樓勘察,陳文山表示,雲翠建物位在米崙斷層下圍區域,但是周邊的大樓民宅都未倒塌,懷疑是施工或結構問題釀災。
陳文山認為,如果是斷層帶或土壤液化,房屋應該是周邊倒塌一整片房屋,不會只有雲翠大樓傾倒,跟九二一大地震台北八德路東星大樓、新北市新莊博士的家倒塌,周邊沒有倒塌,是建物本身結構或施工的問題一樣。
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余烈也說,雲翠大樓從北方往南方傾倒,樓下的柱子僅有四、五根,從建物北側的鋼筋裸露斷裂來看,建物結構上有問題才釀災。
此外,雲門翠堤大樓倒塌,有住戶質疑一樓的阿官火鍋與二、三樓的漂亮生活旅店為禍首。參與四年前旅店設計規劃的設計師楊天明透過管道,向本報否認曾動到建物結構;但記者晚間在臉書留言,希望他進一步說明,卻遲遲等不到答案。
耐震宅僅27 40年屋達20【摘要2018.2.9.自由】花蓮強震震垮多棟建物,再度震出老建物都更進度緩慢問題。根據全國稅籍住宅屋齡統計,屋齡超過30年的老宅近四百萬宅、占比逾四成六,六都就占其中近270萬戶;屋齡逾40年的超高齡住宅也近180萬宅、占比逾兩成;若以九二一大地震後建物耐震係數標準提高後估算,全台「耐震住宅」僅232萬餘宅,占比僅約兩成七。
政府過去並未針對建物進行全面性耐震檢測,但依對公有建築物檢測結果,老危樓數達3.4萬棟、約四成耐震係數不足;以此比例推估,光屋齡逾40年的超高齡住宅中恐有72萬宅是「老危屋」,若屋齡標準降到逾30年,數字增加到180萬宅。
再以九二一大地震為分界,兩千年以後取得建照的建物耐震力較佳、至少可抵抗五級地震,稅籍住宅屋齡在二十年以下共232.34萬宅,比率僅27.2%、全台耐震住宅恐不到三成
全台到處是老宅,但都更速度慢如牛步,就算不考慮持續老化速度,以北市近十二年來年均都更安置戶數僅一千宅,屋齡逾三十年、近六十萬老宅全數都更得花近六百年;新北市的67萬餘老宅,十七年來才完成近兩萬戶都更安置,推估要569年才能完成更新。
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秘書長于俊明直言,現行都更最困難之處就是整合,若只靠開發商自己努力,政府不能透過法令協助,降低各個環節風險,造成整合的結果一變再變,誰敢進場都更?這對居住安全將造成惡果。
他指出,目前推動都更往往是卡在1%不同意戶,堅持自己的公平正義,讓99%同意戶不能改建,這才是對公平正義最大的傷害;建議政府要有城市治理決心,強化公私協力職能,民眾才能對都更有信心。
業者呼籲,應提高容積獎勵誘因,讓建商更願意參與,再透過程序簡化、審議時程縮短、獎勵明確、降低風險等,鼓勵開發商與住戶都樂於參與都更,地震來時也不用心驚膽跳。
全台老宅有多少?
全台逾40年老宅占2
住宅總數︰854.21萬戶
40年老宅數︰179.15萬戶;占比20.97%
高齡宅最多在雙北市︰新北市26.71萬戶,其次是台北市的26.29萬戶
六都中北市平均屋齡最高
北市平均屋齡33.1年,比古都台南市的31.23年還要高;桃園市是全台平均屋齡最年輕的城市,為24.48
公建老危樓3.4萬棟
政府過去只針對公有建築物進行耐震檢測,其中約有40%耐震係數不足,推估約有3.4萬棟,屬耐震評估後將有災害風險疑慮
耐震力符合新規範建物不到3
若以921大地震為分界,2000年以後取得建照的建物耐震力較嚴謹;再對比全國稅籍住宅數量統計,目前屋齡20年以下僅232.34萬宅,比率僅27.2%。資料來源︰營建署
老宅別再撐 2問題先補強【摘要2018.2.9.自由】都市更新腳步慢如牛步,就算沒有「釘子戶」,一個都更案要完成至少得花三到五年;北市結構技師公會建議,民眾或可先針對房屋裂痕及結構系統等兩大問題進行補強,至少可減少大地震來襲時建物出現倒塌的風險。
北市結構技師公會前理事長江世雄分析,以目前都更速度緩慢的情況,民眾其實可花一筆錢先行補強。補強分為兩個層面,分別是裂縫及結構系統,若地震過後,家中牆面出現三公釐以上的「規則裂痕」,建議先找結構技師進行檢驗,再根據結果進一步修復。
他說,若檢驗結果只有牆壁裂縫,結構系統並未出問題,可透過低壓灌注環氧樹脂進行填補裂縫;但要是結構系統有問題,就得透過多種方式進行補強。
江世雄建議,結構系統檢驗可先透過鑽心取樣,以及X光儀器去掃描建物內部結構,再透過電腦建立立體模型,進一步找出弱點補強;補強方式可分為擴柱、增設剪力牆、鋼構斜撐、制震斜撐等。
他舉例,擴柱方式就是增加現行柱子的斷面,將支撐面積與力道擴大;至於加設剪力牆是在柱子周邊增加牆面,增強承載力量;鋼構斜撐及制震斜撐,則是在牆面增加鋼構支撐,之前浮洲合宜住宅因地震造成的結構問題,就是使用鋼構斜撐。
江世雄說,目前大樓補強會遇到使用面積的困難,因要把補強器具放入住戶家中,多少會出現抗拒,且可能會出現為何放在我家不放在你家等爭執;建議可採取階段補強,先行在大廳或是公共空間進行局部結構補強,至少在大地震來臨時,建物不至於「頭重腳輕」跪下來,但這是不得已的作法。
對於補強費用如何計算?江世雄表示,若以之前接受教育部委託針對國中小學校舍補強的費用,每平方公尺約兩千五百到四千元。
建築物耐震規範報你知
耐震2大規範
建築物耐震設計有2大規定,分別是「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
1.「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
1974年修正「建築技術規則」才納入地震力規定,1982年後進一步加大地震力;1997年再對地震力相關規定大幅度修正,將震區範圍由3個震區(強震區、中震區及弱震區)分為4個震區(地震一甲區、地震一乙區、地震第二區及地震第三區);2011年調整台北盆地微分區,原4分區調整為3分區,並加強隔震力設計。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
2002年訂定發布;2011年修正全文;20177月針對預鑄混凝土工程設計及施工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修正部分規範內容,目前建物最低限度為每平方公分需能承受得住210公斤壓力。
▲921後建物至少耐震5

耐震力仍以1999921大地震為分界,之後加強耐震係數至少0.23g(約等於地震震度235.2galgal代表cm/sec²1g=9.8m/sec²),要能抗5級地震;之前沒有明確耐震力規範,多數設計僅是抗4級地震。(製表整理︰記者徐義平、高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