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比較溶解度 Relative Solubilities

化學原理啟迪204

鹽類的Ksp值能夠提供它們溶解度的資訊。但是我們必須謹慎使用Ksp值去預測一組鹽類的溶解度高低。因為會有二種情形。

1.      被比較的鹽類解離的離子數量一樣。舉例來說

AgI(s)   Ksp1.5×1016

CuI(s)   Ksp5.0×1012

CaSO4(s):  Ksp6.1×105

每種固體鹽類解離產生二種離子,數量一樣:

Salt鹽類←→cation陽離子+anion陰離子

Ksp[cation][ anion]

假設溶解度是xmol/L,那麼在平衡狀態

[cation] x

[ anion] x

Ksp=[cation] [ anion] = x2

x√Ksp=溶解度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透過比較它們的Ksp值,比較出這些固體鹽類的溶解度大小

CaSO4(s)    CuI(s)    AgI(s)

溶解度最高:Ksp最大←→溶解度最低:Ksp最小

2.      被比較的鹽類解離的離子數量不一樣。舉例來說

CuS(s):   Ksp8.5×1045

Ag2S(s)  Ksp1.6×1049

Bi2S3(s)  Ksp1.1×1073

這些鹽類溶解的時候產生的離子數量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用Ksp大小來判斷它們的溶解度大小。事實上,如果我們計算溶解度,會發現溶解度的順序是

BiS3(s)    Ag2S(s)    CuS(s)

溶解度最高←→溶解度最低

結果正好跟Ksp值相反。

n   特別留意,只有當被比較的各種鹽類解離出的離子數量一樣時,Ksp值才能成為比較溶解度的標準。

n   翻譯編寫Steven S. ZumdahlChemical Principles

 

徐弘毅:

1.      「溶解度積常數」是指某樣東西溶解在溶液裡的最大飽和度,那我們可不可以利用「溶解度積常數」判斷每一樣東西的溶解度呢?不一定。

2.      一般來說台灣大學的學生都蠻優秀的,以台大法律系為例,同一班的同學程度都應該差不多才對,可是為什麼畢業之後經過三十年以後,每一個人的人生結局都不同?

3.      因為一、每個人的人生理想不同。二、每個人好學的程度不同。三、每個人對真理的信仰程度不同。如果有人是靠加分進台大法律系,他本來實力就比較差,又不用功經過了三十年還考不上律師執照,那麼他的實力就會更差;但是他如果想要享有比一般人還要高的社會地位,那怎麼辦?只好投機取巧、不斷作秀、形象包裝來掩飾他的自卑感

4.      如果幾種分子,組成它們的離子數量一樣,就可以直接拿「溶解度積常數」的大小來推測它們的溶解度大小,例如碘化銀、碘化銅,解離出來都是1個陰離子和1個陽離子,所以它們的「溶解度積常數」大小,就等於它們的溶解度大小。

5.      一個人如果他的智商跟愛因斯坦差不多,他的人生命運不一定會跟愛因斯坦一樣。但是如果有人智商跟愛因斯坦差不多,願意跟愛因斯坦一樣用功堅守一樣的道德標準,過一樣辛苦的人生,維持一樣水準的信仰與人生觀,那麼他將來的科學成就,就會跟愛因斯坦一樣。

6.      如果我們要比較的幾種分子,它們內部的組成離子數量不一樣,就不能直接拿「溶解度積常數」來比較溶解度高低,要先計算到底這些東西會解離出多少離子,才有辦法比較。

7.      例如硫化銅溶解會變成1個陰離子和1個陽離子,但是硫化銀溶解會變成1個陰離子和2個陽離子,這二種物質在溶液裡溶解出來的離子數量,還要按照組成比例還原成分子的數量,我們才知道它們各自的溶解度是多少。

8.      有二個人的音樂天賦差不多,但是其中一個人每天練習2個小時的鋼琴,另外一個人每天練習4個小時的鋼琴。此外練習2個小時鋼琴的那個人,每天想著怎麼交女朋友,而練習4個小時鋼琴的那個人,經常在思考如何維護社會正義、保障弱勢者的人權,經過了20年,他們的人生成就絕對會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