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求求政府不要再管了!

【摘要2012/07/05 聯合報 周行一】全世界都在爭取人才,台灣社會總算開始認知,人才淨流出將會產生嚴重後果,如果無法像澳洲、新加坡、香港、美國,甚至南韓、中國大陸吸引國際人才,一定會一蹶不振。世界各國爭取人才的方法如出一轍:提供人才公平競爭的機會,同時保障成功的果實
人才往「有機會」的地方去,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美國歷屆總統都強調美國是「機會所在(land of opportunities)」,建國236年以來,堅守這個信念,保障一個開放、競爭的社會,至今全世界的菁英仍蜂擁而至。
企業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通常是社會中獵才的急先鋒,南韓三星集團的崛起,與公司多年致力於人才國際化息息相關,自1980年代開始,先引進韓裔外國籍(不諳韓文)的工程師、經理人,而後不斷學習調整,禮聘非韓裔外籍人才,經過長期努力以後,國際人才得以融入公司中,並帶入西方先進的觀念與實務,三星在研發與品牌方面的精進,諸多受惠於這些外國人才
台灣企業也知道,只依賴本國人才,無法在全球攻城掠地,必須向頂尖的多國籍企業學習,隨時盤點及培養國際人才,公司的全球成長策略才不致受限於人才的不足。但是就像三星一樣,需要一個冗長的學習調整過程,才會開花結果。
我國法令非常不便於企業引進國外人才(包括大陸籍人才),政府如果不迅速鬆綁,將導致國家長期競爭力的衰退,基本上,除了基層勞工之外,外籍專業技能人士的聘用,應完全沒有限制。
以我國的經商、就業環境而論,短期內要吸引許多國際人才到台灣並不容易,因此本土大學必須有能力訓練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人才,美國得以維持世界獨強的地位,就是因為大學裏有各種國籍和種族的教師聚集、競爭、激盪新思維,因此台灣的大學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國際化,但是傳統的同工同酬、論資排輩的薪資觀念在大學中不易改變,新加坡的作法值得借鏡。
台灣公、私立大學教師的薪資是以年資及職等決定的,與教學研究領域無關,現在略微鬆綁的是,個別教師的所得可以部分由研究表現決定,這種情形與十幾年前的新加坡相似,當時新加坡政府就已驚覺無法在國際市場上吸引到熱門領域的教師,於是在二千年設立了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允許完全自主經營,採取美國大學的薪資制度,按領域以國際薪資水準在歐美求才,因此SMU迅速成為新加坡師資陣容最堅強的大學
其它兩所歷史悠久的新加坡大學(NUS)及南洋理工大學(NTU),在承受強大競爭壓力後,開始轉型採用SMU的制度,現在這兩所大學基本上也是以國際水準,按領域支付不同薪水,在全球競爭人才,因此新加坡的大學現在已非常具國際競爭力。
台灣的公立大學數目太多,預算並不足以完全效法新加坡的作法,但是讓大學有能力競爭國際人才卻是必須走的方向,先讓私立大學完全自主,自行決定學費,招生人數、教師升等、新設與退出,是最節省、有效的辦法
我國大學制度的僵硬已喪失了吸引人才的能力,積重難返的現狀已非教育部所能扭轉。放手私校吧!競爭自然會使私校進步,進而刺激公立大學,政府唯一要管的就是嚴懲私校董事會圖利自己,其它就避免介入,這才是教育部該有的高教政策。台灣企業及大學不需要政府幫助尋覓人才,只求不要再管了!   (作者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