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IMF總座拉加德:全球恐陷大蕭條

【摘要12.17.2011聯合報】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拉加德警告,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沒有一個國家能倖免。如果各國不能同心協力,世界有落入類似1930年代大蕭條之虞。
拉加德15日在美國國務院發表演說時警告,如果國際社會不合作,將發生「經濟萎縮、保護主義升高及彼此孤立」的危險。她說:「這完全是1930年代的景象,而接下來的後果不是我們所期望見到。」
拉加德語重心長地表示:「全球無論是低所得國家、新興市場、中所得國家或者超先進國家,沒有一個國家能在這場持續升高的危機中倖免於難。這場危機不是光靠一個團體或國家採取行動便能解決,必須所有國家和所有地區都真正採取行動,才有可能化解。」
羅比尼專欄/2012全球經濟犯太歲【摘要2011/12/17 經濟日報】2012年的全球經濟展望非常清楚,不容樂觀:歐洲的衰退、美國成長遲緩、中國與多數新興經濟體的成長大幅減緩。亞洲國家曝險於中國,拉美國家可能受商品價格降低影響、中歐與東歐國家則會受歐元區牽連。中東動盪衍生嚴重的經濟風險,在此同時,高油價將限制全球成長
歐元區陷入衰退已成定局,程度與持續時間的長短無法預測。信用崩盤、主權債務問題、缺少競爭力與財政緊縮意味嚴重的衰退。
歐元區危機對美國構成可觀的衰退風險。美國還必須設法因應財政吃緊、房產業減債、社會不平等日益嚴重與政治僵局難解等問題。至於其他先進大國,英國正陷入二度衰退,日本的巨震後重建則將因為軟弱無力的政府未能施展結構改革而無以為繼。
中國成長模式的缺陷已經愈來愈明顯。房產價格下跌已經衍生連鎖效應,最後將衝擊開發商、投資與政府稅入。建築業的榮景已經開始消失,出口因為美國與歐元區需求疲軟而受到影響
先進經濟體的公私部門減債仍未全面展開,因為家庭、銀行、金融機構與各級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仍然吃緊。唯有比較高級的企業有改善。全球性不確定因素抑制終極需求,過剩產能仍然偏高的局面下,企業的資本開支與人力進用仍然保守。
社會不平等的現象導致累計需求進一步降低,此外,隨著社會不平等在全球各地引發街頭抗爭,社會與政治動盪可能對各國的經濟表現構成另一層風險。
美國與中國、歐元區核心與邊緣國家之間的經常帳失衡仍然非常嚴重。有序調整的必要條件是,因為開支過度而致帳戶出現赤字的國家必須減少國內需求;節省過甚的國家則必須以貨幣增值的手段減少貿易盈餘。
維持成長的前提是,開支過度的國家以貨幣貶值的手段改善貿易均衡;握有盈餘的國家則必須刺激國內需求,尤其是消費。
然而調整因為盈餘國家抗拒調升匯率,並希望赤字國家採取衰退通縮手段而受阻。由此引發的貨幣交手在外匯干預、量化寬鬆、流入資本管制等方面上演。明年全球經濟展望不看好的局面下,這些交手可能升級為貿易大戰。
決策者的選項已經不多。貨幣貶值是零和遊戲,因為並不是各國均可同時把貨幣貶值並改善淨出口。先進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效果已經愈來愈小,它們的問題主要源自無力償還而不是流動性。
另外,財政政策因為赤字與負債增加等因素而受限。解決競爭力疲弱與往來帳戶失衡問題的必要條件是,最終可能導致部分歐元國退出歐元區的貨幣調整。如無減債,再加上政策餘地受到嚴重抑制,恢復強勁成長難上加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