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2012.06.07摘要】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日前公佈的全球競爭力評比,台灣出口排名從第4名降到第54名,而且景氣對策信號連六月亮藍燈,令國內各界震驚,其實這是台灣經濟因深度全球化而導致的副作用。
經濟學教科書迄今仍然沒有告訴我們全球化的風險有多高,而只告訴我們全球化帶來國際分工的效益,強調在「比較利益法則」下,國際貿易將使各國的福利提高。然而,由於跨國生產與三角貿易,一國GDP的持續成長與失業率的持續降低,未必再有明顯的關係。跨國企業的三角貿易,雖使其本國GDP成長,但所增加的就業卻落在其他國家,台灣這些年來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另外,金融方面也是如此。傳統經濟學只強調資本自由流動的效率,卻忽視大型的避險基金、私募基金,流竄於全球原油、黃金、大宗物資等市場炒作獲利的事實,此種「競租(rent-seeking)」本質上是無效率且不利於資源配置的經濟行為。因此,全球化加深了經濟的不安定,並且對國際貿易依存度大、金融市場開放程度高的國家,衝擊最大。
在全球化資本無國界的實境下,寬鬆資金被用於炒作供給缺乏彈性的黃金、原油、大宗物資(小麥、玉米、棉花等),反而造成各國的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
在歐洲方面,歐元區17國使用相同貨幣,享有區域內的規模經濟,但單一匯率亦使區域外貿易收支強者(如德國)更強,弱者(如義大利)愈弱。至於先前的寬鬆財政政策,則使各國的財政收支更加惡化。
馬斯垂克條約所規範的財政紀律(財政赤字佔GDP比重不高於3%,政府債務餘額佔GDP比重不高於60%),在2011年只有芬蘭、盧森堡及愛沙尼亞等三國達成,連強調財政紀律的德國,其政府債務餘額佔GDP比重也超標。
至於其他體質較差的歐豬五國(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西班牙,PIIGS),就在「貿易逆差、經濟惡化、稅收減少、財政惡化、削減支出、消費減少、經濟更惡化…」的惡性循環中,產生了主權債務無法履行的「歐債危機」。
另一方面,歐美景氣低迷,使我國進口與出口年增率連三季下跌,出口更是連四個月衰退。在內需方面,四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月減3.69%或年減2.37%,主要是與出口有關的批發業年減4.37%所致。可以看出,出口持續惡化,已經危及內需的成長。
加上房市原先預期520推案爆天量落空,股市受到證所稅風暴與歐債危機內外夾攻,以致市值與成交量都大幅萎縮,因此目前台灣經濟的出口、內需、房市、股市,已經陷於「四大皆空」的險境。
此時此刻,政府在經濟政策的取捨上,已陷於「救經濟」或「抗通膨」的兩難困境。就此,我們建議以救經濟為先,並且以匯率為主要政策工具。根據美國的匯率調查報告,韓元幣值嚴重低估,而韓國出口品與我國產品有相當高比重的重疊,韓元幣值低估勢將使我國競爭力相對惡化。
值此國際農工原料價格大幅回檔之際,新台幣宜靈活變動,適度的貶值應不致造成通膨的惡化,卻有助於出口成長,以及使內需中與出口相關的批發業成長,有助於經濟成長率的「保三」。
進一步言,以央行3,4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新台幣每貶值一元,央行就增加3,400億元的盈餘,從而增加盈餘繳庫能力,有助於政府財政收支的改善。既然新台幣貶值可以「搶出口」、「救經濟」、「助財政」,在政策取捨(trade-off)上該如何決定,已經是不言可喻了。
相較之下,韓國出口表現明顯優於台灣。去年韓國出口增長率19.05﹪,在IMD評比排序第27名,今年1至4月韓國出口成長近1﹪,皆優於台灣。對此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表示,韓國出口多元化程度較高,包括市場多元化與產品多元化,如台灣主力出口產業集中在ICT業,而韓國除ICT業外,還有汽車、造船等大廠,因此承受風險衝擊能力比台灣大。
提升台灣出口競爭力刻不容緩【中國時報2012.06.07摘要】事實上,台灣和韓國最根本差異在於企圖心及產業發展模式不同。在全球供應鏈上,台灣的優勢一直在產品製造,並在大陸設置工廠來降低成本,以爭取國際品牌大廠代工訂單,近20年來,眾多台商憑藉「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曾經為台灣創造代工王朝盛世。
台灣對大陸出口上游原物料及零組件規模亦不斷擴大,因而對大陸出超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最大貢獻來源。但是,此一發展模式的最大弱點在於上游生產技術及下游行銷通路皆受制於國際大廠,在全球景氣不佳及市場競爭益趨激烈下,台商代工製造利潤受到嚴重壓縮,生存日益困難。
另一方面,大陸台商為降低成本,生產製程在地化速度大幅加快,從台灣回購比例逐漸降低,再加上大陸本地企業大量抄襲台商代工出口模式,對台商威脅大增,從而影響到台灣出口。
再者,近年大陸工資及土地等生產資源價格不斷上漲,代工廠生存更為困難,往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遷移者愈來愈多,供應鏈已出現質變。而新興市場國家挾生產成本優勢加入競爭行列,對台灣出口威脅日增。這些不利因素匯聚,結果就是台灣出口競爭力的大幅衰退。
反觀韓國廠商,為擴大貿易能量,在技術創新及樹立品牌上不斷地尋求突破,不到10年時間,已追上甚至超越國際品牌大廠。韓國政府更大力開拓對外貿易空間,先後和東協、歐盟、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韓國人不服輸的個性,以及政府和企業齊心協力、分進合擊,造就今天舉世畏懼的強大競爭力,也將台灣遠遠拋在後面。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