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共軛雙烯的加成反應Addition to Conjugated Dienes

有機化學的基礎330
Beethoven Romance n. 1 op. 40 Renaud Capuçon

1.        1,3丁二烯 1,3-butadiene」是一個共軛雙烯,意思是這個分子的骨架上有二個雙鍵,並且這二個雙鍵僅僅相隔一個單鍵,這個距離剛剛好可以讓這二個雙鍵的「π鍵」的電子軌域混合成一片
2.        構成1,3丁二烯的4碳原子共同分享互通的π系統電子軌域,這個現象稱為「共軛」,共軛能提高分子的穩定度
3.        1,3丁二烯與鹵化氫HX的加成反應進行方式是,丁二烯尾端的一個碳原子會與鹵化氫HX解離的一個「質子/氫原子核H」結合,產生「烯丙基二級碳陽離子allylic secondary carbocation」中間產物。
4.        依據馬可尼可夫法則(註),親電性試劑「質子/氫原子核」將會攻擊「1,3丁二烯」的「共軛系統」尾端的碳原子,反應製造出「烯丙基陽離子」。為什麼?
5.        1,3丁二烯」尾端的「碳原子」,只有一側與構成雙鍵的「碳原子群」鍵結,另一側沒有與任何碳原子鍵結,都是與氫原子鍵結。
6.        氫原子體積很小,遮蔽能力弱,因此碳原子在π系統上的電子可以充分裸露出來,吸引缺電的「質子/氫原子核H+」來鍵結。
7.        我們也可以用另一個角度解釋,氫原子體積小,比較無能力阻止缺電的「質子H+對碳原子在π系統上的電子碰撞攻擊,也因此比較容易產生有效碰撞,反應成功。
8.        注:馬可尼可夫法則預測,當一個結構左右不對稱的烯分子,與鹵化氫化合物HX,進行親電性加成反應時,構成雙鍵的二個碳當中,取代基(碳氫原子群)比較少的那個碳,會被鹵化氫的「氫原子核/質子H+」攻擊。
9.        1,3丁二烯與鹵化氫HX的加成反應過程中,產生帶正電的「烯丙基陽離子」中間產物;「烯丙基陽離子」的正電荷會在「2號碳 C-2」與「4號碳C-4」之間轉移、跑來跑去,稱為非定域共振resonance delocalization
10.     「氯陰離子Cl」碰撞到「烯丙基碳陽離子」的第二個碳「 C-2」,製造出「3--1-丁烯3-chloro-1-butene」,碰撞到第四個碳「C-4」,製造出「1--2-丁烯 1-chloro-2-butene」。
11.     3--1-丁烯3-chloro-1-butene被稱為1,2-adduct加成物,因為氫H與氯Cl分別加掛在共軛的1,3丁二烯的第一個碳C-1與第二個碳C-2
12.     同樣的道理,1--2-丁烯1-chloro-2-butene,稱為1,4-adducts加成產物,是因為氫H與氯Cl分別加掛在共軛的1,3丁二烯的第一個碳C-1與第四個碳C-4。特別留意碳骨架的編號,反應物丁二烯與產物氯丁烯的編號順序是不一樣的。
13.     這二個產物的穩定度不一樣;「1--2-丁烯 1-chloro-2-butene」的雙鍵是雙取代基disubstituted,雙鍵的二個「碳」各連接一組碳氫原子團(取代基),比較穩定;而「3--1-丁烯3-chloro-1-butene」的雙鍵是單取代基monosubstituted,比較不穩定。
14.     這二種加成反應的產物都是「丁烯氯化物 allylic chlorides」,它們很容易起反應。因此1,3丁二烯與HX進行親電性加成反應完成後,也很容易進行逆反應,陸續去氯陰離子、質子/氫原子核,恢復到親電性反應進行前的雙烯分子的狀態:
15.     室溫下進行1,3丁二烯與HX的親電性加成反應,很容易引發逆反應,因此,如果共軛雙烯分子是在室溫下進行加成反應,通常傾向製造出比較穩定烯分子:1,4-加成物/1,4-adduct
16.     室溫下進行的加成反應的主要產物是1,4-加成物,這樣的反應是在熱力學控制下進行。
17.     相反地,在低溫下,1,3丁二烯與HX分子之間的碰撞速率減慢,比較不容易發生逆反應,產物的穩定度變得不那麼重要,反而是中間產物的穩定比較重要。
18.     1,3丁二烯與HX加成反應的中間產物是「烯丙基陽離子」,他有二個共振結構,其中比較穩定的是正電荷跑到2號碳 C-2的位置,因此,在低溫下主要的產物是1,2-adduct/1,2-加成物,這樣的反應受到動力學控制
19.     對共軛雙烯分子的四個碳系統加掛鹵化氫HX的反應,是典型的共軛加成反應。
n   翻譯編寫 Marye Anne Fox, James K. WhitesellOrganic Chemistr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