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2.26.蘋果 吳惠林】一看到「北歐」,「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社會福利」就浮現腦際,而21新世紀「歐債危機」的出現,社會福利的氾濫是罪魁禍首眾人皆知,希臘的慘狀更是典例。不過,北歐5國(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卻都不但屹立不搖,而且在經濟發展、生活水準、人均GDP等,還都有傲人的表現。
北歐5國不只在經濟成長、失業率這種傳統指標表現佳,在晚近流行的「幸福指數調查」,也都名列前茅。「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公布2017年排名,挪威第一,丹麥第二,冰島第三,芬蘭第五,瑞典第十。
那麼,同樣是「福利國」,北歐5國為何不但沒和希臘等「歐豬各國」同樣沉淪,還反而表現出欣欣向榮呢?為何高福利沒讓北歐5國走向「高負債」,其人民沒養成依賴懶性呢?
那是:「北歐人具有倫理道德」。這本《北歐模式:看現代維京人的經濟冒險,打造世上最富庶幸福、自由平等的國家》(Viking
Economics: How the Scandinavians Got It Right-and How We Can, Too),佐證了這個觀點。
這本書也提到北歐國家的教育訓練免費、醫療免費、工時低、假多等等高福利,許多學者專家也就拿它來要求自己國家也應該仿效,因而訂定法令強制執行;台灣就是這樣,我們的「一例一休」制度就是最好的例子,搞得人人叫苦,問題就在「強制」,因為只看到表象而模仿,倒果為因,也就是「東施效顰」。
北歐維京人「自助、互助」,表現出「分工合作」,其「合作社」是「自願性」組織,與共產黨的「人民公社」完全不同,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無私、合作」精神。
北歐人不認為他們在享「福利」,而是在從事「服務」。我們掛在嘴上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是一種口號,但北歐人卻實際在「做」。
他們重視「人」,投資於人,全面性的教育、訓練就是在強化「人力資本」,重點是無論是提供者或接受者都是發自內心,真正想學到東西,也真正地提升人力資本,於是生產力就實質增長,進而省時省力,終而工時就可減低、薪資可提升、假日也能增加了。
此外,北歐國家深知「有得必有失」、「天下沒有白吃午餐」的道理,他們的免費教育、醫療等等,由「高稅收」可見一斑。但他們繳稅是樂意的,因為納稅人知道這些資源不會被亂用,也不會被污掉,這也就是「合作」的高度發揮,亞當•史密斯在《原富》這本經典中強調的「分工合作」精義,在北歐國家實實在在地實現了,其根本還得是基於「人心」──善心、愛心、同理心,這也就是亞當•史密斯在1759年就出版《道德情操(感)論》的用意了,畢竟「人心不善、不正」,再好的制度、政策都會「適得其反」造成傷害呀!
如果有所謂的「北歐模式」,一般都認為是「保母國家」,其居民依賴能滿足他們從出生到死亡各項需求的龐大福利方案而活,也就是「福利國家」。本書作者告訴我們這是「錯誤認知」。
維京後裔北歐人其實是反對當前各國實行的「福利制度」,他們以「全面服務」來取代。北歐由得到授權掌管自己國家的公民在1930年代創造了一套「合作系統」,滿足大部分人在不同階段的需求,以「愛心」作為基礎,真心團結來分工合作。不用衝突、不用鬥爭;互助合作、各盡所能、共同分享。這不就是「現代桃花源」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