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19.2012自由 鄒景雯/專訪】若不開放瘦肉精美牛,將影響台美TIFA的談判?
問:瘦肉精美牛是否開放的問題,馬政府將之與TIFA、TPP掛勾,加上美韓FTA生效,問題更為複雜,你怎麼看待台灣面對的全球化衝擊?
顏慶章:WTO是台灣參加的最重要國際組織,但是由於2001年杜哈回合談判的中輟,國際間雙邊的FTA或區域性的貿易協定有快速成長現象,因而導致國內認為台灣如果沒有搭上FTA快速成長的列車,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會被邊緣化,尤其在最近幾年,這點似乎被視為是「真理」。
許多工商界人士與媒體經常在講,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韓國與美國簽了FTA,與歐盟也簽了FTA,進行一步到位的市場開放,但是台灣沒有,因此在貨品貿易方面,我們將承受差異性的關稅負擔,競爭會較韓國產品不利。
但韓國之所以會與美國、歐盟簽署FTA,絕不是韓國可以WTO會員身分,去享受美國、歐盟WTO會員所提供的單方面利益。因為韓國必須同時做出市場開放的承諾。
有人不明白WTO對簽署FTA的規範,於是不僅在忌妒韓國,甚至也談到未來TPP的參與。TPP被定位為高品質的FTA,所謂的高品質,就是開放幅度會更大,關稅減讓的程度會更高,服務業各種管制措施也會排除得更多。
馬總統說,十年內要去創造加入TPP的有利條件,這句話正代表著在WTO架構下,我們國家的產業政策沒有呼應到全球化的浪潮,讓國人誤以為不需做同等的開放國內市場,就可以享受FTA的宴席。大家也不要以為去參加FTA,之後就保證這個「婚姻」永遠會美滿幸福,彼此之間是要相互付出並承擔義務的。
更重要的是,在歐債尚未發生之前,我們會認為這是人類政治歷史的奇蹟,歐元區也被認為是可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相抗衡的經濟體,這是何等了不起的成就。詎料一夕之間,少數幾個國家,因為財政紀律的失控,就腐蝕了歐元區的競爭力。我們可以想像,台灣如果有機會參加東協甚或TPP,其中倘若有成員類似歐盟現在的情境,光是財政紀律不好,就會拖垮其他國家。
過去幾年,我們過度強調FTA對台灣的重要,完全疏忽了以上所提的兩件事。因此,我們必須請問政府的產業政策是否都準備好了?這點政府在若干疑點上是沒有給答案的。
就如同今天如果美國與台灣簽FTA,請問美國會要什麼?不要講瘦肉精對國人健康的疑慮,如果不含瘦肉精的美牛都要全面開放,請問台灣承受得了嗎?這也是韓國和美國談判做成的讓步,才會在韓國帶來長久又極大的爭議,第二個嚴酷的問題接著會出來,就是稻米。
台灣2001年在加入WTO談判時,係以限量的方式來保護我們的稻農,當時也得到其他會員接受,因此我們在WTO機制下,需要定期談判數量增加的問題。但是一旦形成FTA,就不太可能限制。美國的稻米已有相當競爭力,加州稻米與台灣蓬萊米在品質上已經相當接近,此外還有家電產品、小汽車等,美國不可能不要求我們開放。
這也讓人聯想到,與中國所簽署的ECFA,現在只是架構協議,子協定還沒有簽。子協定在WTO架構下,必須要在十年內談成,原則上,貨品貿易有90%的項目要達到完全自由化的程度,現在中國顯然是經濟「讓利」,因為「讓利」,所以農產品暫時不開放,但將來進入到子協定談判時,這個問題就會出現。
不但如此,在2001年台灣與中國雖同時入會,但台灣對中國採取刻意歧視性措施,中國農產品連繳稅都不讓它進口,未來台灣與中國的ECFA要進入子協定時,台灣就必須恢復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從這個基礎再進入到90%項目的免稅。請問,其他的都不談,只談農產品,台灣要如何去面對這個部分?
台灣農業所面臨的問題,不是政府編個救濟金的機制就可以解決,全世界所有國家在面對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過程,最佳策略就是輔導國內產業充分完成結構的調整,如果坐視農業部門的衰敗,而企圖以救濟金來救助,這是不負責任的思維。但農業結構的調整,是個非常巨大的改變,也是當前政府最大的問題所在。
問:國外有沒有適當的典範可供台灣參考?
顏:歐盟從1957年的歐洲共同市場形成經濟整合,過程中就發現歐洲農業相對於大農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若干農產品的競爭力不足,歐洲就隨著時勢轉變,而經歷不同的農業政策。第一個階段是激勵生產,那時GATT對農業議題尚未有任何討論,1994年的烏拉圭談判才形成農業協定,希望對農產品的貿易自由化有所規範。
歐盟國家也很快地掌握到這個步調,於是政策由激勵生產轉換成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甚至鼓勵農民提前退休,並且著力於農村景觀的改進,縮短城鄉差距。同時也透過各種機制,如農產品的產地標示,來增加價值。
由此就可以想像,馬總統說十年內要創造加入TPP的有利條件,難度是很高的。因此,請問台灣現在熙熙攘攘說要跟那些國家談FTA,但如果真正坐上談判桌,我們根本就沒有東西可以拿出來跟人家談。因為這是一個give-and-take,人家要給你這個,你要給人家什麼?對方若問,我們就拿南韓做版本好不好?這馬上就是台灣的難題。
馬總統鄭重宣示不會只簽一個ECFA,還要簽其他的,但一般國家大多希望一次就把開放時程談判清楚,這對相關產業是很大的衝擊,政府在這方面,若干部門老實講是沒有準備好。
問:你認為台灣的最佳國家發展策略是什麼?
顏:首先,台灣應該認真的去辨認全球化的貿易自由策略,因為在2001年台灣要加入WTO時,國內也有很多雜音,認為若干產業會遭遇重大困難,但是經過十年的過程,我們發現有很多產業不但沒有發生困難,還形成很特殊的蛻變,例如紡織業、汽車工業、金融,回顧這十年來,唯一沒有改變的區塊就是農業。
歐盟與許多國家均已深刻體認,農業進一步自由化的趨勢,涉及鼓勵生產的財政補助措施是會被挑戰的,例如政府採購農產品機制,這在WTO的農業協定中,是禁不起被檢視的。這部分雖然現在看起來挑戰我們的國家不多,但是杜哈回合不會永遠中輟下去。
杜哈中輟形成FTA快速滋長,很多人認為WTO多邊機制的價值已經喪失,這點是完全錯誤的。相反的,WTO會員認為FTA、RTA的談判,其結果會使談判的結論將來回到多邊機制時,談判的障礙必然就會下降了。例如,剛開始杜哈回合在談時,我們與日韓都是農業議題的「十國集團」成員,彼此相互奧援與支持,以免農產品做出過度自由化的開放。但這幾年我們看到日韓的充分改變,如果杜哈回合重新復談,台灣恐將找不到貿易理念相同的會員。
我認為台灣的發展策略最安全的,就是附在多邊機制,雙邊的FTA不是完全不好,但絕不是萬靈丹,而且有時候太緊密的結合,如歐盟就付出了嚴重的代價。
在尚未結合的過程,我們也會發現雙邊的談判,台灣可能是最大的弱勢,例如台美一談,我們如何來抵擋美國的牛肉、稻米?這是美國的貿易利益所在,因此不能真的到談判桌時,議題一攤出來,我們無言以對。那就會證明除了與中國簽了ECFA,真的會一事無成,況且ECFA在談判子協定時,我們必將面臨一樣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