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溫度與平衡常數的倚賴關係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K(二)

化學原理啟迪259
1.     在第六章我們用勒沙特列原理,精確預測某個反應面臨溫度的改變時,它的平衡常數K如何跟著改變,現在我們要分辨清楚平衡常數與溫度的關係。
2.     當一個化學反應達到平衡時,它的「標準自由能」等於負的「反應追求平衡過程所需的能量」,等於反應的「標準熱含量變化」減「溫度」×「標準亂度變化」
ΔG°=-RTln(K)ΔH°TΔS°
3.     方程式重組,得到
ln(K)ΔH°/RTΔS°/RΔH°/R(1/T)ΔS°/R
特別留意,這是一條直線方程式 ymxbyln(K)mΔH°/Rx1/T,並且bΔS°/R
4.     假如我們知道某個反應在不同溫度的K值,把不同溫度下ln(k)1/T的數據交集點連起來,會呈現一條線,這些數線的斜度是ΔH°/R,截距是ΔS°/R。這個結論假設,在我們研究的實驗範圍內,ΔH°ΔS°都不會受溫度的影響而改變數值。
5.     ln(K)方程式還有一個重點,ln(K) versus (1/T)的數線斜度是正號或負號,取決於反應的ΔH°。特別留意,如果這是一個散熱反應(ΔH°0),ln(K) versus (1/T)的數線,會出現正斜度,斜線由左下朝右上延伸(ΔH°是負數時,ΔH°/RT是正數)。
6.     散熱反應ln(K)會隨著1/T的增加而增加(1/T增加代表溫度T減少);這也代表溫度T減少時,平衡常數K增加,或者相反,溫度T增加時,平衡常數K減少。
7.     這正清楚說明,我們可依據「勒沙特列原理」預測一個散熱反應的溫度與平衡常數K的依賴關係。(注:對散熱反應增加溫度,等於在產物端增加「熱能」產物,依據勒沙特列原理,反應會朝抵銷「熱能」的方向移動,也就是增加反應物)
8.     我們將用氨的合成反應的平衡常數K來說明:
N2(g)3H2(g)←→2NH3(g)
9.     下圖是散熱反應,ln(K) versus 1/T的數線圖(ΔH°=-92kJ
特別留意,1/T當增加時,ln(K)也增加,代表K增加時,T減少。
10. 吸熱反應的平衡常數與散熱反應相反;吸熱反應的溫度增加時,K值也增加。
11. 一旦我們確實找到特定反應的溫度與K的依賴關係,我們就可以用這個關係式預測各種溫度的K值(假設不論溫度如何變化,ΔH°都保持恆定)。
12. 假設某個反應在溫度T1T2時的平衡常數分別是K1K2,我們可寫出2個公式
ln(K2)=-ΔH°/RT2ΔS°/R
ln(K1)ΔH°/RT1ΔS°/R
13. 用第二列的公式去減掉第一列的公式,整合出新的方程式
ln(K2/ K1) =-ΔH°/R[1/T21/T1]
14. 這稱為凡特何夫方程式vant Hoff equation,只要知道特定溫度下的ΔH°K,就能利用Hoff方程式,計算出任何溫度下的平衡常數K。計算結果是否精確,要看我們那個溫度範圍內的ΔH°ΔS°是不是保持常數。
15. 【例題】氨的合成反應,在溫度900K環境下進行時,平衡常數Kp3.7×106 Kpp代表反應前後都在恆壓下),假設這個反應的焓變化ΔH°是-92kJ,計算溫度550K時的平衡常數Kp 值。
16. 【解題】我們將利用van’t Hoff equation計算
已知K13.7×106T1900K,並且T2550K
ln(K2/3.7×106)=-(92,000J/mol÷8.3145J/k mol)(1/550.k1/900.k)
ln(K2) ln(3.7×106)1.1×104K(1.8×1031.1×103)
解開方程式得到
ln(K2) =-48
K28.2×103 這就是在550K的平衡常數Kp
17. 特別留意,隨著溫度下降,Kp值增加,而這就是散熱反應的特性。
n  翻譯編寫Steven S. Zumdahl Chemical Principles
徐弘毅:
1.     就像化學家利用凡特何夫方程式,找到熱能流動的模式,用溫度來操控、預測「化學反應」;社會學家也利用一定的公式或模式,提升社會的理性發展
2.     紀登斯認為,我們生存在第二波現代化中,「全球化」持續藉著科技與貿易而發展,使「理性」的意義並不在增進我們對世界的確定性,而在於提供一種「有條理的懷疑」理性思考的發展,要基於「實用」主義,唯有如此才能處理全球的問題與爭議。而第二波現代性的更新,乃是一種「反省式的現代化」
3.     使社會進入反省狀態,持續現代化的公式有二個主題:一、「反省性」已經在當代社會中制度化了,這不僅轉變了社會的結構,也改變了個人的自我認同。二、我們住在一個充滿「風險」的文化之中。
4.     社會「反省」必須透過制訂法律與制度的監督機制來落實,例如,制訂法律保障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集會遊行自由、公民投票,逼迫府機關反省自己的作為;或制訂《政黨法》追討國民黨不義黨產,讓政黨公平競爭,各政黨的政客才會反省自己的施政能力與政見是否跳票;所有政府機關的行政流程都應該盡量透明化、資訊公開,並且有各種行政效率的評比
5.     我們住在一個充滿「風險」的文化之中,所以我們不應該盲目地信任政客、權貴、學者專家、公務人員、 司法官,甚至父母、老師,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錯
6.     權力愈大的人所犯的錯,他對社會的危害就愈大,也就是我們應該讓所有有權力的人,他們的言行都如曾子所說的:「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7.     過去台灣的百姓都太信任法官、檢察官,導致他們的審判品質相當地粗糙,製造許許多多類似江國慶的冤獄,這是因為過去新聞界與百姓沒有風險意識,導致人權受到迫害;社會大眾太信任司法官的結果,也培養了司法官獨裁心態,也因此在民主化的過程當中,司法官是「敗類比例」最高的公務員
8.     過去台灣的社會都太信任台大或政大的學者,現在他們經過現代國際社會學術的評比,馬上暴露出原形,他們沒有知識水準、沒有學術能力,只會講空話,結果受害的是台灣的優秀大學生,他們接受了愚蠢教授的洗腦,讓原本聰明的腦袋變得愚蠢。
9.     這些學者專家也都進入了各大新聞媒體擔任顧問或董監事,卻在最近連續三年讓台灣的新聞自由倒退,這也是信任學者之後不幸的後果。
10. 社會的法令或制度,如果由理性聰明的人來制訂就會造福社會,建立暫時性的公平正義,如果是由愚蠢的人來制訂法令,就會造成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城鄉差距的拉大,失業率飆高,污染問題嚴重,醫療品質低落,校園霸凌不斷出現司法經常是雙重標準。從社會的結果就可以知道,國會議員的知識水準。
11. 台灣的國會議員立法效率低落,立法粗糙、漏洞百出,最主要的原因是立法院問政的過程沒有全部給社會大眾知道,同時政府沒有制定一套評量議員問政品質的標準,來考核所有立委問政的成績,因此政客或財團就藉機操控國家政策來圖利自己。
12. 紀登斯認為,我們應該把社會的所有特質當作我們一種「資源」來使用,來貫徹我們個人的行動和理想的實現。因為社會是由每一個人所組成的,個人的意見如果太強烈或太有智慧,必定影響社會的發展和規範的改變。一個社會如果誕生一位釋迦牟尼、或孔子、或尼采,猶如在社會中發生了核子爆炸。
13. 台灣社會大眾應該學習孔子「精選詩三百、春秋」,把每天的重要新聞記錄下來(剪報),並且依據「四維八德」來分類,完整紀錄每一個政客違反四維八德的事蹟,變成「現代的左傳」,然後永遠流傳後世,成為台灣文化的思想根源,給予各種戲劇與藝術的啟迪。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