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地下水的消失與重生

〔楊舒媚/中國時報2011.05.29摘要〕水庫水位不斷下降,台灣再度展開「抗旱大作戰」,部份專家認為答案是「地下水」,而非造成環境負擔的地面水庫

長期鑽研地下水專家、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丁澈士,這幾年做著不為外人知悉、讓地下水「重生」的試驗,他強調,「實驗結果都是成功的。」

    今年驚蟄春雷未響,梅雨也比往常晚報到,政府部門拚命開會「抗旱」。日前雖然出現大雨,但也只是舒緩旱象。    台灣一年總降雨量雖有九百億公噸,但山高水急,水多直接流進海裡,因此是世界排名第十八的缺水國家。且隨著氣候愈來愈詭異,水資源危機日顯嚴重,而蓋水庫會引發抗爭,人造雨、海水淡化成本高,如此一來,真只能靠拜龍王、跳保庇舞求水?

    屏東昌隆農場五號水閘門附近,雜草重生,天熱時還有龜殼花出沒。這兒用鐵網與保全設施圍起幾支藍色大水管,那是價值四千多萬,台灣唯一一座「地下水補注與回抽井」ASRAquifer Storage Recovery)。

    丁澈士說,「ASR平均每天可補注地下水七千噸,這就顯示每天可抽出使用的水也有七千噸,一口ASR的水,足夠讓一個村子使用,多設幾個就可取代水庫。」

    丁澈士解釋,ASR在國外早已運用成功,和一般抽水井只能「抽」不一樣,它可將水回灌地下,「抽多少、補多少」,因此能用來回復地下水位、調度水資源,「且費用比蓋地表水庫省50%以上。」

    除了證實ASR在台灣能有大用,丁澈士還在林邊溪上游台糖萬隆農場,做了人工補注湖。運用「生態工法」攔截溪水,把水存到人工湖,再透過入滲將水補注到地下水層。「補注的地下水,一天14萬噸,一年共有1.5億噸。」因成果卓著,目前此地被規畫為肩負復育屏東地層下陷重任的「大潮州人工湖計畫」。

    透過利用動力的ASR,與運用重力的人工補注湖,丁澈士掌握台灣地下水可以「復活」的數據。不過他指出,早在日治時期,鳥居信平就於台灣建造了活用地下水的「二峰圳」。     日本技師八田與一因興建烏山頭水庫等「地面水庫」聞名,鳥居信平構築的則是「地下水庫」,由於工法環保,近年在日本受到更大重視。

    站在二峰圳旁,丁澈士指著乾巴巴的林邊溪說,「枯水期時上面沒有水,可地下六十公尺內水飽飽的。」     為證實所言不假,丁澈士打開進水塔,順著維修人孔襲來的涼風望下去,二峰圳以汩汩脈搏為他作證。

    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解釋說,鳥居信平當年建造二峰圳,在地下堰堤用枯枝、樹葉、木炭等作成天然過濾網;他秀著照片,「二○○八年卡玫基颱風時溪床上流的是滾滾黃水,可經過二峰圳過濾後流出來的水,清澈見底。」

    無論古工法,ASR、人工補注湖,都證實地下水可以活用。但丁澈士說,過去亂抽地下水的惡果,加上治水官員被框在「治水只能蓋水庫」觀念,及地下水「看不到」,官方對可以使用的地下水量沒把握,所以一直不敢用此方法解決水資源問題。

    丁澈士表示,台灣多地震地形,「正因地表土質鬆軟,石頭顆粒大,所以水容易透到地下,讓台灣成為絕佳的地下水庫」。丁澈士說,「光是屏東谷地,三千公尺以上的地層都是水(通常只用到二百公尺)。」他進一步表示,「單屏東平原下的地下水量體,在不用地面水的情況下,『可以用一千年』。」

    丁澈士指出,「台灣一年地下水安全使用量約十億噸」,約是三座翡翠水庫的量;根據另一位地下水研究者陳文福的資料換算,台灣的地下水蘊藏量有5686座翡翠水庫。陳文福表示,「雖然蘊藏量不等於出水量,但仍顯示地下水資源非常豐沛。」     陳文福說,地下水可以用,而且很好用,但要先解決台灣人使用地下水的「心理關卡」。

丁澈士說,台灣地下水,其實是「管理」出問題,不是水有問題。    官方怕抽地下水致地層下陷,但政府已花了幾十億建造「地下水觀測網」,「它可以像氣象局一樣,隨時預報哪兒有水、哪兒沒水,哪兒水抽得如何,這樣就可以調控,地下水就可以用啊!」

    上天給人類可用的淡水配額,大部分存在冰川和地下水中,台灣沒有冰川,卻有龐大的地下水。要正面看待地下水,何況也已經有新的工法可以正確管理、運用它,實在不應該把治水一直寄望在會引發環境負擔的地面水庫。他感嘆,「老天爺給了我們這麼好的寶藏卻不會使用,實在太可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