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李家同跌進數位代溝裡

〔摘要1.8.2011蘋論〕李家同說上PTT網站的人是笨蛋。知名網路作家九把刀反批李根本不了解PTT,很可笑;他還說,李家同長久以來一直存有某種文化優越感,不了解網路獲得資訊的可貴。

李家同和洪蘭都喜歡對年輕人訓話,以致引發學生的反感而遭到反擊。錯就錯在新形態的代溝問題。電腦普及以及網路的流行,加上年輕人熟悉網路文化,喜歡網路的溝通方式,肯定與不常上網、口氣老派的長輩話不投機。

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網路裡的人際關係是平等開放的,使用的句法是坦率年輕的。網路人在交談時,沒有階級與專業的差別,教授和打工仔的發言權一樣平等,誰都可以匿名上網表達意見。

如果是在人們公開聚合的場合,教授或大官發言,打工仔一定默不出聲,因為有身分地位的氣氛與壓力。當年輕人習慣網路裡平等的人際關係後,再聽到師長權威式的訓話,就覺得刺耳不習慣,反感油然而生。

反權威的網路文化,又鼓勵網民坦率發言,所以會出現年輕人反嗆師長的現象,不像以前年輕人怯於反嗆。

這種「數位代溝」加深了傳統的代溝。從前,世代的定義是每30年算一代;後來變成每10年算一代;個人電腦流行後每23年就算一代了。

從前代溝的現象表現在使用的知識、語詞、句法、文化上,像是五四運動人物與前清遺老間的代溝表現方式,很多是對問題的看法及使用的知識和語言不同,新一代用較多西洋的知識和白話文;挑戰老一代使用的儒家、法家的知識及語言。

雖然代溝嚴重,但沒有世代斷裂的問題,老一代講的話新一代都聽得懂。然而,現在的數位代溝,比以往的代溝更難跨越或溝通。

新生代熟練地使用電腦網路彼此溝通,無法理解為什麼老一代還在「手工業」(用手寫)時代。

只要看到老一代用手寫字;手機除了撥接電話外,其他功能一律不懂;講話時用的辭句都是年輕人不屑使用的,態度是威權式的訓話口氣,本能上就拒絕聽下去。電子代溝造成的文化斷裂,就是學生對李家同反感的主因。

李鈞震:

1.      在威權時代,人民沒有言論自由,內心話不敢講、不敢表達、不敢寫文章,怕被特務抓去;也怕師長反感,因而阻礙生活前途。

2.      長期不敢講話(或不寫文章),造成語言表達能力有困難,並且一些字彙長期不使用,造成個人某些精神意志的喪失,並且形成文化與生活習慣上的漠視

3.      例如:「公平、正義」,在兩蔣時期沒有人敢討論、表達,老師們也不敢出這種作文題目,這使台灣社會的文化上失去「正義感」,個人失去對「公平、正義」理解與詮釋的能力。唯一的例外是史豔文的俠義

4.      當一個社會不講究「公平、正義」的時候,學者寫的論文就失去「公平、正義」的精神內涵,軍公教在辦事的時候就失去「公平、正義」的理解與意志;因此「人權」就被多數人漠視或輕忽,校園霸凌出現、黑道也因此猖獗。

5.      胡適推動的白話文運動,在台灣相當的失敗。最近十年網路、推特以及各種網站的出現,反而促成白話文運動的發展;同時人人可以相當自由的表達意見,使得百姓的獨立思考能力增強,也增進跨族群間的溝通與互動

6.      過去台灣的各級學校,語言訓練、文筆訓練其實很少,大部分的時間是死背書。網路文化的出現,讓這一代年輕人自然增加了語言表達、文筆表達…等訓練機會,台灣未來的文學創作能力一定會大爆發。

7.      網路裡的人際關係是平等開放的,使用的句法是坦率年輕的。網路交談時,沒有階級與專業的差別,教授和打工仔的發言權一樣平等。所以未來台灣的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獨立自主社會意志,一定會不斷的提高。

8.      教育部官員、學者、權貴階級或意見領袖,如果「多元學習」的意志比不上年輕人,必然失去公信力,必然就被社會大眾所淘汰。

9.      釋迦牟尼表示,「眾生平等」可以讓智慧無限增長,但是必須先打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指的是意識型態、刻板印象、思想框架。

10.  人際關係是平等開放的,可以打破「人相」,避免盲目的偶像崇拜;使用的句法是坦率年輕的,可以打破「我相」,破除自己的偏見、及早發覺自己的盲點

11.  網路人在交談時,沒有階級與專業的差別,可以打破「眾生相」,破除對不同職業類別的僵化觀點;教授和打工仔的發言權一樣平等,可以打破「壽者相」可以破除階級的意識與制度

12.  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必須先突破傳統的意識型態、刻板印象、思想框架;也就是一定要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進入「無相」的境界,才有可能讓自己的腦袋自由奔放。而「網路文化」正在幫助台灣的年輕人破除這「四個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