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文化力如何厚植?給準文化部長的建議

Gabriel FAURE': Pavane, Op. 50 - Paintings By "CLAUDE MONET"
【摘要2016.4.26.自由廖世璋】準文化部長鄭麗君昨(22)日正式發布「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新聞稿,表達文化政策走向,其內容應該是走訪各界意見整理而成,但應面對目前第一線過去一直存在的關鍵問題,否則容易流於換湯不換藥,與前幾任內容一致、只是說法不同。
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項文化發展一直是政治,如何用各項文化建設或文化資源來討好特定民眾,是地方首長經常由上而下判斷的重點,因此,各地興建大量的蚊子館來表示這位首長有照顧到特定的文化族群,反正經營不善的後果,已是下一任當選人的事情。
因此,面對國內文化發展,「文化基本法」的確極為重要,而且應該在法規中,要求各地方政府需要提出短中長期地方文化發展政策,中央才得以補助經費等要求。因為,過去由於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文化政策不明,人在政在、人亡政亡,但對文化單位像是「堆肥」一樣,之前首長留下來的繼續做,後面再增加新首長各種突然「想到」的業務,不僅中央及地方文化局業務人員疲於奔命,各地文化績效也做不起來。如此一來,要繼續爭取更多文化預算,也只是亂花錢。
其實,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應該重新檢討目前及未來各項文化業務工作計畫,不同的功能性及目的性。以下提供三個文化政策不同層次:
一、市民:文化工作著重在文化公民權、文化素養,所以應說清楚工作對市民的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文學等提升的價值及效益,以及評估能讓多少不同社會階層的市民參與,藉此來決定預算效果。
二、市場:就是文化創意產業,如果業務是文創,就說清楚它的任務,而且走向文化經濟商業化。該項業務計畫的產值、就業人數等就變成指標,找到關鍵產業來帶動整體產業鏈才是關鍵,否則文創太大無法聚焦。
三、市府:指各地方政府的文化政策、文化發展綱領、旗艦計畫、弱勢文化協助計畫、文化資源的通盤檢討計畫等,逐項檢討現有及未來各項業務,並要求各地方政府需要提出的文化政策,並檢視其文化發展功能,一方面完成立法,才能有助於國內文化發展。
另外,中央及地方文化需要訂定文化政策,且各項文化業務及預算需要將功能說清楚講明白,因為這些都是人民的血汗錢,不是擴大預算規模效果就出得來,關鍵在文化策略思考及文化論述。  (國立大學教授)
張莎拉 小提琴名曲 流浪者之歌 薩拉沙泰
李鈞震:
1.        文化,是什麼?文學、繪畫?不是這麼狹窄的。一國的文化,是全體國民的生活習慣,沒有生活習慣的部分只能算是死知識,不算文化。
2.        所以,運動、音樂、科學、風俗習慣……等領域,都可算是文化。要提升文化水準,等於就是要改變國民的生活習慣
3.        台灣的運動風氣跟歐美國家比較起來,並不興盛,特別是女性,大多數都缺乏運動的生活習慣,這就是要改變的。要改變,就要從學校教育做起,文化部政策配合進行社會風氣改變。
4.        例如,台灣過去慢跑風氣不盛,但是一方面有運動明星林義傑、陳彥博的出現,另一方面政治明星參與加持,造成新聞媒體跟進報導,然後政策配合導致民間企業願意不斷主辦,因此形成現今慢跑的風氣與習慣。
5.        文化有哪個領域不盛,主因就是政府沒有主導。例如南韓政府鼓勵女子高爾夫球、小提琴,因此造就許多南韓之光;台灣政府則長期以來相當排斥高爾夫與各種音樂天才的出現,都要靠自己,經濟弱勢家庭的天才因此絕大多數被犧牲,只有極少數的人掙扎出來而成功。
6.        過去最有社會知名度的文化部長是龍應台,但是她只會寫小說,對其他領域都不懂,因此任內沒有出現什麼文化亮點;問題是,她對台灣文學界人才的栽培,也看不出成效,因此台灣不可能出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7.        政府經費有限,新的文化部長,要選定幾個過去文化不盛的領域,重點栽培出幾個明星,與教育部合作,最後,文化部長要以身作則、親自參與,這樣文化的提升才會比較快。
8.        例如,台灣過去的總統、文化部與體育署高官,每一個非常厭惡踢足球,因此台灣的足球教育出問題,政府與文化部的政策當然也不願意配合來栽培人才,所以台灣的足球實力亞洲倒數,更不可能踢進世界盃,偶而有政客配合作秀,但是都不是真心喜歡這文化,政府資源嚴重缺乏之下,台灣足球風氣與文化一攤死水,只靠極少數的民間力量自己踢好玩的。
9.         如果要提振台灣的足球運動與文化,文化部長與總統要親自每天練習踢,才會真正了解足球,政策才有可能配合,足球文化才有希望燃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