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7.26.聯合報 李雪雯】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認為,由於中國大陸出口佔GDP比例並不高,內需仍可帶動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發展!且有媒體就報導在外貿不行之下,中國大陸政府就會改拉內需,並且預測相關提振消費的政策,很快就會「出爐」。
但是,筆者的看法並沒有這麼樂觀,「未來中美對抗」不可能緩和,局勢只有更壞,不可能更好。至少,貿易戰也許是短空,但中國大陸未來的經濟走勢,絕對是「長空」,而非「長多」。且就算中國大陸能在這次貿易戰中「撐過來」,也不表示長期投資中國大陸,就一定是「穩賺不賠」。
因為美國可以用的「武器」太多。中國大陸就算有可能贏得勝利,恐怕也是「非常慘烈的慘勝」!別的先不談,美國單在中南美洲扶植政權與玩弄當地不同政黨的手法,就足以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更何況,中國大陸還有5大打不過美國超級強權的「軟肋」—科技、金融、資源(主要是石油及糧食)及國防武力(包括外交)。
至於前4大武器的力量有多強?首先是最早登場的貿易戰。雖然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的金額,佔整體GDP比重不高。但是,目前中國大陸已經面臨頗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就算貿易戰不是影響所有,而是部分出口商品,都會再進一步加重其產能過剩的問題,嚴重干擾其「去槓桿、調結構」的步調。
其次在金融戰上,人民幣匯率現階段已經面臨著「升值了既傷出口,又會加重國內去槓桿速度並將問題拖延」,以及「貶值了會讓民眾信心更加崩潰,加重央行穩匯及匯出控制困難度」的兩難窘境,絕對不是美國媒體所認為的,「貶值可以是中國打貿易戰的工具」。
接著在軍事外交上,儘管中國大陸的武力,固然有一定的實力,且有不少人認為,假設中、美終需一戰,中國大陸在地理上的優勢是「以逸待勞」,而美國則因為長途拔涉、補給線拉太長,而暴露出一大弱點。
但不要忘了,美國的敵國因為所處位置的關係,基本上都距離本土非常遙遠;但中國大陸就不一樣了,不要說東邊與日、韓同盟的牽制,其餘北、西、南邊,跟哪一個國家沒有領土爭議?
雖然中國大陸近幾年,想盡辦法與臨國「修好關係」,但很不幸的,圍繞著中國大陸的鄰國,沒有一個不想看到一個潺弱的中國,而想要肆機搶佔土地的。所以,美國要與中國大陸一戰,也並不需要冒著「補給線長達千里」的弱勢,與中國大陸正面對決。它只需慢慢挑撥中國大陸與臨國的關係,並持續耗弱其戰力而已。
最後在資源戰上,儘管中國大陸人口世界第一(但最新公佈的數字顯示,中國大陸將在7年內,人口出現「負成長」,將更不利經濟成長),但也因為國內生產糧食,無法100%養活人民,一旦遇到它國抵制、天災或國際原物料價格的大幅波動,第一個就會影響到國內的物價穩定。
至於石油部分,當然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痛。想當初美國最缺能源,處處受制於OPEC各國。但經過多年的努力,美國不僅從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退位」,還有可能在2019年時,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國。
而美國退位後的第一名,就由中國大陸給搶去。且就短、中期來看,一旦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國的美國,順利掌握了石油的定價權。中國大陸不是「被渴死(取得不了充足的石油)」,就是跟嚴重依賴進口的糧食一樣,國內民生物價及通膨高低,都牢牢掌控在美國人的手中。
一旦少了石油,不要說運送貨物的汽車沒法動,就算中國大陸有頂尖的船艦、飛機與戰車,全都只能「排排站」;而中國大陸對美國主要食品原物料的課徵高關稅,也只會造成國內食物類價格大漲。最後,勢將難保吃不飽或承受不了高通膨的民眾,像阿拉伯之春一樣地,鬧出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美國的貿易戰與匯率戰等,對象也不只是中國大陸,包括鄰居加拿大、墨西哥與美國在歐洲的盟友,也同列被點名的清單當中。但無論在人口、土地面積、產業發展均衡(輕、重工業、服務業及高科技等)發展…等角度來看,美國現階段與未來的頭號敵人,只會是中國大陸,頭號敵人現階段不會是實力差太多的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各國,甚至是差不多只有在武力上,能與其角力的俄羅斯。
當然,中國大陸能「有一活路」的其前提必須是:就算不站在美國這一邊,也至少不站在中國大陸這一邊就好。一旦這樣的態勢成形,美國所拋出的,與全球各國為敵的貿易戰與匯率戰等,其他國家也不過是「陪榜生」而已,實際的核心才是中美對決。
至於全球其他國家,會在意美國「要把中國大陸往死裡打」嗎?絕對不會。因為國際社會是一個「靠實力而純現實」的社會,這裡面永遠只有「聯絡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做法,而不可能有什麼仁慈及友誼。特別是之前美國一國獨霸,已經讓世界各國「倍覺不爽」了,且就算自己國家稱不了王,也絕對不會希望另一個大國再起。
當然,很多人也會說:單是中美貿易戰,美國企業及民眾就討不到什麼便宜,特別是當美國最後的結局是「慘勝」時。特別是連美國FED的主席—席鮑爾,之前在接受聯邦眾議院一個委員會質詢時重申,日增的全球保護主義久而久之,似將持續下去的美國和全球擴張構成威脅。
首先,讀者千萬不要忘了之前哈雷機車的案例。當哈雷的老闆回嗆川普要去歐洲設廠時,群起反嗆他是「無良企業主」的人,正是道道地地的美國選民。更何況川普在對中國大陸,祭出高額關稅之際,也同時想到「避免自傷太重的做法」。這意思也就是說:川普也許人格粗魯,但他絕對不是一個沒有權謀的總統。商場強人那一套「何時向對方施壓?施多少力之下,又不會傷到自己太深?並且掌握住重要時機,把對方一拳擊倒」的手法,他絕對是箇中高手。
這一點,可以從川普在7月6日凌晨起對中國大陸輸美的818項、價值約3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同一天,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也同時公布商品豁免關稅辦法,符合特定條件的業者可在90天內,提出申請豁免25%的關稅措施中看出。
所以,筆者認為投資人在看待這次的中美貿易大戰時,並不能只著眼於「貿易戰同樣對美國不利,所以時間不會持久。因此,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實質影響力,不可能太深遠」這樣過於簡略的結論。
因為這次的「中美對決」,絕不會只是兩國元首吵吵架、扮扮嘴的家家酒遊戲,而是關係到未來50年或100年國家能否復興的殊死戰。在這場戰役中,沒有鬥到可以確認對方「永遠爬起不來」,這戰爭是不可能停止的。
因為不論是從土地面積、市場大小、國防武力、輕重工業發展均衡、經濟實力,以致於高科技的發展…等角度來看,美國在這個地球上的對手,就只有中國大陸這一個而已。時至今日,美國已經是「退無可退」了。既是如此,身為投資人的讀者只有以下3點值得注意:
第一,中國大陸投資就算不是短空,也頂多是「短多長空」,更有可能是「短空長空」。貿易戰只是中美對決的序曲,中間過程或許可能時鬆、時緊,但終極目標絕對不會改變。也就是說,在中國大陸羽毛未豐就迎戰之際,這一連串的對決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就算短期不見得全看空,但長期絕對是「利空可期」的。
所以,告訴投資人:不要以為貿易戰短期結束了,一切投資就都「safe」了。這場戰爭也許會「時鬆時緊(美國也要避免自傷太多)」,但鐵定是要分出高下才行。
就現有的局勢來看,美國能夠一舉把「中國2025製造」的招牌徹底砸鍋、讓中國大陸「永遠維持在『僅止於世界代工工廠』的地位,掌握不了高科技或國防武力的優勢」,才算是對美國威脅最小、過程中也受傷最輕的結局。
更何況,中國大陸的人口紅利,預計在5年內徹底消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2939981)。因此,就算中國大陸撐得過中美對決,也很難扭轉人口紅利轉負的天險。畢竟,人口政策是百年大計,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負轉正」的。所以,中國大陸最後能「翻盤」的機會,就只有這5年左右的時光。時間一到,它只不是另一個「夕陽西下」的日本而已。
但是,假設中國大陸一旦出現動盪,雖然美國可以一舉將中國大陸四分五裂,永遠爬不起來,但對美國及全球經濟來說,影響勢必是相當嚴重而在短期內很難恢復的。
因此,投資人該注意的第二重點是,不只中國大陸,以其為首的新興市場,都可會受影響。雖然美國市場目前的基期已高,但從川普連續祭出的貿易戰與金融戰手段之後,受影響最大的,肯定是以中國大陸為首的新興市場,更值得「資金重兵押注在此市場」的投資人特別留意。
簡單來說,筆者長期還是押注在美國市場,除了因為形勢比人強,美國可用來對付中國大陸的「工具」實在太多了之外,最主要是因為以中國大陸為首的新興市場前景不佳。
單以新發展的匯率戰為例,在川普上20日「指責中國、歐盟及其他國家一直在操控匯率,才導致美元走高」的言論之後,人民幣也跌至
1 年以來新低,且過程中未見中國央行出面干預跡象。
儘管財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隨後安撫市場,並聲稱「不會有貨幣戰」,但有媒體就引述國際金融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前高盛外匯主管
Robin Brooks 的看法認為,當擔憂全球成長之時,商品出口國的貨幣特別容易受害,俄羅斯盧布、哥倫比亞披索和馬來西亞令吉,可能先蒙其害,再擴展至全亞洲。
正如同財經部落格《Seeking Alpha》專欄作家所說「在外匯存底不足、美元維持強勢與貿易戰之下,新興市場國家恐迎來一場經濟危機,新興市場將面臨高通膨、貨幣大貶、違約率增加、流動性問題與高利率」,且在此同時,一旦中國大陸出現風吹草動、嚴重影響經濟景氣,出口到中國大陸比重也不低的新興市場,將會是「雙重受害」。
因此對於台灣的經濟,投資人可千萬不要寄望中國大陸「game
over」之後,台灣還能「取而代之」,或是「過得更好」。因為台灣出口佔GDP的比重,比大陸還要高;而且,單是出口到中國大陸的比重,就有將近15%的比重。其次,台灣不論在地理上或經濟上,都不可能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一旦中國大陸有任何風吹草動,台灣的前途恐怕只有更糟,而不會更好。
老實說,美國這個霸權向來動用的貿易、金融(包括匯率)、武力這幾個武器中,過去只要用上個一、兩個,少有國家能撐得住的。以日本為例,單單只用了貿易與匯率戰,就讓日本失落20年都「永遠起不來」。而如今,美國對付中國大陸的武器,可是「5項俱全」。
而中國大陸能撐到今天,已經算是奇蹟了,更顯示它在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等實力累積得夠厚。但是,中美一戰不但是必然,且又是未來能否生存的百年戰爭。就算美國自認可能會「贏得慘勝」,也勢必得執行。
第三,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的資金,已經很明顯的往美國移動。因為根據EPFR的統計,至7月18日為止,上周全球主要基金資金動向,除了美股基金維持連續兩周吸金態勢,其它基金的資金全數是「淨流出」。
其中,歐股基金已陷入連續失血19周的窘境,上周再失血6.82億美元,累計今年來整體資金淨流出金額,達到了413.64億美元,只是流出金額較前一周大幅縮減。至於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上周也連續11周淨流出。
儘管資金的進出,是非常彈性且雙向的。但從一些蛛絲馬跡,是可以看出一些潮流的趨向。特別是法人大戶對於全球投資市場榮枯的敏感度,多半會比一般習慣「看媒體報導落後分析資料而投資」的民眾要來得高。更何況根據過往的經驗顯示,美國只要祭出各種名目的「戰爭」,把全世界搞到人心惶惶,全球資金(特別是有錢人的資金)就沒有「不往美國跑」的道理。
至於「資金」對於投資市場的「硬道理」是:就算市場不會大跌、特跌(當然,也還要參考其他經濟基本面及政治、金融狀況而定),也至少不會大漲,且因為資金動能的缺乏,很可能只是短期的「小打小鬧」而已。
奉勸每一位投資人,投資訊息是不能有「特定政治立場、好惡」及「先入為主看法」的,凡事以客觀的心態來檢視各種資訊,並且以旁觀者的角色,仔細看清及看透這盤世界棋局,也才是讓自己在投資過程中「駛得萬年船」的重要關鍵。就算沒有賺大錢,至少不會虧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