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生物學》64
Dvorak Cello Concerto : Rostropovich Part 3
1. 粒腺體的化學滲透過程與葉綠體的化學滲透非常類似。這二種器官都有電子流經電子傳遞鍊,並且電子通過電子傳遞鍊的同時還造成氫離子穿越膜,使膜內外的離子濃度不同,製造出化學電位差。儲存在電位差的能量接著用於合成ATP。
2. 雖然粒腺體的化學滲透過程與葉綠體的化學滲透基本過程十分類似,但是這二種程序之間還是存在許多差異。
3. 首先,驅動電子流動的能量來源非常不同,葉綠體是光提供驅動的能量,粒腺體的能量來源是食物。
4. 此外,氫離子的移動方向也不同,在葉綠體的類囊體,氫離子從外面被抽入類囊體內,但是在粒腺體氫離子的移動方向是相反的,氫離子從粒腺體的內腔抽到粒腺體的外腔。因此,類囊體內的氫離子濃度較高,而粒腺體是外腔的氫離子濃度較高。
5. 最後,葉綠體的電子來自於水分子,電子流經傳遞鍊最後抵達受質NADP,並且產生氧,粒腺體的電子來自於受質NADH和FADH2,電子流經傳遞鍊最後抵達氧,產生水。
脂質與蛋白質也提供能量合成ATP
6. 細胞不只是從碳水化合物抽取能量製造ATP,也會從脂質與蛋白質抽取能量。
7. 脂質分解代謝作用,第一步是脂質水解成甘油與脂肪酸。然後甘油(三碳化合物)轉換成PGAL,PGAL可以進入醣酵解路徑中PGAL該出現的地方。
8. 脂肪酸被運送到粒腺體的內腔,在那裡脂肪酸斷裂成乙醯輔酶A acetyl-CoA,然後乙醯輔酶A acetyl-CoA進入克氏循環。
9. 因為脂質含有較高比例的氫原子與碳原子,脂質完全氧化產生的每單位重量的能量較高。一公克脂質提供的能量幾乎是一公克碳水化合物的二倍。
10. 蛋白質水解產生的胺基酸有各種不同的分解代謝路徑。胺基酸以氨NH3的形式移除胺原子團後,有些胺基酸轉換成丙酮酸pyruvic acid,其他胺基酸轉換成乙醯輔酶Aacetyl-CoA,還有一些胺基酸轉換成克氏循環的裡的化合物。
11. 一公克蛋白質完全氧化產生的能量大約等於一公克碳水化合物產生的能量。
12. 丙酮酸、乙醯輔酶A和克氏循環裡的各種化合物,這些都是代謝作用常見的物質,他們不但在氧化高能量化合物成為二氧化碳與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也有合成的功能,能夠合成胺基酸、醣類和脂質。這些化合物就位於許多生化反應路徑交叉路口。
13. 透過灌注能量,這些細胞能夠逆轉物質的反應方向。舉例來說,斷裂碳水化合物產生的PGAL和乙醯輔酶A,也能夠用來合成脂質。同樣地,許多胺基酸經由某些代謝路徑上的中間產物轉換成碳水化合物。
14.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反應路徑都可以雙向行駛。在動物細胞,醣類可轉換成脂肪酸,但脂肪酸不能轉換成醣類,因為丙酮酸變成乙醯輔酶A的反應是不可逆的。這番道理被用於人類的飲食。
15. 因為葡萄醣是大腦細胞唯一的燃料,因此人類的飲食一定要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才能滿足人體對葡萄醣的需求。如果血液中葡萄醣的含量過低,那就必須要從肌肉裡面抽取蛋白質打斷成胺基酸,再轉換成葡萄醣供給大腦細胞。
16. 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十分危險,因為這種飲食沒有辦法持續提供足夠的葡萄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