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創新立國 拚知識經濟

【林建山 中國時報2012.12.06摘要】台灣經濟發展的確已經到了必須體制大變革與結構大轉型的重要關口;否則,勢必無法在知識經濟時代繼續活躍於全球社會。可以確定的是,今天台灣不能再繼續依恃「初級製造業為主力的低價經濟」。
Zubin Mehta "Symphony No 2" Mahler (1. Mov.)
事實上,要能在台灣經濟結構已調整升級,且第三級產業服務業產值事實已高占GDP的72%之後,繼續追求整個國家邁向更高一層新境界,啟動整個經濟社會再邁前再向上之足夠能量的,恐怕也非仰賴服務業部門的動力與創新力不可了。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知識社會新時代的重要性,尤更凌越在「政治的國家定位」之上。因為在全世界場域,政治的深化影響力,早已遠遠不若講求經濟實力之更實惠而有力,幾乎所有先進國家政府,都無一不以經濟實力表現,實質取得更多選票的支持,乃得以有效執政。
但是論談經濟的國家定位,如果我們的社會與當家主政者,還不能敞開心胸迎接海島國家就是依賴「科技立國」、「知識立國」、「創新立國」的新思維,則最直接的衝擊,就是繼續惡化國家資源配置失當、失能的敗壞症候群,以至永無獲致倖免與改正。
關乎國家社會存續與發展命脈的水資源與土地資源之價值與重要性,乃至其配置理則與運用規範,都應該要有迥然不同於過去的理性思維與前瞻政策作為才對。
然則,直到今天,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從既往的76%以上水準,銳降到目前的祇有16.5%;農業占GDP比重也從將近70%的高比率,劇減到今天的1.24%,但是執政者卻基於無法拋棄「農業立國」意識窠臼,同時更為了選票第一的固陋思維,組改之後的農業部,在政府機關組織架構中的行政公費使用比例、公務員額比例與總數,都還是一如舊貫。
農業用水配比之高,仍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5%,成為全世界先進社會的異類。而且高占全國幾近九成的水資源,其控管與配置經營,竟完全單獨歸在農業部之下的三級機關來設管,完全無視於社會現實與經濟變化。
台灣已經到了必須脫離高科技製造業經濟國家階段,而要更向前一步邁進以財富創新及「高加值」知識經濟服務業為營運主體的新境界,融入國際並且扮演全球市場的積極成員。
台灣早已不再以農立國,台灣當然是科技立國或創新立國的國家。祇要「以農立國」、「知識免費」的魔咒不去,未來百年經濟的國家能力與活力,就永遠困頓不前。(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李鈞震:
1.     「創新立國 拚知識經濟」不可能用「口號」喊出來,必須要有實力,最基本的是大學的學術水準必須提升到亞洲第一;如果台灣大學的各項學術水準,不如南韓、日本,台灣的創新能力絕對不可能贏過南韓、日本。
2.     其次,台灣的各「智庫」單位如果腦袋不是世界第一,台灣的各產業與政府政策的「創新與執行力」,就不可能領導世界,對社會沒有什麼幫助。
3.     台灣的農業應該要提升,而不是放棄。現代的農業,不但是糧食自主的重要依靠,它也是生技產業、農技產業發展的根基;農業不發達的國家,生物化學產業就不可能發達。
4.     一個國家沒有堅強的學術理論水準,就不可能有堅強的產業發展,沒有實質的產業為基礎,金融與服務業就不可能有長遠的前途。
技職教育要回春 應如此改革【趙文華 中國時報2012.12.06摘要】台灣過往五十年的經濟發展,早年成功的技職教育功不可沒。今日成功的企業家與各企業的中高幹部,很多是高職與專科學歷,或出身技職體系再修習更高學位;但技職體系發展,近年來已到不改革不行之地步。
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人生而秉賦各異,各人的性向、能力、專長各不相同。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下,學科成績成了評比的最重要指標,升學導向更加重了此種趨勢,使得社會與學生競求高學位而忽略如何學以致用
目前的升學競爭條件下,幾乎沒淘汰留級,這批學生三年期滿一樣畢業,畢業後幾乎全部進入技職院校當大學生,甚至更上層樓進研究所。但因原本基礎學科不佳,四年六年下來,雖具學士碩士學位,但基礎理論及人文課程沒有融會貫通,雖勉強靠重點整理填答一些試題及格升級。
但技術及專業課程,則因師資在現有教育體制下技職體系與一般大學一樣強調博士學位,普遍缺乏實務經驗,故無法落實專業技術傳授。而學生也學習意願不高因而所學有限。以致後段技職院校生畢業以後,首先面臨的就是求職困難,但是對企業界需才孔急的專門技術工作,又認為本身已具高學位應作白領工作不願低就。
其次便是學非所用,對所學沒信心。任職以後,也往往因國英不佳,基礎理論欠缺,而致進修困難,缺乏進修新領域知識之能力,致發展有限,成長不易,甚至眼高手低,無法適應工作環境,不斷更換工作,久而久之失去工作信心與工作尊嚴,成為啃老族無法獨立謀生。
因才施教,人盡其才,本為教育之理想。技職教育體系決不能辦成相似於一般普通中學及大學,建議依以下方向調整強化現有技職教育體系。
一、學制:以專業應用學科及實作為主。
二、定位:將技職院校定位為融合教育與訓練功能之學習單位。
三、課程:每一基礎學科課程內容務求降低難度使簡明易學,並延長修習學分,所有學科之教學不求深,但求簡明易懂,務使學生徹底了解,且務必完整教完所有章節,作為學生在校研習專業學科及未來因應產業變動時,有機會修習新領域知識之基礎。
四、產業結合:高職僅分大類群,技職院校入學亦分大類群不分科,至大二方分系組,所有系組最好依產業及專業特性各有所依屬之目的事業產業,如此課程與教學目標明確,所學得以所用。
五、師資:技職教育既以實用為主,應多借重企業界有實務經驗之人力。目前社會上有大批五十歲以上,有數十年工作實務經驗且具相當理論基礎之退休人力,應建立遴聘任用制度與管道予以有效運用,使好的經驗可以傳承,人力不致斷層。
目前很多技職院校畢業生,所學不精,致空有高學位,但基礎不佳,當其年歲稍長因工作需要必須再學習,但因基礎理論不佳而無法銜接學習。(作者為台灣省冷凍空調技師公會創會理事長)
李鈞震補充:
1.     技職教育,應該從高中開始,實行學分制,不及格者讓他在寒暑假重修,直到學業成績達到一定的水準,才能晉級;不要隨便就退學、或敷衍過關。這樣技術學院的學生也會有一定的素質水準。
2.     教育,不能只是訓練工作能力,必須兼顧未來人生長遠的休閒生活規劃與能力。目前台灣各級學校的專業運動訓練太少,各種藝術技藝的訓練也太少,導致上班族缺乏正當休閒活動,如果只是日復一日的機械性工作,一定會發瘋。
3.     教育,如果沒有強調「多元學習」,一定學習能力降低,也缺乏創新的能力;學生一定要被接受「五育均衡」的教育,才容易逐漸開竅,增強各方面的學習能力。
4.     台灣的技職教育多數的數學、理工的學科教科書編的太糟糕,只重視記憶死背,忽略科技發展史理論的思考引導,都死背一些用不到的廢物。
5.     社會大眾與官員,要能重視技職教育,必須在公務員的求才上,用一定比例的技職教育出身的人(當然需要具備各種證照的評比);公務員的任用如果只重視「高普考」死背出來的成績,卻不重視「證照的多寡」,政府官員就會長期歧視技職學生。
參考資料:
改變課稅心態 給資本市場發展機會2012/12/06 聯合報 周行一】台灣股市今年的成交量很低,將回到1994年的水準,自1997年以後,就從未回到當年的成交量,雖然上市櫃股票數目不斷增加,1989年以來,每支股票的平均交易量卻呈下跌趨勢,所以台灣股市所面對的問題,不僅是一年的成交值過低的問題,而是一種長期的衰退趨勢,所以今年大家特別關心新的證所稅是否會讓趨勢更為惡化。
長期成交量降低的原因有許多,需要認真的分析解決,但我們首先需要調整的是對資本市場的心態,不要將股市只當成是重要的稅收來源,而開始把金融市場當成是攸關國家發展的重要產業,股票市場才可能振衰起敝。
政府愈來愈依賴股市的稅收,證交稅經常占中央政府稅收總預算的10%以上,自從1990年(民國七十九年)以來,每年實際平均抽取八百億元以上的證交稅,而且以前證交稅的金額還大於投資人拿回的現金股息。
1998年以前,台灣上市櫃公司以發放股票股利為主(股票股利在美國就是股票分割,不是一種投資所得,只有股票售出時才會產生資本利得而有稅賦,但是很遺憾,多年來我國財政部卻一直把它當所得課稅,而且在未來的健保補充保費中也要課稅),現金股利為輔,每年最多三、四百億,那時的證交稅一年可以多到八百億左右。
在我觀察到的期間裡,19891999年間證交稅的總額都超過現金股息,二千年後台灣股市的現金股息開始大幅成長,現在可以發到一兆台幣左右,但是台灣股市的投資人結構也已大幅改變。
1980年代,台股成交量中有超過90%為自然人,現在自然人僅占了六成多一點,自然人的股權從1990年占51%,到2011年底時僅占了40%,外資的所有權卻從8%增加到了25%,所以台灣人在股息少時付高額證交稅,卻在有機會拿到多點股息時,已漸漸離開市場,造成分配權降低了
公司開始大量配現金股息後,政府除了有原本的證交稅收,還增加股息的所得稅收,因此政府稅收對股市依賴性逐年增加,當現金股息已達一兆台幣時,假設有效稅率為15%,政府僅僅在配息方面就徵收了一千五百億的稅,而支付這些稅的,除了所謂的大戶貢獻最多之外,90%以上的人是投資金額在一百萬元以下的散戶。
再加上金融業支出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其他規費及稅賦,及從業人員的所得稅,政府在金融市場所徵收的稅收,遠超過金融市場占台灣經濟的比重,我國金融市場產出占GDP的比例每況愈下,現僅為6%左右,稅收貢獻卻占中央政府稅收的20%以上。
當我們對一個市場過度課稅,當然就會造成市場漸漸萎縮的結果,雖然當國際經濟情況轉好時,股市交易量一定會有所起色,但是長期消退的趨勢卻是無法逆轉的
證所稅因為有所得才課稅,是個比證交稅公平合理的稅收,應要維持,但是現在這個版本缺點太多,必須要大幅修正,才能算是一個先進市場應該有的稅制。我們必須要瞭解,沒有好的資本市場,就不會有好的經濟發展,一定要把股市是稅收提款機的心態,轉變成積極發展市場的心態,適度的降低證交稅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作者為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