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11.1.工商時報】印度擁有13億人口,內需市場大且勞動力供給豐沛,然而相較於中、日、韓等對手,臺商進入印度市場較晚。根據印度官方統計,2000年4月至2017年3月,臺灣對印度直接投資累計1.79億美元,僅居印度外人投資第40位。目前在印度經營的臺商約有90餘家。
近年隨著中國大陸勞動成本提高,促使臺商開始思考該如何調整海外生產據點的布局,除了往東南亞國家投資發展之外,印度也成為臺商布局的焦點。不過,現在臺商進入印度市場,不僅為響應印度總理莫迪的「印度製造」政策,或是看中當地龐大的內需市場,許多業者更是著眼於當地優秀的軟體人才,盼能結合臺灣的製造實力,推動軟硬體系統的串聯與整合,以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究竟印度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有哪些?而臺商又該如何把握呢?考量臺商布局能量及優勢,除了資通訊產業之外,臺商可把握的產業尚包括生技、工具機、汽車及紡織等產業。
1.資通訊產業:臺灣要推動大數據、物聯網生態系統的發展,需要有強大的軟體開發能力,因此臺灣硬體製造的能量,若能結合印度軟體開發的優勢,將有助臺灣資通訊產業升級發展。另臺灣具備各式網路、通訊等方面的智慧解決方案與發展經驗,亦有能力協助印度推動智慧城市。
2.生技產業:印度製藥業發達,但在管理與整合能力相對缺乏,而臺灣生技業不僅有技術優勢,同時也具有跨產業的管理能力,可為印度生技產業供應鏈的整合,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3.工具機產業:印度工具機業者的技術及規模不足,僅能提供30%的國內市場需求,而隨著印度汽車等重工業之發展,需要相當複雜而精密的工具機,臺灣如能進入印度投資,將能就近滿足印度發展高階製造後對於精密機械的需求。
4.汽車產業:傳統汽車供應鏈主要由跨國車廠掌握,而新興發展之電動車及其零件,供應鏈有別於傳統車輛,加以印度近年陸續提出「2020全國電動車發展計畫」(NEMMP
2020)、「加速油電混合車輛製造計畫」(FAME)等電動車發展計畫,將提供臺灣電動汽機車零組件廠商打入跨國車廠供應鏈的機會。另印度是全球第6大汽車生產國,臺灣可將印度視為車聯網發展的重要據點。
5.紡織產業:近年來印度民眾對休閒運動服飾的需求上升,也帶動對機能性紡織品的需求,而臺灣機能性布料品質早已深獲印度當地通路商與製造商的肯定。另外臺灣由於天然資源缺乏,且因為塑化產業供應鏈完整,紡織原料使用人造纖維的比例較高,而印度天然資源豐富,臺灣亦可思考如何利用印度的天然纖維,結合臺灣的技術與創新能力,開發新商品。
印度市場商機雖大,臺商在當地仍須注意可能存在的投資限制。在2017年8月28日印度頒布的2017外人投資政策中,印度對於新聞廣播、保全、金融、國防、航太、電信等重要領域,普遍設有股權上限或需要政府相關單位核准,以限制外國人投資。
此外,印度政府對於從事單一品牌零售業務且持有多數股權的外資,或從事多品牌零售業務的外資,也設有原料採購限制,要求外商企業的原料來源需有30%來自印度國內的中小微型企業,以維護並促進印度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於上述限制,臺商進入印度市場投資需多加留意。
振興觀光的溯本求源之道【摘要2017.11.1.工商時報 鄭博文】從9個多月的來台旅客人數來看,今年應達不到馬政府時代的1,000萬人次,目前蔡政府正大力推鼓勵東南亞各國民眾來台觀光,主要藥方是給與「免簽」,希望能讓大量東南亞人民來台,讓來台觀光人次數字不致太難看。
但問題在東南亞有些國家如泰國、菲律賓並未對等讓我國旅客免簽,讓中華民國受到「屈辱」,且對泰國免簽的後遺症助長不肖泰國女性來台「賣淫」,恐怕未來菲律賓的開放也會有同樣情勢,希望政府部門不要因來台觀光人數減少數字,要面子而做出錯誤決策,其實觀光產業振興不能光靠免簽,回歸專業觀光產業規畫才是正途。
包括陸客人數在內,來台觀光人次到前年與去年才突破千萬大關,千萬人次沒什好驕傲,新加坡、香港、澳門這些小島旅遊人次都超過2,000萬,台灣比這3個地方大上好幾倍,它們做得到,台灣更有條件做得到。
個人觀察這3地方的政府都非常重視觀光業,同時會定期提出旅遊(觀光)規畫或戰略來攬客觀光,因此做好旅遊(觀光)總體規畫,才是振興觀光根本之道,免簽是配合措施,不能像目前當主藥。
前些日澳門政府公布最新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畫,其總體目標為打造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同時讓遊客人次在2030年突破4,400千萬人次,計畫共提出8個關鍵目標分別是:1.增強多元化的旅遊產品;2.提供服務品質和技能;3.塑造多日旅遊目的地形象,拓展高價值旅客市場;4.優化城市發展模式;
5.管理澳門旅遊業的承載能力;6.部署和應用創新科技;7.強化旅遊業協助;8.鞏固澳門在區域和國際旅遊領域的核心旅遊城市定位。圍繞這8目標,澳門政府提出33項策略與91項具體行動計畫,這91項計畫中,69個為5年短期行動計畫,19個為6~10年的中期計畫,3個10年以上的行動計畫。
澳門規畫中的豐富旅遊產品和體驗方面的規畫是台灣目前欠缺,澳門政府採引入海上旅遊產品,提出5年內支持推出海上觀光遊項目,支持出租遊船項目及持續開展更多的水上體育活動。其6~10年規畫為完善和優化遊艇旅遊設施、協助及促成國際水上運動賽事。
另一項豐富旅遊產品為開發標誌性旅遊設施,其短期建議為升級擴建大賽車博物館和重新塑造葡萄酒博物館,持續開發「寓教於樂」家庭旅遊設施;6~10年計畫則推動特色主題公園的開發,整合利用現有設施,開發多用途會議展覽中心,10年計畫的目標則是於新城區建設城市文化地標,凡此澳門種種的旅遊產品和體驗的開發,台灣不是可以好好借鏡嗎?
個人觀察台灣發展觀光產業,一直缺乏好的旅遊業發展總體規畫,沒有足以吸引人的旅遊方案,要爭取非陸客觀光客相當困難,未開放陸客時,來台觀光人數未超過300萬,就可証明。因為有「九二共識」基礎,陸客在台灣沒有完整旅遊規畫情況下仍相當捧場,但沒有完整完善規畫的後果就是讓台灣民眾與陸客都有怨聲。
從目前世界各旅遊大國如英美法西及鄰近日韓兩國都在爭取陸客,沒有陸客台灣觀光人次要突破千萬困難度相當高,因此個人認為蔡政府下一階段的觀光發展,若不重視旅遊業發展總體規畫,陸客與非陸客都不會進門。澳門的當下經驗相當有參考價值,其總體規畫報告詳細版有300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