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七次修憲與民主化、國家正常化


                                                            陳儀深2007/7/1
正名制憲這個工作,只有群策會做得比較用心,正名制憲,就是要幫助台灣邁向正常的國家。中研院助理研究員徐永明表示,李登輝可能在兩千零八年舉馬英九的手,說他是新台灣人,這些名嘴到底根據甚麼?
李登輝先生對於正名制憲運動曾經多次表達意見,但是媒體對這個議題都不太關心,沒有甚麼報導。李登輝先生表示,要支持本土政權繼續執政。
馬英九雖然是香港出生,但他不見得是外人,台灣人與非台灣人怎麼區分?大家要思考。馬英九提的原鄉精神,其實是拐彎抹角反本土,馬英九說只有小米是原住民土產,其他的米都是中國大陸來的,其實,台灣蓬萊米是日本人實驗種出來的。
文化是多元的,所有族群,都應該互相欣賞彼此的文化,比較美好的文化,自然會流傳下去。就好像結婚不是天生注定,經過磨合、互相喜歡,才會結婚訂契約。而馬英九很擔心去中國化,去蔣化。馬英九的原鄉精神中,為什麼台灣精神的典範光找跟中國掛勾的當然中國也有不錯的人,但是如果台灣典範都是中國人這就有偏差,為甚麼台灣人的典範沒有日本人?

只要對台灣有貢獻就是「本土」
為我們興建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應該也是台灣人的典範;淡水馬偕博士,為台灣創造現代醫療,應該也是台灣人的典範;對台灣現代化有貢獻的後藤新平,應該也是台灣人的典範。他們這些人,都是以台灣人與台灣這塊土地作主體,作具體貢獻,凡是對這塊土地有貢獻出力的人都是台灣人,那就是本土。不論族群是中國、荷蘭或原住民,只要對台灣有貢獻就是「本土」。這個原則一直是李登輝先生的主張。
解除戒嚴已經二十年了,到底台灣還有甚麼重大問題還沒解決呢?戒嚴的意思就是軍閥統治,因為民主運動的發展,逼使戒嚴解除,1987年解除戒嚴是蔣經國總統晚年正確的選擇,這一點也是李前總統擔任副總統時候,記憶非常深刻的見證。戒嚴令的解除是台灣民主進步非常重要的一個起點,促進了政治的自由化,有了自由以後就要求民主制度的建立,不然國家會鬆散。所以,李登輝先生繼任總統之後,就不斷地推動民主制度的建立。

修憲對民主有重大貢獻
李登輝先生進行一連串的民主改革,也讓萬年國代順利全部退職,特別是修憲的部分,對民主有重大貢獻。雖然很多人覺得修憲修很多次好像沒甚麼,但其實影響很深遠。法國戴高樂總統,也是修憲修了七八次,所以修憲的次數不是問題,到底為甚麼修憲?到底修了甚麼東西?
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這些都是修憲的成果。但是現在我們發覺最好是制定一個全新的憲法,以前制憲的政治時機還不成熟,所以沒有制訂新憲法。所以李登輝先生任內,可以主導六次修憲已經是盡最大的心意和可能了,陳水扁總統主導第七次修憲(編按:以公民投票,來取代國民大會代表複決修憲),每一次修憲對台灣民主發展都有貢獻。

台灣要徹底地跟中國脫離關係
繼國家自由化、民主化之後,就是追求國家正常化,我們如果一直沿用「中華民國」這個名稱,就會讓我們跟中國之間糾纏不清,所以這個問題未來一定要處理。所以正名運動,從中油、中華郵政這些企業來改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國家的正式名稱要改變,最重要的是中華民國,這個名字一定要改掉,可是如果不修憲或制憲,就無法把中華民國這個名字改掉。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不說台獨,而說正名制憲,就是要我們台灣徹底地跟中國脫離關係,這一點李登輝先生一直都沒有改變,正名制憲,這條路一定要走到底,中華民國憲法一定要改成台灣憲法。修憲成功之後,如果我們要加入聯合國當然要用「台灣」這個名字,這件工程我們還要持續奮鬥。台聯黨,雖然夾在兩大黨中間,但是李登輝的路線要從這裡繼續發揮,讓我們的本土政權可以更壯大,讓認同台灣的人數比例持續增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