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網路世界統治者啟示錄

【摘要2017.7.13.中時 杜英宗】隨著各國股市不斷創新高,也有愈來愈多名師警告關於泡沫的憂慮,尤其是高科技業。這些擔憂不難想像,無論是在美國包含臉書、蘋果、Google、亞馬遜、微軟等公司的FAAMG英雄聯盟;還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台積電、三星、阿里巴巴與騰訊等SATT陣營,都是撐起新興市場與美國股市市值的重要推手。
是不是泡沫,很難斷定,因為現代資本市場的波動遠甚於已往,大跌幾天後也可能很快回漲,尤其是前景穩定的好公司。而在我看來,這些公司跟之前的科技股泡沫,在本質上完全不同。
首先,不同於21世紀初的「本夢比」狂潮,這些公司是新世紀網路世界實質上的「統治者」,制定各種人與人之間如何互動的產業規範,主導未來的進展,有實質的經營實力與全球的客戶群,而不是靠眩人的經營企畫書吸引熱錢。也因此,他們不只有股市中的實力,更有消費人氣當靠山,在全球傳播業WPP集團的全球最有價值品牌調查中名列前茅,前10名只有2家公司(VISA與麥當勞)不是科技業。
再進一步深究他們的經營模式。雖然是高科技業,他們卻都著重溫暖、分享、視客戶為夥伴的服務精神,而不僅是尖端、困難的技術。即使專業技術是產業先驅,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早在20年前就強調,台積電是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
從服務的角度出發,幫助客戶,不以賺錢為目的,卻反而織起一片客戶網絡生態系統,這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例如,Google和臉書一開始就是免費的,現今也仍持續創新、提供客戶免費卻更實用的服務。亞馬遜、阿里巴巴與騰訊等則搭建了讓客戶共享更多資源、並且不斷擴充的平台。不只以賺錢為出發點,更以客戶的需求為核心,反而讓更多人近悅遠來,讓獲利水到渠成。
這些公司多數已是產業龍頭,但無論處在哪個生命周期,他們始終兢兢業業,著眼於有助於客戶未來的創新,持續轉型。例如,蘋果已經從手機轉為人與世界連結的工具;在人工智慧的浪潮下,這些公司也都投入無人運作的機器深度學習領域,甚至間接提供了供應生態系轉型與成長的沃土,例如透過Nvidia的晶片,協助電腦理解影響、聲音與文字等能力。研究這些企業,有學習,也有對整個系統的省思。
首先是典章制度的挑戰。網路世界無國界,但我們看到的這些推動未來發展的無形統治者,仍多在美國,其他國家很難望其項背,更遑論制衡。即使中國大陸的人口與市場大,阿里巴巴與騰訊也已是全球股價市值名列前茅的公司,市場滲透度仍難跨過網路世界中的無形國界。
台灣民眾在上述兩大陣營都有眾多使用者,有的是他們的供應商,我們又該如何發展我們自己的管理與法規架構,讓科技應用實力堅強的台灣客戶、廠商也能夠在這個新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樣重要的是,政府未來應該如何分配資源,才能讓公共或民間的建設與投資符合民眾未來的需求。如果不以賺錢為目標,以客戶需求為優先,反而能夠賺到錢;那麼不以選票為目標,以民眾需求為核心的建設,應該選擇什麼樣有形或無形的軌道?
這些網路世界的跨國統治者,成長的步調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在上個世紀,1Fortune 500大企業要經過20年才能有10億美元的市值,而現在臉書僅僅花了5年就已經超過。更有許多媒體、調查斷言,在未來10年內,有5成的Fortune 500大企業將不復存在。
面對新興科技爆炸性的成長,以及網路全球化的急速蔓延,無論是典章制度的修改,整體產業與生活步調的調整,還是客戶需求快速演變的衝擊,人類普遍面臨文明與適應追不上技術發展的考驗。但我相信台灣這個蕞爾小島,仍然可以擁有一片天。如何面對科技潮流的衝擊,是朝野都需審思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