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教育目的在培養人格

【摘要2012/02/01聯合晚報劉開元】台北市教育局今天召開中學校長會議,中央大學認知心理研究所長洪蘭應邀演講,她強調,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學得任何有用的東西,而是在培養人格和情操、正確的社會觀、交到好朋友。她更勉勵中學校長不要只以學生的成績來評量學生,而應以人格和情操做為教育孩子最主要的方法。
洪蘭也說,按照人體科學來說,「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因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從教育理論來說,也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因為大腦是有可塑性的
洪蘭舉例說,她曾到學校參觀發現,有些教室燈光的明亮度不一,前半段比較亮,後半段燈光較暗,經詢問校長,校長竟大方承認,教室後半段燈光較暗,是因坐的都是學習程度後半段的學生,「給後段孩子那麼亮幹嘛?他們也不看書,開亮燈也是浪費」讓她非常震憾。
李鈞震:
1.     洪蘭證實了該校長與教育部長吳清基確實是社會敗類
2.     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學得任何有用的東西」這是完全錯誤的,完全違背教育學專業。教育目的在「培養人格和情操、正確的社會觀、交到好朋友。」這是正確的,但是問題是如何達成?教育程序與步驟為何?不講程序與步驟就是在喊口號,等於在說廢話!
3.     學生只有學習到「專業能力」才會具備基本的品德,學習到「一技之長」才會具備基本品德。缺乏「專業一技之長」的人,說品德有多好,一定是騙人的。麵包達人吳寶春,一定有相當高的品德,因為他具有頂尖的專業素養。
4.     問題是,許多北一女學生、中央大教授或台大的學生,只會死背書,並不具「專業能力」也缺乏「一技之長」。所以學校成績好,品德不一定好是確實的。
5.     學生要品格好,第二要件就是「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並重」,否則一定身心不平衡、不健全。全台灣大部分的教育部官員與中央大學的教授,大部分都身心不健全。台灣的各級學校教職員與學生普遍缺乏運動專業訓練、缺乏專業音樂與藝術訓練、缺乏參與社團活動……。這都是校長們與教育部長身心不健康的明證。
6.     學生要品格好,第三要件就是「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中央大學文學院教授誰精通量子力學認知心理研究所誰精通台灣史?誰參加世界性環保或人權組織?絕大部分的教授都缺乏五育並重強烈多元學習精神,可以知道,絕大部分的大學教授與教育部官員都不專業,不懂教育學
7.     沒有「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缺乏「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並重」,不具備「一技之長」的人,不可能會產生正義感人格和情操也一定缺乏公平自由競爭的社會觀、更不可能有知己
8.     中央大學的教授們,有誰是諾貝爾獎得主的「知己」?中央大學的教授們誰敢譴責國民黨的「黨產」是贓款、違憲、缺乏公平競爭的精神缺乏社會正義感與基本憲政常識!這就是沒品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