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共同克服可怕的糧食通膨

〔馬凱 中國時報2011.02.18摘要〕   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恐怕愈演愈烈,台灣尚好,到目前為止主計處仍預估全年物價微幅上升2%左右;但中國大陸1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已在5%上下,全年可能高逾6%,引發高度關注。

    然而以「物價指數」判斷此次通膨的凶險程度,卻會大大失真;因為它並不如一般教科書中所討論的「通膨」,多半由於貨幣發行過多、景氣過度繁榮,拉動物價上升;而是通膨中比較壞的一型,也比較罕見,就是由於供給減少成本上升所推動的物價上漲

    過去最可怖的經驗,就是1970年代由於產油國家組織(OPEC)成功完成寡頭壟斷,大幅減產石油讓油價倍數升高所造成的能源危機,結果導致全球各國發生停滯性膨脹

        不過從去年開始逐漸上升的通膨,比「滯脹」更加可怕;因為成本上升或供給減少的並不是一般原物料或能源而已,而是與全球數十億人性命交關的糧食。當它持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數十億人因為糧價一倍復一倍的升高,每日所得連購買小麥、玉米、稻米等基本糧食維繫生命,都會難以如願。

    幾十億身在貧窮國家每日靠23美元苟活的貧戶,輾轉溝壑、飢餓以死,不能苟全性命者將不知幾許。況且當眾人生命危在旦夕之際,這數十億人豈甘束手就死?必然以非常手段向主政者索糧。

    從突尼西亞到埃及乃至孟加拉,一連串貧窮人口數以百萬、千萬計的國家相繼發生動亂乃至政權動搖,即其必然後果。兩年多前金融海嘯尚未爆發時,半年間糧價倍數上漲,立即引發30餘國鬧動亂,幸好金融海嘯及時加以冷卻。

    目前所見,糧價又接上高峰而已;則30餘國乃至數倍於此的國家發生動亂,進而缺糧國向禁止糧食出口的生產國爭奪糧食,都是為時不遠的禍事。

    台灣固然尚有許多生產中或休耕的農田,但絕大部分糧食仍依賴進口,即使全部農田充分利用也不可免。因此當糧價倍數上升時,我們的通膨尚可維持水準,但許多每日每人收入在100元上下的家戶,當糧價進一步飆漲,也必將深陷困境

    中國大陸的情況更不容樂觀。一方面大陸早已大量向國外進口糧食;另一方面在此次糧食危機中,北方產麥8省發生嚴重旱災,達到200年最嚴重的程度,本身就是重災區。

同時,大陸所得分配嚴重不均,內陸地區每人每日靠數美元生活者大有人在;一旦糧價不斷倍增,這數以億計的貧戶將與埃及、孟加拉一樣生命受到威脅,一旦揭竿而起,誰也對抗不了

    此次糧食危機有一個出路:努力抑制對肉類(尤其牛肉)的消耗浪費。因為據統計,要16倍左右的糧食蛋白,方能產出1單位牛肉蛋白;所以透過各種誘因與引導,讓每個人減少肉食,節省出十餘倍的糧食,幫助存亡邊緣的同胞度過難關,也是保住國家安定、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唯一出路。

參考資料:

冲政績31 正視200萬人月收入不到2萬的困境

冲政績39 1233億怪獎金 18%優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