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數據會說話 iPAS經濟部能力鑑定創「三高」績效

Ralph Vaughan Williams - English Folk Song Suite

【摘要2017.12.27.蘋果】全球智能工業翻轉加速,產業佈局瞬息萬變,我國產業人才在培育的速度上面臨缺才的極端考驗,傳統以學理為基礎的校園教育,無法全面涵蓋當今企業對跨領域整合之能力需求,如何產學接軌,提升人才專業能力素質?為強化產業競爭力之重要議題。
產業面對國際競爭與人才需求的高度壓力,經濟部積極鏈結產、官、學、研能量,以產業實務需求為導向,透過教、訓、考、用創新循環培育模式,認同企業優先面試、聘用、加薪獲證者,建立並推動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系統(iPAS),促進學校與企業人才發展接軌,幫助青年開啟菁英職涯。
105年推動以來,獲得產學高度肯定與支持,縮短學用落差,創造三高績效:高效育才、高薪聘用、以及高速上手之績效,107年將再擴大新增辦理「色彩規劃管理師」、「智慧化生產工程師」、「資訊安全工程師」、「塑膠材料應用工程師」四項能力鑑定,持續擴散推動,為青年通關優質工作,為產業篩選專業人才。
iPAS能力鑑定高效培育產業所需之師級專業人才,由超過50%以上產業專家共同規劃,鑑定內涵以企業實務用人能力規格為導向,獲得超過1,000家次企業認同,並願意優先聘用、加薪獲證者,於大專校院與企業之間扮演橋樑的角色,縮短產學落差與強化青年就業能力。兩年推動期間累計報考人次已超越20,000,本年度報考成長率為1.22倍,近期內將為人才告急的企業,注入一股新生的即戰力。 
人才是企業重要的競爭力資本。iPAS具體鑑別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平均獲證水準27%,對企業選聘具有即高的辨識度,快速瞄準專業菁英。根據iPAS獲證者追蹤顯示,平均薪資較一般初任專業人員超過10%,率先邁開職涯發展的腳步。 
iPAS在產業內帶動一股唯才是用的招聘趨勢,深獲企業贊同。依iPAS針對認同企業調查顯示,有94.2%企業會作為較佳的起薪或加薪選項,加薪平均幅度約為1,000-3,000元。以認同企業「品元實業」為例,給予iPAS獲證者高規格的具體肯定,不僅對現職員工祭出通過獲證者加薪3,000~5,000元、列入升遷加分條件之外,對外招聘也將iPAS獲證資歷列為優先條件,積極地運用iPAS提升員工專業能力,以及利用人才資料庫充裕即戰人才。
實務能力看得見,青年用專業展現即戰競爭力。iPAS是經濟部發證、教育部認可、企業認同的能力鑑定,為學歷之外,彰顯專業能力的具體證明。
根據統計,認同企業有99%受訪者表示,已將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納入招募選項,此外iPAS獲證者平均初次求職成功率超過90%。從企業用人主管角度而言,微星科技謝永強協理表示:「iPAS可縮短新進員工的訓練磨合期,一般人員需要3~6個月培養,而擁有iPAS的人則可能1~2個月就能馬上上手。」
追求職涯發展,是實踐人生理想重要的舞台。iPAS能在短時間內協助個人職涯更上一層樓。大學機械系應屆畢業生賈同學,在學期間即考取iPAS產業人才能力鑑定,使他畢業後順利進入工具機機械設計的認同企業中工作,踏入從來「不收學士」的研發部,走上與同儕不一樣的就業高度。
普遍而言,國內升學風氣以成績落點分數來選校不選系為主,在大專校院中產生許多與志向或就業性向不相符的初階人才,造成就業之後轉職動機強烈,在這時,iPAS能力鑑定也能給予轉職者具體的專業協助。
原為金融科系出身的吳小姐為轉換跑到,利用下班時間備考iPAS行動裝置程式設計師且順利獲證,於面試時提出iPAS強調自己在金融與程式設計的跨領域專業整合,成功轉職IT公司,成就更好的職涯。
107iPAS共計辦理17項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相關備考與報考資訊,請上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網查詢了解。各項能力鑑定相關訊息請見「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推動網」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肇逃罪太狂 法官聲請釋憲

【摘要2017.12.26.蘋果 蔡嘉裕】依社會通念,肇事逃逸的人真的很可惡,《刑法》第185-4條肇事逃逸罪法定刑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已算是相當重的罪。但實際上,肇逃罪太狂了,不只是處罰很可惡的駕駛人,還有很多情況超出立法者的想像喔!
肇逃罪最初於民國88年立法,於101627日當時懷孕8個月的台中市民葉貞妤(聶媽媽)駕駛自小客車,在中山高速公路遭大貨車擦撞而翻車,倒掛駕駛座上遭安全帶勒昏;雖經急救後恢復心跳,當天緊急在台中榮總剖腹產下胎兒,但持續陷於昏迷狀態,遭遇令人鼻酸。如果肇事的駕駛人及時救助傷者,結局就可能不同;因此當時修法提高法定刑責。 凡「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者,一有「逃逸」行為,就符合肇逃罪的構成要件,學理上稱「抽象危險犯」,好像很危險! 
只不過,如果是很輕微的事故,不影響「公共交通安全」;如果傷者只有輕微的表皮擦傷或瘀青,不需要就醫,不影響「生命、身體安全」;如果應由傷者負全部或主要肇事過失責任,應由傷者向駕駛人道歉賠償才對,無所謂保障傷者之「求償權」;
如果駕駛人無過失,本無法律責任,或傷者因損失極微或自知理虧,無意求償及提起告訴,則「協助確認事故與責任歸屬」、「利於國家追訴犯罪」也不是理由;在這些情形,駕駛人可能另有急事就逕自離去,也不違反「善良風俗」。當不具任何危險的時候,也必須判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是要幹嘛?
變成漫無目的的刑罰,是要引誘理虧的傷者去敲詐無辜的駕駛人嗎?莫名其妙!當然違反比例原則之「適當性原則」而違憲。
另方面,一般人絕對想不到,就算留在事故現場,也可能算是「逃逸」,真的!因為立法時,法務部就主張「逃逸」包括「迅速送醫施救」等作為義務之違反,否決司法院提議明定「迅速送醫施救」之作為義務,結果在條文未明定作為義務之情況下,作為義務即漫無標準 
司法實務上,肇事後雖留在現場,但未為即時救護、避免後車再度撞擊或協助相關人員迅速處理事故者,或未協助救護,並確認被害人已經獲得救護,或無隱瞞而讓被害人、執法人員或其他相關人員得以知悉其真實身分、或得被害人同意離去者,依最高法院見解,都算是逃逸。但這樣一來,造成受規範者無法預見其行為之法律效果,當然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而違憲。 
此外,肇逃罪還有輕重失衡、尚有相同有效而侵害較小之手段可用、違反不自證己罪原則及平等原則等違憲問題。依司法院大法官網站法官聲請案一覽表,目前進入待審清單的法官聲請案有22件,其中肇逃罪就有雲林3件、台中、台東、橋頭地院各1件,合計6件。 
為呼應張淵森法官日前《公開釋憲聲請書攸關你我權益》之投書,筆者也來公布釋憲聲請書(請至《蘋果日報》網站點選本文所附之超連結),含肇逃罪的立法沿革、外國法比較研究、詳細違憲理由、具體修正建議及參考文獻等,深盼同類案件的「司法立法被害人」有更多機會獲得平等的正義。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被遺忘在上世紀的醫療人權

【摘要2017.12.20.蘋果 周煌智】收容精神病患的龍發堂,在20世紀曾爆發爭議事件,如今,又再發生病患未獲妥善照顧問題,這群在21世紀被遺忘的台灣人,是時候讓他們接受現代精神醫療與長照的服務了。
台灣早在1990年就有《精神衛生法》,經過幾次修改後的最新2007年版已經實施近10年,透過立法與機構評鑑,嚴格的專業人員養成訓練計畫,早已經讓精神醫療專業邁入新的里程碑!目前已有超過1600位精神科醫師,以及2萬張左右的急慢性床位,及適合各階段的近200家復健機構(如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提供近9000個位置服務,與37家精神護理之家提供約3700床左右;
另外,約有400家左右的精神科診所,以及近200家醫院提供精神醫療服務。因此,台灣的精神醫療水準早已經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地位,足以提供國人現代化的精神醫療服務。
另一面,老化社會來臨,長照服務項目早已進入2.0版。精神病人也會老,自然也需要透過評估需求而給予長照服務。而許多慢性精神病人是身心障礙者,需要更多的社會福利資源的提供;《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在1980年立法迄今,經18次修正,更是確立對身心障礙者權益的保障,當然也包括具有身心障礙手冊的精障病人;上述這些服務都應透過合法且接受評鑑的機構、及持續接受在職教育的專業人員提供服務。 
然而,卻有一群台灣人被有意無意的遺忘在上個世紀,以至於他們無法享用這些權益,或僅有片段的「被使用」這些服務,而無法主動主張權益。他們可能是所謂的精神病人,但從過去的實例來看,卻不乏有智能不足者、因故長期失能者、長期物質濫用導致社會功能退化者……,他們需要接受診斷、評估,然後依據每個人的狀況給予不同階段與不同種類的治療、復健與服務。然而在上一個世紀裡,他們卻因不同原因與狀況,被簡約地冠上精神病人,住進非精神照護機構,從此失去接受完整現代化精神醫療的機會!
現代醫學涵蓋:「減少失能、傳染病預防醫學及生理與精神疾病診斷、治療與復健」。當個案住在人口高度聚集的機構裡,感染控制是一個重大的議題,需要定期檢視,因此,感染控制是現在精神照護機構評鑑所重視的重要項目。個案長期在機構裡老化、失能及生理疾病都是一個重要課題,而非簡約的症狀處理與藥物給予而已,這也是機構評鑑與專業人員在職教育必須定期舉行的重要原因。 
所謂的精神醫療不等於只有藥物治療,而是結合生物心理復健社會與環境的綜合處遇。單以藥物治療項言而言,就不是僅有單純的給藥而已,而是必須要了解藥物的作用、機轉與副作用,在住院時由醫師等精神專業團隊給予評估、診斷後,方開立藥物處方,由藥師調劑。當護理人員給予住院病患藥物時,更需要三讀五對以避免給錯藥。因此,絕不能由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隨便給予藥物。

即便於以住宿型為主的機構,也不僅僅是住院而已,還必須評估個案的綜合狀況,給予不同層級分類的病房以及不同類型的照顧機構,例如康復之家、精神護理之家;並視其自我照顧能力狀況給予不同的自主權。綜合上述所言,如果有任何一個機構無法提供上述所言的服務,就請讓這一群人出來接受現代化的精神醫療吧!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危老建物重建條例 最有感

Shostakovich Festive Overture Op 96 Live @ Nobel Prize Concert 2009

【摘要2017.12.12.工商時報】台灣房屋智庫票選2017年民眾最有感10大房市新聞,最高票由「都市危老建築重建條例施行」奪得。尤其近日陸續傳出老舊公寓隔套數十間出租、頂加違建失火釀災等,已引發網友對居住安全高度重視。
台灣房屋智庫召集人葉立敏指出,內政部統計全台共計384萬戶30年以上住宅類建築物,其中有86萬戶為最不易都更的30年以上45樓型態建築,另外40%的老舊建築物必須進行耐震評估,確認需要補強、拆除或重建。
第二高票則是34%網友對「北市店面爆招租潮,空置率攀升」格外有感,第三名則是31.6%網友重視「以房養老」貸款攀升。
葉立敏分析,事實上不僅是北市東區,許多區域店面面臨重新洗牌,在電商網購興起下,東區店面從過去榮景至今空置率高的情況有目共睹。
至於哪個字最能代表2017房市狀況,訴說民眾今年對房市變化的心聲?根據台灣房屋智庫的2017年房市代表字票選結果,第一名「盼」字得票最高雀屏中選,主要原因認為今年「買方期盼房價下修,賣方盼望止跌回春」。
家戶購屋比回升 房市真的回溫了【摘要2017.12.12.聯合報】代表區域買氣的「家戶購屋比」統計顯示,今年全台前三季每百戶家庭有2.28戶買房子,較去年同期的2.05戶回升,並已接近2015年同期水準;其中以新北及台中家戶購屋比成長最多,每百戶家庭購屋比去年同期均多出0.5戶以上。
受惠今年以來房市交易量回溫,六都中的「家戶購屋比」(每百戶家庭的購屋戶數)包括新北、台南及高雄三都已回到2015年同期水準。住商機構統計顯示,前三季除了台北市每百戶1.63戶購屋為六都最低,其餘五都均超過兩戶,桃園及台中更達三戶以上,其中以桃園3.3戶為六都最高。
去年因房地合一稅實施,加上打房政策重挫買氣,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創下24.5萬棟新低,去年前三季包括雙北及台南每百戶家庭都不到一戶購屋。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郎美囡表示,六都除了桃園市因為去年有大量龜山合宜住宅交屋,使得去年每百戶家庭購屋達3.58戶,今年微幅萎縮至3.3戶外,全台多數都會區買氣均明顯優於去年。
郎美囡表示,房市歷經兩年多盤整並開始築底,買賣雙方價格認知逐漸收斂,即使買在高點的屋主多不願鬆手,不過進場時間較早的屋主多願讓價,重畫區新推案持續出現破盤價,擠壓到鄰近中古屋的房價,大幅提升了買方購屋意願。
今年的購屋動能又以台中及新北每百戶家庭購屋較去年同期增加0.5戶以上,為房市回溫力道最強。郎美囡表示,今年賣方讓價意願提升,買方砍價比例降低,新北市今年讓利案首當其衝,帶動區域行情修正,吸引買方購屋;台中市因去年交易量慘淡,今年屋主讓利幅度提升,讓利風越強勁、回溫越顯著。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比特幣會泡沫化嗎

【摘要2017.12.11.工商時報】200913日,一位自稱中本聰者開創了比特幣系統,發行最初的50個比特幣。2010522日,傳聞中第一筆以比特幣購買實體物品的公開交易,是某位電腦程式交易員花費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2個披薩,若以128日台北時間晚上9時前盤中最高價17,153.94美元計算,每個披薩值0.8577億美元,堪稱史上最貴的披薩。
遙想201129日,比特幣價格才首次突破1美元,經過6年多,身價增為1.7萬倍,堪稱史上身價暴漲最快的商品。即便在去年128日零時,其價格也僅764.54美元,一年間身價暴增為22.44倍,讓人聯想到早期的鬱金香泡沫,二者看似如出一轍。
整個2017年是比特幣的狂飆期。2016年底比特幣價格已經蠢蠢欲動躥升至958.29美元,2017年第一季最高價為1,256.20美元,升值25%左右;到了6月底已經突破2,500美元,而達2,554.14美元,是3月底價格1,094.09美元的2.33倍;第三季到9月底價格推升至4,187.37美元,漲勢似乎較為和緩,但價格仍高達第二季底的1.64倍;
尤其在第4季,1013日站上5,000美元之後就一路飆漲,至1130日已經站上一萬美元關卡,達10,827.46美元,12月以來更是持續站在1萬美元以上,到127日、8日,跨過15,000美元關卡,至上周五晚間前,最高價位曾經突破17,000元,其後又大幅震盪。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121日核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及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BOE)全球市場發行比特幣期貨的申請。CMECBOE都爭相推出比特幣期貨,其中CBOE搶到頭香,宣布將於1210日正式掛牌交易,比預定18日上路的CME比特幣期貨早了一星期。
CBOE將於美國中部時間1210日下午5時(台北時間11日上午7時)正式起跑。然而,美國證管會(SEC)今年3接連否決2件比特幣ETF申請案,所持的理由是加密貨幣存在監管風險。由此可見,美國金融監理單位對比特幣監管風險仍存有歧見。
其實,期貨與ETF本質差異甚大;前者原是為避險而生的機制,買賣交易雙方對標的商品未來價格走勢有不同看法,買方看多,賣方看空,雙方在交易所依自己所能接受的價位成交,通常合約屆期都沒有要求實體交割,而以屆期價差找補;期貨的監理風險僅在市場參與者未來能否落實履約
ETF是由實際標的組合而成,ETF投資人有權利要求將ETF兌換為所表彰的實際標的,或提出實際標的請求發行ETF,比特幣在分散帳本(distributed ledger)以匿名位址進行交易,除非改為實名認證,ETF的發行人如何提出證明來證實其本身為某些比特幣位址的所有權人,在監理實務上確實是一大難題。
未來比特幣可在期貨市場開始交易,顯示比特幣性質越來越像原油、黃豆、黃金、小麥、玉米、棉花等大宗商品,而且因為價格高、波動大,比特幣與交易貨幣功能漸行漸遠,越來越不可能成為一般交易的交易媒介。即使當作大宗商品,也要注意,各項大宗商品都有其生產投入的價值,而比特幣則純粹建立在投資人的接受信心上,若投資人信心轉向,最終持有者連將比特幣轉換為生產投入的機會都沒有,只剩帳上一堆數字。
回顧1637年的鬱金香泡沫:在163612月到16371月之間,所有品種的鬱金香價格全面飆漲,至2月間泡沫破裂。以稀有品種Gouda為例,其價格在1635年底只是每盎司2基爾德,隨著鬱金香投機市場的形成,在16361212日價格直上11基爾德,到1637129日已經突破了14基爾德。超額利潤招來了投機客,到了16371月連普通品種的鬱金香價格也被抬高了25倍多。例如,Switsers的價格在16371月上旬尚且低於1基爾德,到月底就被炒到14基爾德,到25日上漲至30基爾德,在30天內漲幅超過了29倍。
1637年新年前後,鬱金香的期貨合約在荷蘭小酒店中被炒得火熱,但是到了16372月,人們開始懷疑,花這麼大的價錢買來的鬱金香球莖就是開出花來,到底能值多少錢?持有鬱金香合約的人迫不及待地要脫手,於是泡沫破裂,價格全面崩潰。

從比特幣財富分配結構的嚴重不均,加上比特幣毫無生產投入的功能,再回顧1637年的鬱金香泡沫,我們認為比特幣近日價格的急速飆漲,極有可能是另一場更大的泡沫,在這場金錢遊戲漩渦中的投資人實應居高思危、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