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9.1.蘋果】阿根廷2002年、2014年2度倒債,出身反對黨的馬克里(Mauricio
Macri)2015年高舉改革旗幟贏得總統大選,終結左派12年政權,開啟該國右傾新時代。怎料上任近3年仍無法扭轉國運。 在財政急速惡化,明年可能再度面臨倒債的預期下,阿根廷總統馬克里6月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助,獲得3年500億美元(1.54兆元台幣)融資,讓懷抱希望的阿根廷民眾與國際投資人幻滅。
馬克里日前籲請IMF加速發放紓困貸款,加深外界對阿根廷深陷經濟金融危機疑慮,市場信心與阿根廷披索匯價一起崩盤。阿根廷披索繼周三重貶逾7%,周四又暴貶近12%,創馬克里2015年12月上任後實施貨幣貶值以來最大單日貶幅,累計今年來暴貶51.7%。
儘管阿根廷央行周四緊急升息15個百分點,由45%調升至60%,仍無法遏止貶勢。 馬克里曾承諾平穩、漸進的修復,但這個選項可能正在消失。在馬克里的市場友好政府領導下,阿根廷仍再度陷入金融風暴。投資人已失去了對馬克里的信任,不相信他能夠支撐經濟,無法將預算赤字、貿易逆差和通膨降至可控的水準。
許多阿根廷民眾深信IMF是造成該國2001~2002年陷入倒債危機的罪魁禍首,使阿根廷陷入社會動盪、民生艱困。 2001~2002年間,阿根廷金融秩序崩壞、債務違約,無法在國際市場籌資。2005年和2010年,阿根廷政府分別對高達1000億美元的違約債務進行重組。2014年又因無力支付13.3億美元債務,二度倒債。
阿根廷危機也勾起市場對其他經常帳逆差較大新興市場的風險意識,加重上月土耳其危機造成的災情,近2日包括墨西哥披索、南非幣均走貶,巴西央行則出手干預匯市以支撐匯率。
亞洲新興市場貨幣昨兌美元紛紛走弱,印尼盾昨盤中貶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20年新低價位,迫使印尼央行出手干預,印度盧比則創貶破71盧比兌1美元,創歷史新低,並邁向3年來最大單月貶幅。
《華爾街日報》指出,新興市場動盪凸顯國際重度倚賴美元。全球30兆美元的跨境貸款約有48%以美元計價,比率由10年前的40%大幅攀升。由於美國利率按歷史標準來看仍低,美元重返2016年高點之路,目前只走了一半。隨著Fed繼續收緊政策,壓力可能再升高。
我國央行表示,台灣因國際收支健全,且政府外債極低,且台幣匯率動態穩定,承受國際資本移動的能力佳,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抗壓性強。
央行指出,台灣經常帳持續順差,自2008年以來呈現上揚趨勢,且外匯存底逾4500億美元,顯示國際收支健全、外匯存底充沛,加上截至3月底,政府外債僅2億美元,且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貨幣機構存款及放款與投資,均呈現正成長,顯示我國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央行進一步補充,台幣匯率維持動態穩定,故承受資金外流的能力也相對較佳。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析,目前這些出狀況的國家,都有外債偏高、外匯存底偏少的情況,過去透過外債來建設基礎設施,進而拉抬GDP表現,不過在美元走強下,資金大舉外流,導致不僅土耳其、阿根廷出現危機,連南非、印尼都不是很樂觀。
孫明德並引IMF統計指出,若以外債佔外匯存底的比重來看,土耳其佔比382%,在主要新興市場中最高,其次是南非,佔比310%;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分居3~5名,佔比分別是272%、206%、206%。
孫明德認為,新興市場國家出現危機的頻率、程度都在加快、加大,可見風暴短時間內尚無停歇跡象,「現在只是剛開始!」對台灣來說,因台灣經濟體質較佳,比較不會有傷筋動骨的情況發生,但對金融市場如台股、台匯等,仍會有信心層面上的衝擊。
新南向前進印尼「浮雲遮望眼」【摘要2018.9.1.工商時報】2018年亞洲運動會將於9月2日在雅加達閉幕。這次成功舉辦亞運會,相當凸顯印尼的國家形象。隨著明年印尼總統選舉逼近,宗教和民族對立問題已浮現,也隱含一定程度政治風險。
印尼近2億6,000萬人口約有九成為穆斯林,近來極端伊斯蘭主義存在感增強,導致不同宗教立場衝突事件頻傳。最典型的案例是,今年8月棉蘭一位信奉佛教的華裔婦女,因投訴清真寺誦經喚禮擴音器聲音太大,竟反被判褻瀆宗教罪必須入獄18個月,引發人權組織和民眾強烈反彈,並有超過10萬人聯署請願。佐科威總統對此事只表示他不能干涉法院作出判決,並反問那位婦女不是可以上訴嗎?由此事件看,明年總統大選期間「伊斯蘭因素」將更加發酵。
明年總統大選的政治風險極可能給印尼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印尼副總統尤索卡拉坦承,「目前投資者都抱持觀望態度,因為不清楚今後政局變化將給經濟帶來甚麼影響。」而基於選舉考量,佐科威總統已開始調整施政方針,壓低明年基礎建設開發預算的成長,轉向增加公務員薪資和年金,並恢復已廢止的燃料補助措施,其結果很可能惡化印尼財政和衝擊經濟環境。
至於中美貿易戰和美國對印尼新貿易政策也給印尼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中美兩國分別為印尼最大和第二大貿易夥伴,由於美國對中國製品課徵高關稅,使得部分廉價的中國製品轉而流入印尼市場,已對相關製造業成長造成阻礙。尤其川普政府認為印尼是帶給美國貿易赤字的國家之一,正在重新檢討對印尼提供普惠制〈GSP〉或免稅措施,一旦GSP被取消,將重挫印尼製品出口美國。
尤其長期來印尼經濟成長一直仰賴外資流入,但在美國保護主義政策、聯準會加息、國際油價上揚等負面效應溢出下,已導致今年第一季印尼資本淨流出近40億美元,經常收支帳赤字達55億美元,進而出現經常帳和財政「雙赤字」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印尼盾兌美元匯率也持續走弱,今年上半年已下跌6.32%,是跌幅最大的新興市場貨幣之一。
除外部因素挑戰,印尼的經商環境未臻理想,要擴大吸引外資並非易事。印尼屬多島嶼國家,存在許多供應鏈瓶頸,世界銀行即曾指出,物流成本已吃掉印尼GDP的四分之一。
印尼勞動成本也比東南亞和南亞主要國家高,其製造業員工月薪在2017年為314美元,高於印度、越南,並不具競爭力。加上印尼工會很強勢,工潮不斷,對外商也是投資風險。尤其印尼的政策多變,最近佐科威政府向民粹靠攏,大打「經濟民族主義」牌,開始從外商手中收回合約到期的天然資源開發權,已引發外界高度警惕。
最後必須指出,儘管目前佐科威總統積極推動222個國家發展戰略項目、「印尼製造4.0」等政策,但因2014年他上任總統時曾提出「GDP成長7%」的施政目標,如今連續3年GDP都只維持在5.0~5.3%,經濟成長速度緩慢恐將成為明年他競選連任的逆風。
而退一步看,屆時若發生政權輪替,極端伊斯蘭勢力高漲,印尼的宗教對立與民族矛盾緊張情勢恐將持續下去。
長期以來國人總習慣認為印尼與印度是新南向政策的「雙蛋黃區」,也投入相對多的資金和人力,但顯然印尼的政經情勢發展已「浮雲遮望眼」,也因此,台商必須審時度勢,加強評估印尼未來的發展情勢,才能防患於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