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匹茲堡自駕車人才夯 年薪逾600萬台幣

【摘要2017.9.19.工商】CNBC網站報導,美國至少有4家自駕車公司在匹茲堡爭奪人才,讓機器人工程領域的畢業生身價水漲船高,年薪高達20萬美元(約605萬台幣),沒有其他職務能與之匹敵。
優步率先點燃匹茲堡的自駕車人才需求潮,現在還有福特汽車旗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Argo AI,以及新創公司Aurora Innovation。位在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成為業者的人才庫。
卡內基梅隆大學資工學院院長摩爾(Andrew Moore)表示,該校電腦視覺領域的畢業生年薪20萬美元起跳。摩爾表示,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工作能開出這種價碼。摩爾指出:「凡是具備機器人工程技能的人才,薪水可三級跳。」
摩爾估計,匹茲堡目前約有1,0002,000人從事自駕車相關工作。拜卡內基梅隆大學頂尖的機器人計畫,加上匹茲堡樂於與企業合作,該市儼然成為自駕車開發之都。
除了優步、ArgoAurora,摩爾表示匹茲堡還有1家尚未得到外界注意的自駕車公司。摩爾本身具備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長才,他曾任職谷歌8年,並負責該公司在匹茲堡的辦公室。
雖然優步陷入法律、文化和管理挑戰,該公司積極在匹茲堡招兵買馬。優步自駕車事業所屬的先進科技團隊,開出多達60個職缺。
Aurora在匹茲堡和帕羅奧圖(Palo Alto)各有12個職缺。Aurora將兩地稱為「自駕技術的神經中樞」。Aurora的創辦人出身谷歌、優步和特斯拉,皆是負責自駕車相關業務。
據財富雜誌4月報導,Aurora將與汽車製商和供應商合作,打造全自動車所需的「一套感測器、軟體和數據服務。」
福特2月宣布對Argo投資10億美元,取得後者的多數股權。Argo預期今年底前,匹茲堡、密西根和舊金山灣區的員工將超過200人。
台灣的機會 自駕巴士整車輸出【摘要2017.9.19.自由】在多國啟動汽、柴油車落日時間表,宣布電動車時代即將來臨的同時,許多科技大廠、傳統車廠也早已投入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發,北市府日前測試的法國製造無人自駕巴士WZ10,就是一例。
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簡稱亞矽中心)評估,台灣有能力可以切入自駕巴士的整車製造,亞矽中心已擬定自駕車推動策略,希望整合國內技術能量,發展國人自製自駕巴士,並進一步可以整車輸出,帶動商機。亞矽中心人資長蔡志宏說,自駕車可分為自駕巴士及自駕小客車,台灣在小客車上並沒有整車能力,因已有眾多國際大廠切入,在緩不濟急下,台灣可思考成為這些國際大廠的重要零組件廠商或發展次系統,一樣可跟著市場成長。
但是在自駕巴士領域,他指出,台灣有很好切入機會,一方面城市有這樣的需求,且自駕巴士整合複雜度相對低,因路線固定,自駕巴士不求快,只要穩定舒適就好。
蔡志宏說,自駕巴士是一整套解決方案,不光是一輛自駕巴士,還必須跟路旁設施、中控系統及整套服務體系一起發展,牽涉到AI(人工智慧)、通訊等相關技術;亞矽內部專家已評估過,技術上是可行的,且台灣研發單位、學術單位對自駕巴士掌握度也高,亞矽明年將會提出相關計畫,希望進一步吸引業者投入,未來有機會可整車輸出。
亞矽已擬定自動駕駛推動策略,預計明年舉辦自動駕駛相關Grand Challenge(大挑戰),包括障礙賽及模擬賽兩項賽事;也將建構自駕車中控軟體平台,遴選關鍵感測與通訊元件業者導入該平台。
但蔡志宏強調,「不要幻想自駕車可以取代輕軌」,那完全是兩回事,應該把它當成居民到達旅程最後一哩的交通工具,與輕軌等大眾運輸是相互配合的。
自駕車3大核心技術  自駕車有3大核心技術或領域,分別是環境感測器、光通訊及車聯網技術、人工智慧決策平台;經由感測環境資訊(Sensor),透過車聯網通訊連結(Connectiviety),總成人工智慧決策(decision)系統,才能落實真正安全無誤的自動駕駛。
感測器︰台廠佈局最深,已打入供應鏈。從車頭的主動車距控制及碰撞預防系統,到側身的偏離車道警示及360度環景系統,還有車尾的後方碰撞警示及停車輔助,都是感測元件
*台廠的機會︰打入供應鏈的不少,包括車王電的胎壓偵測及倒車攝影系統;同致的胎壓偵測、CMOS鏡頭及超音波感測器;永彰的夜視輔助;感測晶片或記憶體供應鏈則有華邦電、旺宏、鈺創、盛群等大廠。
光通訊及車聯網︰台廠主攻通訊,追趕光達技術。LiDar(光學雷達)是自駕車的必配元件,光達電波所發出的雷射光,不僅能遠距遙測,還能繪出遠距物體外型、掃描地形,但元件多掌握在QuanergyVelodyne等國外大廠手中;鴻海前陣子參與美國TetraVue募資計畫,傳出是看上TetraVue3D光達技術。
*台廠的機會︰目前主要是切入通訊技術,光寶科技最近宣佈V2X(車對萬物)解決方案,成功開發車用DSRC通訊盒,可互相傳送路況、天候等資訊。
人工智慧決策系統︰國外大廠天下,半導體有機會。挑戰最高的是人工智慧決策,因要即時運算龐大資料量且做出即時反應,包括演算法及晶片,目前仍是國外大廠天下。創辦人出身於台灣的NVIDIA,這兩年在車用晶片提出不少解決方案,被高通併購的恩智浦是最大車用晶片廠。
*台廠的機會︰IC設計龍頭聯發科宣佈要卡位車用晶片;以台灣半導體產業有完整供應鏈,未來還是有機會。
除了電動車,傳統車廠還面臨著自動駕駛車的新趨勢挑戰;因Google、蘋果等科技巨擘紛紛投入,逼著各大車廠透過技術合作或併購方式追趕進度。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逾三十家科技業者及傳統車廠投入自駕車開發。
網路搜尋巨擘Google2009年率先喊出要用軟體取代人類駕駛,設立Google X實驗室秘密進行自駕車計畫,在美國多個城市道路實地測試、累積數百萬英里經驗後,去年十二月將自駕車計畫獨立出名為Waymo的子公司,並於今年六月與美國汽車租賃公司Avis就自駕車商用化建立合作關係。
另如網路叫車Uber、特斯拉、蘋果、IBM及三星電子等科技業者都加入自駕車開發,相關新創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設立,迫使傳統車廠跟進,包括日產、通用、福特、寶馬及豐田汽車都有自駕車計畫。
除了Google、特斯拉、蘋果、寶馬等是自主研發外,其他多透過技術合作或併購進入市場;例如Uber去年八月併購自駕卡車新創公司Otto後,就與富豪汽車結盟,Otto的兩位創辦人還是出自Google自駕車團隊,引發UberGoogle間的竊取商業機密官司。
通用汽車去年八月以十億美元收購研發自駕系統的新創公司Cruise Automation,並發表號稱全球首款可進入量產的自駕車,但還未訂出時間表;豐田汽車今年五月宣布與輝達(NVIDIA)合作,聯手開發自駕車。

自駕車目前仍是發展中且大量燒錢的技術,且受限於各國法規,距離真正商業化還有很長時間;但自駕車市場潛力看好,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研究,到2030年全球自駕車市場規模將達6.7兆美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