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陸生植物保持水分的需求與氣體交換的需求相衝突

探索生命《生物學》138
 In Terrestrial Plants the Requirements of Water Conservation Conflict With Those of Gas Exchange
1.     陸地環境在許多方面都不利於植物的生存。當植物表面沒有整個浸泡在液體中,面臨的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如何取得水分。植物一方面要保持表面濕潤,以進行氣體交換,同時又必須要防止蒸發造成過多水分流失。
2.     大型陸地植物的氣體交換是很大的挑戰,他們必須在太陽、風帶來的水分流失,與吸收二氧化碳、氧氣之間,達到平衡,並且由於氣體交換的組織薄而脆弱,必須做好結構支撐,保護它們免受損壞。
3.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部分陸地植物演化出能滿足三個基本需求的機制:(1)大小足以滿足身體需求的呼吸表面積(2)必須保護脆弱的氣體交換表面免受機械性的破壞(3)維持組織濕潤,避免乾燥
4.     如果植物的體積雖大,但外型主要是二度空間(有機體外型扁平、呈薄片狀),那麼,植物體的每個細胞都十分接近表面,氣體可直接在個體細胞與周遭媒介間交換。
5.     但如果植物體的體積是呈三度空間地成長(立體的體型),第一個基本需求,呼吸系統的表面積必須滿足身體需求就成問題了。因為平面的增加速度比立方體慢(平面是二次方,立方體是三次方)。
6.     根,也同樣面臨體積變大,如何維持適當的表面積的問題。根,增加表面積的方法是,增加根的分支、長出根毛、利用菌根;葉片增加表面積的方法是,增加葉綠素細胞間的空隙
7.     為了滿足第二個需求「保護脆弱的氣體交換表面免於受機械性傷害」,許多植物演化出覆蓋身體的表皮,使水和其他物質難以穿透。
8.     葉片表皮或樹幹莖條表皮之上,覆蓋一層蠟質的上皮,能保護脆弱的內部組織,不受外在環境的侵擾。然而這層保護膜對維護氣體交換表面不利。
9.     植物的第三個基本需求是,「讓氣體交換的細胞膜,與外在環境之間的接觸面,保持濕潤」。
10. 氣體交換的細胞,必須直接暴露在環境中,但又必須盡量避免乾燥,因為薄而濕潤的表面,十分容易受到機械性損害,所以植物演化出保護機制。
11. 綠色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氣體交換速率特別快。我們已經知道大部分的葉片表面,覆蓋一層蠟質外皮,是比較不透水,隔絕其他物質滲透的,因此不適合氣體交換。
12. 所以氣體交換必須在葉片的內部進行,也就是氣體要進入葉片內,才能穿越葉綠色的細胞膜交換氣體。接著我們將研究,葉片的構造如何滿足呼吸所需的三個基本條件。
13. 葉片內能夠進行氣體交換的表面積非常大,與葉片外的表面積相比,葉片內細胞間隙的表面積大得不得了。基本原理十分簡單:不規則的腔室與大量隔間的壁面空間,比相同體積(實心)的圓形、方形表面積大。
14. 此外,葉片裡進行氣體交換的表面積,之所以能保持濕潤,是因為它們只暴露在葉片內的空氣;葉片內的空氣濕度幾近100%,葉綠素細胞壁表面通常保有薄薄的一層水膜,氣體先溶解於細胞表面的水膜,再進入細胞內。
15. 保護之用的表皮組織與蠟質外皮,成為植物體外乾燥空氣,與體內濕潤空氣之間的,隔離障壁,並且成為整個葉片的保護膜。
16. 但是葉片的隔離障壁並非完全密封;如果葉片的表皮組織與蠟質外皮是完全密封的,葉片內外空氣便無法交換,所以需要氣孔做出一點開口;雖然葉片確實需要一點開口,但是氣孔基本上會弱化葉片的保護裝置。
17. 氣孔打開,便允許氣體交換,但同時也讓葉片內部的水分流失出去。這裡我們看到植物為了適應環境演化出來的妥協特徵;植物演化出來的特徵,很難做到只有好處,而沒有可能的壞處。
18. 決定一個特徵是否在演化上具有價值的標準,並非這個演化特徵全然是好的或是壞的,而是它的好處是否超越了壞處。氣孔協助氣體交換的優點遠超過它造成植物乾燥的危險性。

n   翻譯編寫 Carol H. McFadden and William T. Keeton Biology》;圖片來源/Kcse-online.inf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