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競爭competition與機會chance的考驗


生物學的歷史6
1.     防止持續產生後代機制:
(1)  後代不育:二個物種交配產生的後代,無法繁衍下一代。例如母馬與公驢生下的騾,無法繁衍後代,也就是騾沒有辦法生下騾;因此,不管馬與驢可以生下多少騾,馬的基因,還是無法與驢的基因交換。
(2)  後代較不適應環境:二個物種交配所生的後代,雖然可以存活,但是條件較差,這些條件較差的物種縱使可以再度繁殖,卻一代不如一代,這樣不出幾代,就被消滅了。
2.     一個族群被地理隔離成二個,後來演化成各自適應不同生活環境的二個種族,這是「allopatric speciation分裂演化出新物種」;源自於同一祖先的近親族群,因為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裡,而交配產生新物種,這是「sympatric speciation同源演化出新物種」。
3.     sympatric speciation同源演化出新物種,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子代同時保留父母的基因,變成「基因多倍體allopolyploidy」,這種現象發生在植物身上的機會比動物身上高很多,因為植物的繁殖能力較動物強,根、葉、莖都可生長成一棵植物,一旦受精,很快就會生長成新物種,同時植物也常常自體繁殖,這也是一種近親繁殖。
4.     有一種麵包麥子Triticum aestivum,它的基因42,是一種因為近親植物交配而產生的新品種,據推測8000年前,由一種有14染色體的野草,和一種有28染色體的麥子,結合而成下的後代,由於它的基因數,是父母雙方的基因相加(14+28=42對染色體),所以稱為「多倍體」。
5.     「多倍體」新品種,同樣需要地理外在隔離生物內在隔離機制,使它們成為一個特殊的族群。許多熟悉的農作物,都是多倍體,例如燕麥、棉花、菸草、番茄、草莓、咖啡、甘蔗等等。
6.     生物演化的2個基礎:1.天擇自然環境篩選。2.生物本身的基因改變genetic drift。同樣地,一個族群演化成多個物種,也基於這2個因素:1.地理環境隔離,造成天擇條件不同。2.生物因素隔離,造成基因差距越來越大,以致無法交配、無法產生下一代。
7.     演化過程中,物種必須通過競爭competition與機會chance的考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