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DRAM業臥薪嘗膽十年 走出新路


【摘要2018.10.18.經濟日報】華邦電在高雄路竹科學園區投資的12晶圓廠10月初動土建廠,投資總額高達3,350億元,超過高科園區15年來的累計投資總額。這也是2007DRAM價格崩盤,及2008金融海嘯後,國內睽違十年以上的記憶體晶圓廠投資案。
金融海嘯以來的十年間,是台灣記憶體產業失落的十年。記憶體的主要產品DRAM2008年台廠的全球市占率還有20%2017年第4季,台灣三大廠:南亞科、華邦電、力晶,加起來的全球市占率低於4%
在這失落的十年間,台灣DRAM廠與投資人皆血淚斑斑。力晶下市與茂德破產,讓投資人欲哭無淚。金融海嘯發生時,瑞晶擁有台灣最先進技術的DRAM廠,無奈日本技術母廠爾必達(Elpida)破產,最後被併入美光(Micron),連財力雄厚的台塑集團,也不堪DRAM虧損,而將旗下的華亞科售予美光。
隨著2014年以後DRAM價格回穩,2016年後季季上揚,存活下來的台廠,這幾年獲利豐碩。除了華邦電外,轉型為晶圓代工的力晶,也在8月宣布將在竹科銅鑼園區投資2,780億元,興建二座12吋晶圓廠,第一期預計2020年動工,2022年投產。
然而失落的十年也是記憶體產業生聚教訓的十年,雖然現在台灣的DRAM廠已經無法看到韓國業界先進製程的車尾燈,但是如同近年全球邏輯IC晶圓代工的發展,三哥聯電及二哥格芯(Globalfoundries)先後宣布退出先進製程的競賽,這說明對於非技術領先群的半導體廠來說,與其把有限資源投入燒錢無底洞的製程「軍備競賽」,不如以既有製程創造穩定獲利的營運模式。
過去臥薪嘗膽的十年間,台灣DRAM企業完成三大轉型,讓產業界有了再起的條件。首先是台美產業結盟完成。美光已定位台灣據點為企業集團內的DRAM生產重鎮,規劃三分之二產能在台生產,並且2017年起每年投資20億美元,用來提升製程技術及興建封測廠。
因此儘管台灣廠商的全球市占率不高,但是算上美光旗下的台灣廠房,台灣是僅次於韓國的全球第二大 DRAM生產製造基地,市占率有兩成以上。換句話說,台灣的DRAM產業,加上上下游的封裝測試廠、產品設計公司等,有著完整的供應鏈,是創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再者,台灣DRAM已有自主技術。在金融海嘯前,台灣的DRAM生產技術依賴美國、德國與日本廠商。海嘯後全球DRAM重整為韓國三星、海力士與美國美光三大集團,除非與這三大集團成為策略夥伴,否則將面對無法導入先進製程的技術困境。
在此困境下,華邦電買下海嘯後破產德商奇夢達的46奈米製程技術,並在德商的基礎上,走上自主開發技術之路。此次高雄的25奈米新廠,就是技術自主開發的成果。
另外,儘管南亞科與美光策略聯盟,但是當美光授權20奈米技術給南亞科,卻只能應用於舊型產品的DDR3時,南亞科不甘願無法進入毛利最優的DDR4主流產品市場,選擇自行研發20奈米製程DDR4 DRAM,在去年底成功推出產品搶攻市場。
最後,台廠記取標準型DRAM產品景氣循環波動劇烈的教訓,金融海嘯後紛紛轉生產利基型DRAM且近年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物聯網、智慧家電等新資訊產品湧現,為利基型DRAM提供有利的生存空間。
實務上,台廠能以DRAM的核心技術進行彈性生產,依照利基型與標準型DRAM的價格與客戶需求,進行生產調整,降低景氣循環風險,維持產能與利潤的最適化。
華邦電新DRAM晶圓廠投資,象徵台灣記憶體業慘淡經營十年後再起,儘管台廠已成功轉型為能自主研發技術、生產有彈性的利基型DRAM廠,能更有韌性面對產業循環波動,然而新的產業環境也是充滿挑戰。
合肥睿力、福建晉華等DRAM廠,今年都已完成建廠、進入試產階段,今後大陸企業在中國政府的全面支援下,會對才走出失落十年的台廠產生有什麼樣的衝擊,希望政府單位能保持關注。
推動台灣品牌升級 刻不容緩【摘要2018.10.18.經濟日報】最近Interband公司公布了2018全球百大品牌,美國就占了49,前十大品牌美國更囊獲八家,其中世界前五大品牌均為美國企業,顯見美國在品牌創造價值仍居於絕對領先的地位。
排名第一的蘋果Apple),品牌價值已超過2,000億美元,蘋果已成為智慧商品的代名詞。特別是排名前四名的蘋果、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及微軟(Microsoft,每一企業均為數位經濟時代下新科技及創新商業模式的代表,成長率均達兩位數,表現非常出色。
Interband的結果可以看出,品牌並不全是西方國家的專利,韓國三星Samsung)排名年年攀升,目前已是世界第六,亞洲第一品牌,品牌價值幾乎已達600億美元。日本、韓國也分別有八家及三家進入百大;過去經常被視為山寨與廉價代名詞的中國大陸,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語,也有一家華為上榜。
建立品牌並非一定要依賴龐大的內需市場,而只有大國企業獨享的情形;小國的企業若能掌握趨勢及消費者脈動,勇於創新突破,也能孕育出國際品牌,此可由荷蘭、瑞士、瑞典及丹麥也有企業進入百大品牌得到驗證。
台灣過去充分利用本身製造優勢,並掌握區域特性,將製造全球化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創造了台灣經濟成長的高峰。然而由於台灣是以生產中間產品為主,大多以代工模式切入國際供應鏈。長於降低成本,但不擅於創造價值;精於單品生產,但欠缺系統整合能力;重視製造但卻疏於行銷;主要是配合客戶需求製造產品,卻缺乏由最終端消費者需求,創新求變推出新產品
整體大環境不利建構品牌,使得台灣在推動品牌成效有限,一直找不出具體亮點。國際百大品牌行業分布中,製造業是以汽車、奢侈精品,以及西方食品為主,服務業則是以金融業為主,均非台灣擅長的領域;另外也有許多品牌則是以數位軟體為載具,並搭配新科技及創新的營運模式,更非台灣之所長。
台灣也一直希望可以打造以全球消費者為重心的品牌文化,並能有產品擠入全球百大品牌;但是除了宏達電(hTC)曾經曇花一現在百大出現過一次,再也沒有台灣品牌上榜,而且與國際品牌差距愈來愈遠。例如今年調查結果世界第一百大品牌價值為42.1億美元,是台灣第一品牌華碩價值16.8億美元的2.5倍,較去年的2.3倍為高;而且此差距近年來不斷擴大,台灣品牌國際化之路,走得非常艱辛。
但是打造國際品牌並非馬上可以立竿見影,需要企業長時間的深耕經營,以及配套措施的到位,包括國家形象的建立,以及明確的市場定位;特別是在人才培育方面,更需要向下扎根,並由教育體系著手。但是在此方面,迄今進展有限,不但高教體系欠缺完整品牌、行銷與創新項目規劃,相關領域的師資更是匱乏,何以能培育出優質的人才?這是台灣未來必須首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政府目前產業政策,例如5+2產業,無論是以製造為核心,或是由製造所衍生的軟硬結合,仍停留在過去的思維。此外,政府目前也較偏重在個別產業的發展,欠缺產業間橫向的連繫,也缺乏跨領域創新的翻轉,更不利品牌文化的建立。
品牌創新已是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軸,重要性已超越以往追求效率及降低成本的成長模式。台灣近年來經濟成長平平,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創新驅動的成長因子,仍停留在效率及成本面的模式。台灣經濟成長要重返榮景,在品牌之路上絕對不能缺席。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警察不是大法官


【摘要2018.10.13.自由 吳景欽】蔡英文總統於國慶演講時,再次重申打擊假訊息的決心。惟以現有的法律規範,任何對所謂假新聞的處罰,都會對言論自由的核心,造成相當嚴重的侵害。
基於憲法對表現自由的保障,對言論都不能為事前檢閱,以避免寒蟬效果產生。惟事前檢閱之禁止,乃是針對行政機關不能為事前檢查,更須避免由其為事後處罰,但對於言論、出版、講學等行為,若有涉及侵害他人權利,卻不妨礙事後的民事與刑事法律之究責
故於我國,散布訊息,若有涉及他人名譽之損害者,被害者即可對之提起公然侮辱或誹謗罪的告訴或自訴,並可因此附帶或另提起民事求償訴訟。
若無涉具體名譽權之侵害,卻可能是不實訊息之散播,依據社會秩序維護法(社維法)第六十三條第一項第五款,即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可處三日以下拘留或三萬元以下罰鍰。
至於調查與裁罰的機關,原則上為警察,只有在認為有處拘留之必要,或處罰鍰不繳納致須易以拘留時,才須移請簡易法庭為裁處。這也代表,所有社維法所規定的秩序罰之裁處,幾乎是由警察機關所獨佔。
惟關於謠言、公共安寧等,乃屬於極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如何適用,就會成為問題。尤其此等處罰規範,乃針對所有人,若有政府官員所發布的訊息,或為誇耀執政成效或為勝選,致可能美化,甚或浮誇統計數字,則處於取締違反社維法第一線的警察,是否敢於裁罰,實也有疑問。
甚且,若有上層公務員強力反駁某些有損政府威信的所謂假新聞,處於最基層的執法者,是否也會因此感受壓力,或為日後職位考量,來為裁罰,既扮演起大法官的角色,也失去了其該保有的中立性。
故若警察為了避免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且衡量對假新聞之裁處,會招來箝制言論之批評下,必會採取消極性的執法態度,就使社維法對謠言處罰的規定,變得可有可無。
也因此,在立法者不是上帝,就算修法,亦不可能對假訊息或謠言為明確無疑之定義下,讓警察機關去承擔言論審查的義務與責任,既嚴重違反事前檢閱禁止之憲法原則,更令人憂心警察國家的幽靈再現。


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站出來捍衛新聞自由


【摘要2018.10.3.中國時報 賴祥蔚】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跟多位立委共同主辦一場「拒絕審查,尋找解方:假新聞治理與言論自由公聽會」。這場公聽會邀請的4位學者,其中,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的鄭自隆教授與真理大學法律所的吳景欽副教授,一般歸類為偏綠。
鄭教授是傳播學界的前輩,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吳景欽教授,論理清晰、色彩鮮明,他是民進黨籍。然而,聽他在公聽會上的發言,深感這是一位「吾愛吾黨,吾更愛真理的學者」。其實不論是鄭教授或是吳教授,應該都不是偏綠,而是綠偏他們。
我作為傳播學者,我自有主張,認為我偏藍的人,不妨去查一查國民黨執政時期我怎麼為了新聞自由批判政府。就像老師看到學生錯了,一定會提出鞭策與建議。
在公聽會上,鄭自隆教授說當年國民黨政府要通過《國安法》,民進黨拚命反對。如今民進黨居然想利用《國安法》來箝制新聞自由。吳景欽教授說民進黨一貫主張百分百言論自由,現在居然想要管制言論及新聞,讓人無法想像。兩位才是知識分子的良心。
放眼國際,「無國界記者組織」每年都會公布各國的新聞自由指數,今年台灣的排名上升3名,排在世界第42名,是亞洲新聞自由度最高的國家
必須指出的是,「無國界記者組織」大力批評很多國家想要以「假新聞」為藉口限制新聞自由。如果台灣真的通過修法來限制新聞自由,這會對於台灣在新聞自由指數的排名有什麼影響?到時排名下跌了,台灣的國際形象受損,保證又沒有人真正負責。
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從來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公民爭取得來。如今台灣正在走回頭路,期待所有的學者與媒體相關組織本於良知,一起站出來捍衛新聞自由。(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PS
一、新聞自由,絕對必要。
二、但是假新聞,需要讓它自由流竄,不用負社會責任嗎?
三、比起新聞自由更重要的是,新聞真實;不真實、錯誤的資訊,有需要讓他們自由在社會流竄嗎?害蘇啟誠、白文正自殺的,正是假新聞自由、不受管的結果。
四、台灣當今的傳播學教授們,有能力分辨真實新聞或假新聞嗎?絕對沒有,所以他們希望不要管。那台灣百姓為何要接受假新聞來霸凌腦袋呢?向誰求償?
五、中國政府製造假新聞,來影響台灣的選舉與社會情緒,政府不需要管制嗎?
六、政府不要事先審查新聞真假,或事先審查新聞資訊有無對社會引起紛亂,只要政府即時發布更正新聞即可;但是事後交給法院來審判是必須要的。
七、政府一定要趕快加強法官與檢察官的知識程度,讓他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審判與懲罰因有人傳播假新聞造成的社會悲劇。
八、另外,希望台灣的新聞系教授,應該由有國際學術地位的人來擔任;太多沒知識水準、不會寫新聞稿的庸才們在各大學當新聞學教授。導致新聞記者的培育過程一直出錯。
九、 台灣假新聞氾濫,主因是各大新聞媒體的守門人,知識水準太低;為何如此?因為各大學的新聞系教授,絕大多數知識水準比記者更低級,他們沒有能力監督或教導守門人。這是客觀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