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6.26.蘋果
許英昌】登革熱並非是一種嚴重威脅到生命的疾病,四分之三患者沒有症狀,但對嚴重患者終究是一個相當痛苦的經驗,包括骨頭、關節痛及內出血等。登革熱由4種不同型的病毒所引起,藉著母埃及斑蚊而傳染給人類。它的症狀如同一般感冒,偶爾會演變成登革出血熱,導致嬰兒及幼童的死亡。
本土登革熱毫無疑問將持續困擾著社會大眾,但絕非僅在高雄、台南流行,根據民國107年發表的《城市發展》第25期,高雄市2014年及2015年間,面臨史上最嚴峻的登革熱疫情挑戰,隨著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在台灣,登革熱不無往北傳染的可能。台南近年也成登革熱疫情好發區,尤其在2015年還曾爆發全境感染,確診病例超過2萬人。
另國外案例,西尼羅病毒由墨西哥逐漸往北移到美國境內,不也是最好的例子嗎?
「蚊子乃僅次於人類,最危險的動物」,能傳染登革熱、黃熱病、基孔肯亞熱、茲卡及瘧疾等。全球每年約有4億人口感染登革熱,其中50萬例為登革出血熱。科學家如何對抗登革熱呢?
第一、疫苗。對抗傳染病的最佳方式莫過於疫苗,但施打疫苗果真一帆風順嗎?2015年12月菲律賓總統向賽諾菲購買300萬劑疫苗共約6000萬美元,這場對抗登革熱聖戰的成本,遠遠高於2015年菲國全國疫苗計劃的支出,但施打對象少於菲國人口的1%。雖然每年有750個死亡病例,根本排不上該國十大死亡病因。
菲國馬尼拉醫學院丹斯(Antonio Dans)及丹斯(Leonila
Dans)醫師發現,亞洲2至5歲小孩施打疫苗3年後,因登革熱住院乃7倍於未施打疫苗者。仔細觀察顯示,疫苗對大小孩雖較安全,但統計上乃無法排除疫苗使某些小孩的病情更嚴重。
2016年3月丹斯醫師寫信給健康部長,警告疫苖對某些小孩有風險,而且該國也沒有足夠的醫療人員有能力監測評估疫苗的副作用。2018年7月賽諾菲藥廠發表再分析登革熱疫苗的臨床實驗結果,於《新格蘭醫學》雜誌確認,先前未受登革熱感染小孩,體內若無抗體,施打疫苗後,易產生嚴重副作用。
今年4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終於核准由法國賽諾菲藥廠製造的第一個登革熱疫苗,限制施打對象為9歲至16歲疫區居民,且經檢驗後證明,曾感染過登革病毒者,方能施打疫苗。
另一方面,武田製藥2019年公布的登革熱疫苗對象為4歲至16歲,效果佳。默克及GSK藥廠的登革熱疫苗也在試驗最後階段,未來人們將有更多的選擇,等待更安全的疫苗上市。
第二、基因工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奧森(K.E.
Olson)博士利用基因重組後的辛德畢斯病毒(Sindbis
virus),含登革熱病毒567bp的反意RNA,送入蚊子內,這反意RNA能阻止登革熱病毒在蚊子腸及唾液腺中的繁殖,以造成蚊子「細胞內免疫」。奧氏找到運送此反意RNA的媒介,功不可沒。但未來如何將含此基因改造的蚊子野放,及找到更有效的媒介嵌入蚊子基因組內,仍有待觀察。
第三、抗體。最近科學家利用人類單株抗體2D22對抗第二型登革熱,以被動免疫方式,在動物實驗中,能阻止病毒表面抗原和宿主細胞接觸。
病毒無國界,未來誰又能保證茲卡病毒不入侵台灣呢?我們熱帶醫學研究中心又到底做了什麼呢?遠水永遠救不了近火,積極地維護環境衛生,回到基礎公共衛生防治,家家戶戶勇於杜絕蚊蟲孳生才是根本之道。
為何連一隻蚊子都治不好【摘要2019.6.26.蘋果
賴秀穗】「連一隻蚊子都治不好,還說要治國……」蚊子確實不好治;登革熱、日本腦炎、瘧疾、黃熱病、西尼羅病毒症及茲卡病毒等等,這些都是藉蚊子傳給人的疾病,每年有數億人感染,造成約百萬人的死亡,每天都造成龐大醫療及財務損失。
藉蚊子傳染的黃熱病,使得開挖全長只有81.3公里的巴拿馬運河,卻要花了33年(1881-1914年)才能開挖完工,在開挖過程中,還造成約有2萬2000名工作人員因感染黃熱病死亡,由此可看出蚊子的威力及可怕。
登革熱發生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超過100個國家有登革熱的疫情,每年全球約有3億多人感染,50萬人有嚴重的出血性症狀,約1.2萬人死亡。登革熱病毒有五種血清型,第一至第四型在蚊子與人類族群間發生循環感染,第五型在2007年一個馬來西亞的農夫身上發現,以後不再有第二個病例。經基因比對後是屬於新型的登革熱病毒,在2013年才發布登革熱第五型的存在,這型病毒屬於叢林型的病毒,還沒有在人群中造成感染。
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是傳播登革熱的主要媒介,這兩種蚊子棲息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區。埃及斑蚊分布於嘉義以南各縣市,喜歡棲息在室內,在陰暗、潮濕、不通風的角落。白線斑蚊的棲息場所主要在室外,附近的樹林草叢、竹林與空屋等處所。
蚊子常在早上日出後及傍晚覓食叮咬人類,蚊子在叮咬吸取感染登革熱患者的血液後,登革熱病毒會進入蚊子的胃腸,並在胃腸細胞內停留增殖,約經7至8天,病毒會在蚊子的唾液內出現,這時就會把病毒傳給被叮咬的人,這隻蚊子會終身帶毒,在牠的壽命約1個月內,隨時都會把病毒傳染給人,雄蚊的壽命較短約1周,不會傳播登革熱。
登革熱病毒有一種特性;感染登革熱的人大部分呈現無或只有輕微的症狀,約5%有較嚴重的症狀,如高燒、頭疼、肌肉及關節痛和皮疹,死亡率很低,但是感染過任何型的登革熱後,體內有了抗體時,如再感染不同型的病毒,就會出現登革出血熱,死亡率會高達50%以上。
目前對此現象,認為是因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ADE)的原因,這表示先前感染恢復後的抗體,會帶著再度感染的病毒,進入白血球到處行走,使病毒的殺傷力增加,造成器官損傷出血。
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登革熱感染,因此在研發疫苗方面非常急迫且需要,但因登革熱病毒有四種血清型及它的ADE特性,增加研發疫苗的困難,因為疫苗一定要包含四種登革熱抗原,且施打後在被免疫者的體內,必須要能均勻產生對四型病毒的抗體。
目前已有一種上市的登革熱活毒疫苗(Dengvaxia),由法國賽諾菲巴斯德花了20年才研發成功,他們將四型登革熱病毒的封套蛋白基因(E)及膜蛋白基因(PrM),重組在同類的黃熱病病毒(17D)的骨架上,製成含有四型登革熱抗原的活毒疫苗,疫苗適合用在9至16歲的孩童,但WHO專家建議,該疫苗必須施打在曾經感染過登革熱的人,身上已有抗體時會比較安全,否則可能會引起ADE現象,而發生嚴重的登革出血熱,該疫苗在2015年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及墨西哥政府的核准上市。
2016年4月,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接受賽諾菲巴斯德的登革熱疫苗的免疫計畫,約有73萬名4年級(約10歲)小學生及5萬名成人,接受疫苗的免疫,但當時沒考慮到專家的建議,接受免疫者必須曾經感染過登革熱的條件,因而施打疫苗後造成近百人的死亡,有些學童在免疫後數天就死亡,有些則在數個月後發生,經解剖發現應與接種登革熱疫苗有關。
在2017年11月,杜特蒂總統下令停止施打該登革熱疫苗,並撤銷疫苗的藥證,這是賽諾菲登革熱疫苗在菲律賓引起的災害及醜聞事件。
2016年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將製造登革熱疫苗的技術轉移給台灣高端公司,製造的方法與賽諾菲巴斯德的方法不同,它是利用病毒核酸序列缺失的技術來弱化病毒後,研製成含有登革熱四型的活毒疫苗,並與台灣疾管署合作,正在台灣執行臨床二期的試驗,對未來登革熱的防疫將有一現曙光及希望。
在登革熱疫苗未上市之前,撲滅病媒蚊為首要的防疫工作,今年台灣本土性的登革熱疫情出現較往年早,目前已將進入高峰期,防疫單位要落實環境的消毒滅蚊工作,以及針對登革熱病患居住的場所及周圍環境,更應加強消毒滅蚊,因應病媒蚊傳染的周期,至少隔周再消毒一次,徹底消滅病媒蚊,以防病毒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