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水生環境的供氧量很低 The Availability of Oxygen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Is Low

探索生命《生物學》157
Andrea Incontri Spring/Summer 2014 | Milan Fashion Week MFW
1.     水生有機體要保持氣體交換表面濕潤沒有問題,但要獲得氧氣確實是一大難題,這有三個原因。
2.     首先,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1公升的海水只溶解5毫升的氧,1公升的淡水只溶解7毫升的氧;相較之下,1公升的空氣含有210毫升的氧。
3.     第二,像「氧」這類的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溫度高低成反比,溫度愈高,氣體溶解度愈低,有機體都生活在溫暖的水域,周遭水的含氧量非常低
4.     第三,氧氣在水中的擴散,比在空氣中,慢了10,所以,水能提供給細胞呼吸的氧氣大為削減。為了持續供應新鮮的氧氣給身體的細胞,許多有機體演化出主動運送水穿越氣體交換表面的機制。
5.     水生有機體解決氣體交換的2個工具是:「身體表皮」與「鰓」。

許多有機體用身體表皮進行氣體交換 Many Organisms Use Their Body Surface for Gas Exchange
6.     有許多有機體,身體表皮的面積已足夠「氣體交換」所需,不需要特化的氣體交換表面。舉例來說,單細胞有機體沒有特化的氣體交換構造,氣體用簡單擴散穿越細胞膜,已足夠維繫生命所需。
7.     有些小型、簡單的多細胞動物,例如水母jellyfish、水螅hydra、渦蟲planaria,也是依靠身體表皮做氣體交換,不過,牠們身體有多功能的「循環消化腔」讓更多體內細胞暴露在含氧的水,這些水是牠們用嘴從環境吸入的。
8.     這些動物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沒有遠離水,少數大型水生動物,特別是海生的環節動物,沒有氣體交換系統,他們用身體表皮進行氣體交換,他們身體表面的皮膚滿布血管,氧氣以擴散作用進入皮膚,再滲透到血液,然後由血液將氧氣輸送到全身。
9.     不是只有小型水生動物用身體表皮進行氣體交換,有些生活在陸上濕潤環境的動物,例如蚯蚓,用身體表面濕潤的皮膚做氣體交換,即使對脊椎動物來說,皮膚呼吸仍是很重要的氣體交換機制。
10. 成年的兩棲動物,約有30%的氧氣經由皮膚吸入,他們的幼蟲經由皮膚吸收氧氣的比例更高。許多兩棲動物演化出較薄的皮膚與特化的循環系統,增加吸收氧氣的份量。
11. 某些魚類爬蟲類,能經由皮膚獲得相當份量的氧氣。人類的皮膚也能進行部分氣體交換,皮膚細胞能直接與空氣進行呼吸作用的氣體交換。
12. 不過,大部分大型多細胞動物的皮膚呼吸作用,僅是補充其他氣體交換機制。大部分大型動物演化出特定的氣體交換系統。

n   翻譯編寫 Carol H. McFadden and William T. Keeton Biology》;圖片來源/Zo.utexas.ed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