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以磺酸酯基為離去基的取代反應(二)

有機化學的基礎269
徐弘毅:
1.     「磺酸酯基sulfonate esters」的反應,非常像「鹵烷」的SN1SN2反應。也就是,「醇」經由「磺酸酯基」轉變成「鹵烷」的反應機制中,有的反應物扮演「載體」的角色,有的反應物扮演「親核性試劑」的角色。
2.     在弱鹼(例如吡啶pyridine或三乙胺 tri-ethylamine)中,讓「醇」與「磺酰氯」反應,就能製備出「磺酸酯」。
3.     「鹼」的性質是提供「電子」或接受「質子」。因此,「鹼」可以奪走「醇」的「質子H+」,促進「氧 OH」鍵斷裂,或提供電子給「磺酰氯sulfonyl chloride」的「氯Cl」,使「氯」的價電殼層軌域滿足,而脫離「磺酰氯」。
4.     「醇」與「磺酰氯」反應製備出「磺酸酯」,會脫去1個「氫原子核H+」和「氯離子Cl」,因此是「脫去反應」。
5.     特別留意,在這些反應中,「醇」的「碳氧」鍵沒有斷裂。因此(R)-2-丁醇 (R)-2-butanol的立體化學的「絕對組態」,反應成產物「甲磺酸酯 mesylate ester」時,組態沒改變,這個反應的產物是(R)-2-丁基甲基磺酸 (R)-2-Butylmethane sulfonate
6.     什麼是「絕對組態」改變或沒變?有些化合物表面上看起來一樣,實際上不同,而差異點非常小,只能透過平面偏極光照射,才會發現它們扭轉平面偏極光的轉彎的方向不同。這種化合物屬於「光學異構物」下的「鏡像異構物」。
7.     仔細分析「鏡像異構物」的構造發現,無論怎麼解剖,「鏡像異構物」分子都無法剖成一模一樣的兩半;而對掌中心,就是解剖一定會切到的分子中心。下圖虛線貫穿的「灰色小球體」,就是二個「鏡像異構物」的「對掌中心」。 
8.     二個成對的「鏡像異構物」,好像隔著鏡子互相對照的影子,彼此「取代基」的位置相反的情形,就像我們照鏡子時,鏡子裡的人影的左邊,反映的其實是我們的右臉,而鏡中人影的右邊反映的是我們的左臉。這就是「鏡像異構物」名稱的由來。
9.     如果我們把混合各種方向的光線,過濾成互相平行的光線(平面偏極光),讓光線分別通過二種「鏡像異構物」,會發現其中一種「鏡像異構物」使光線往右偏轉,另一種「鏡像異構物」使光線往左偏轉。這就是「光學異構物」名稱的由來。
10. 為了給二種實際上不太一樣的「鏡像異構物」清楚的定義,三個化學家發明絕對組態化學absolute stereochemistry,這是一種分辨鏡像異構物分子結構差異的方法,稱為「坎殷高普洛利 優先法則」,這是為了紀念發明者的貢獻所取的名字。
11. 「絕對組態」的分析方法,首先要用想像力把「鏡像異構物」分子放大,「對掌中心」面向自己,然後觀察與「對掌中心」連接的「取代基」的原子量大小。
12. 與「對掌中心」連接的「取代基」,「原子量」由大而小排列如果是逆時針方向,稱為S絕對組態S是向「左」的意思);如果是順時針方向稱為R絕對組態R是向「右」的意思)。

13. 「醇」與「磺酰氯」反應製備「磺酸酯」時,「醇」的「碳氧」鍵沒有斷裂,代表「醇」的「對掌中心」-「碳」,與它的取代基「氧」沒有改變,因此「絕對組態」不會改變。
14. 但是,把「醇」轉換成「磺酸酯」,然後「磺酸酯」再與「氫氧根離子」反應成「醇」,卻發生組態翻轉,為什麼會這樣?
15. 一定是發生了SN2反應的「背側攻擊」
說明:紅色球體代表「親核性試劑」,受攻擊的載體分子所彈開的綠色球體是「離去基」。
圖片來源:Chemwiki.ucdavis.edu
16. SN2反應的「親核性試劑」,並不是直接到「載體」的「離去基」旁邊,把「離去基」擠掉;而是跑到與「離去基」相反的位置,攻擊「載體」的中心「碳原子」,順勢彈開碳原子背後的「離去基」
17. 因為產物的中心「碳原子」與「親核劑」鍵結的方向,剛好跟反應物的中心「碳原子」與「離去基」鍵結的方向相反,所以發生組態翻轉
18. 因此我們可以從組態翻轉的結果推測,「R-2-Butylmethane sulfonate R-2-丁基甲基磺酸」與「水」反應成「S-2-Butanol S-2-丁醇」的過程,發生了SN2親核性取代反應。
19. SN2親核性取代反應機制:水的「氫氧根離子OH」扮演「親核性試劑」的角色,背側攻擊載體「R-2-丁基甲基磺酸」的中心「碳原子」,造成「磺酸酯」取代基離去。
20. 同樣的反應機制也發生在,「正丙醇 n-propanol」經由「磺酸酯」,製備「二正丙基醚 di-n-propyl ether」的反應上。仔細觀察下圖的攻擊位置,再用想像力合成它們在空間中的攻擊情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