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現在是調薪的最佳時機嗎?

〔工商時報社論2011.01.04    摘要〕最近兩三年,台灣人民生活所需的產品或服務,包括瓦斯、油品、健保費、麵粉等,大都呈現調漲的趨勢。唯獨薪資非但沒有調漲,反而因為政府部門不斷推出臨時工作機會的政策,而拉低一般受薪階級的平均工資水準。

最近主計處公佈每月薪水在新台幣3萬元以下的窮忙族,高達360萬戶之多,證實了社會確實存在所得分配不均的現象。普通家庭普遍感受生活不易的壓力,紛紛希望政府提出一些策略,改善庶民面對的處境。

    第一,對民營企業的薪資調整方向,政府部門只有建議而沒有干預的權利。一般私營企業調不調薪,並非政府說了算數,而是老闆說了才算。對於公務機關的職員而言,同樣不要期待太高,因為吳院長已清楚說明公務員調薪的前提是:必須稅收穩定成長的條件成立。

    第二,依據經濟學理,勞動者薪資的多寡,乃是依據勞動者邊際生產力的高低而定。生產力高者其報酬將較高,相對地,生產力低者其報酬亦將較低。如欲調高薪資水準,應當是企業的產品價格提高,或勞動者的邊際生產力提高。

如果此兩種力量均未發生時,依據企業追求利潤最大的原則,即不可能做出調漲薪資的決策。

    第三,經建會劉主委認為社會企業應當調高薪資的依據是,去年民間投資大幅成長32%,失業率下降至4.73。前者的數據代表台灣企業對未來的經濟前景樂觀,企業增加實質投資,對勞動的需求必然會跟著大幅增加;

相對地,後者的訊息代表社會的失業率已經降至相當水準,能夠提供企業受雇的勞動者相對較少。依簡單的經濟學供需原理推論,需求增加供給減少的情況下,將產生薪資價格的提升。

問題在於今年的投資高成長率是與去年的低水準投資比較而來,它有可能只是企業主將投資水準恢復到正常而已,是否會產生大幅勞動者需求,令人懷疑。

更令人不能心安的是,當前失業率所以降低,部份肇因於政府部門過去幾年提供短期就業所產生的結果,若今年政府短期就業的契約期限屆滿,這些短期就業的勞動者再投入市場,會不會立即墊高失業率呢?

若是,則勞動市場供給不足現象將不會發生。只要一項條件不能成立,薪資提高的結果未必會發生,則政府欲藉由薪資提高增加國內消費、提升經濟成長的理想將無從實現。

    第四,台灣產業過去十年來大量移往大陸,以至於經濟部最近發表的數據,呈現我國出口值中有50%以上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使得我國出口的就業效果,旁落台灣以外的其他地方。

這種情形是兩岸分工的結果,企業將產品移向生產成本較為便宜的地區生產,以節省成本乃是理性行為的表現,企業追求利潤是其天職無可厚非。

問題是國內工資提高後的副作用,有可能進一步促使台灣企業進一步出走,將立即造成更多的失業。政府決策當局在呼籲民營企業增加薪資時,恐不能不考慮到此種不利的影響。

    第五,公務機關人員的調薪,若以舉債為來源,將形成目前政府負債額度的增加,導致財政狀況的惡化,對社會的物價產生助漲的效果。

因此除非確定政府財政狀況已明顯改善,且整體經濟情勢亦有利於引導國內薪資水準上調,執政當局在進行公務人員調薪時,也不能不多方考量它對社會,以及對物價產生的衝擊。

    政府為提高庶民的所得,改善其經濟生活的方法與策略首要之務,應該是致力於調整產業結構,採取行政手段鼓勵民間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吸納失業的勞動者,特別是剛離開學校的年輕族群。

至於薪資的提升,應交由市場機制去決定,經常以人為干預,諸如由公部門提供短期就業,或喊話要企業提高工資的作法,顯然並不可取

 

廢除18趴才是公義〔摘要1.4.2011自由〕十八趴的問題,不在於瘦高官、補基層,或者可省多少錢,而是十八趴不符合公義,應該廢掉,而不是修修補補,用一些虛幻的數字欺騙人民。

現在是什麼時代?一年期的定存利率才1%出頭,當年18%存在的背景,是利率一直上升,甚至到了12%的高標,為了確保退休公務員的存款利息收入,才加了6%作為優惠,這是十八趴產生的背景。

追溯政策形成的過程,可以發現比現行利率多6%才是補貼的標準。其實,退休公務員存款優惠措施,根本不應該繼續存在

公務員現有待遇已經不錯,退休時也有大筆退休金可領,為何將退休金存起來,又可領取優渥的利息,而且此利息還是用一般人繳的稅金來貼補!

這個政府對於幾乎是它鐵票的軍公教人員已經夠好了,未來應該是它拿出良心對待弱勢族群的時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