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高 處不勝寒

〔工商時報 社論-2011.02.14摘要〕    2010年亮麗的經濟成長(預估年增率10.47%,創21年新高)、逐月改善的就業狀況(失業率從年初的5.73%降至年底的4.73%),凡此種種都讓社會大眾(只有高官)有飄飄然的感覺。

兔年開市以來,股市已連跌數日,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即將面臨「高物價、高利率、高匯價」的「三高」症候群。    高物價」將是2011年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台灣也難以倖免。此次「高物價」的成因不獨是「成本推動」,也包括「需求拉動」,因此勢將十分棘手。

在「成本推動」方面,由於近幾年來全球氣候變遷程度加劇,加上傳統農產品輸出國加速工業化,以致農產品供給減少。小麥價格在2005年底每英斗僅3.39美元,到今年元月底已高達每英斗8.41美元;黃豆價格自6.02美元漲至14.13美元;糖價則更早起漲,在2003年底每英斗僅2.52美元,今年元月底則漲至33.97美元,七年間漲幅達13倍。

至於與氣候無關的原油在2004年底每桶36.05美元,今年元月底則高達92.83美元。工業用金屬例如白金、鋁、銅、鎳、錫、鉛等需求增加,自2006年起也都快速上漲,其中銀價自每盎司8.83美元漲至27.75美元,銅價每噸自4,584.5美元漲至9,767.5美元,錫價自每噸11,580美元漲至30,139美元,最為驚人。

至於來自「需求拉動」的物價上漲因素,則應歸咎金融海嘯以來,全球各國採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尤其是美國的QE2,導致全球貨幣供給大幅增加。增長過速的貨幣,追逐增長相對緩慢的工業製品或增長受天候影響而減少的農產品,當然造成物價的快速且持續上漲。

    高利率」則被預期是今年亞洲新興國家,包括我國在內勢必採行的緊縮貨幣政策工具之一。金融海嘯以來,甚至遠在金融海嘯之前,台灣地區的貨幣供給一直呈現相對寬鬆局面,利率走勢在近十年間持續走低,直到去年才微幅提升。

利率持續走低,一方面使存款實質利率成為負利率;另一方面,偏低的利率使資金容易被引導至不具效率之處,甚至被用以炒作房市、股市,使財富分配不均的狀況惡化。因此逐步調升利率將是今年必然的趨勢。

「高利率」對於民間投資將有相對不利的衝擊,然而對於銀行、保險等金融服務業可望相對較為有利,尤其壽險業長期以來的利差損現象,應能有所改善。

    高匯價」則是央行多年來一直戒慎恐懼、儘量避免的方向。在央行的總體經濟思維中,出口產業可以帶動民間投資,民間投資又帶來就業增加,因此新台幣匯價應保持相對競爭力,以促成經濟成長、就業提升。

從而央行的匯率政策一直在「經濟成長」與「物價穩定」之間走鋼索,此乃央行所稱之「動態穩定」。

然而今年開年以來,被壓抑很久的物價猶如脫韁之馬,漸有失控情勢,尤其是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諸如糖、泡麵、食用油等已經勢在必漲,若要「凍漲」,不但違反市場法則,而且可能造成囤積搶購以致無法長期持續。故央行今年很可能以物價為重,讓台幣升值,以降低「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

    今年所面臨的「三高」情勢相當嚴峻:高物價使全民實質購買力降低、高利率使企業投資成本提高、高匯價使出口產業競爭力下降,也使壽險業龐大的國外資產出現鉅額匯差損。

因此政府各部門應該針對物價問題分工合作:1.財政部調降民生物資關稅稅率2.經濟部與公平會密切查察囤積炒作、3.央行適度提高利率以降低總需求,4.適度調高台幣匯價以降低輸入性通膨壓力。

然而不宜動輒「凍漲」,因為市場機能不可能以人為方式長期壓制。若因物價上漲而影響弱勢民眾生計,對於弱勢民眾基本需求之供應,屬於「社會救濟」,宜由內政部以發放「食物券」等方式;甚至可以呼籲富商巨賈們學陳光標,直接參與社會救助。

讓市場運作回歸市場機制,讓人道關懷回歸社會安全機制,才是長治久安之策。

李鈞震:

1.      台灣的經濟動能主要是依靠外銷貿易,所以受到國際景氣影響的成分很大;但是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

2.      除了中央銀行控制好匯率以外,稅制必須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不然不但會拉開貧富差距,同時也會加深民怨,造成階級對立,人心浮動的結果必定導致生產效率降低。

3.      行政院各部會都應該通過國際ISO認證,把行政效率提升起來超越新加坡。政府單位行政效率愈高的國家,該國的經濟基本面就一定愈好,而且這樣的改革措施不受國際景氣影響。

4.      經濟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更不是為了圖利財團或高官權貴的選舉。經濟發展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另一方面則必須提升國民的文化水準,這就有賴於擴大教育的投資

5.      馬政府雖然從下年度開始預備實施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這應該是馬政府執政以來唯一重要的政績;但是目前台灣各級學校五育均衡的教育不確實教師的品質不良,校園霸凌嚴重大學教授沒有國際水準,這都是造成國家失去國際競爭力的主因。

6.      台灣應該走向「知識產業」的時代,運用東西方的文化從事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提升,然而過去台灣的政府對於音樂、藝術、運動、環保等相關的教育,投資太少,導致大多數的大學生與大學教授五育不均衡、身心不健全、沒有國際觀、不守信用,這是台灣經濟發展最大的隱憂。

7.      台灣長遠的政策經常朝令夕改、政見跳票、前後矛盾、不守信用,主因是行政院各部會首長知識水準太差,身心不健全,文化深度與廣度不如新加坡、北歐國家,台灣的整體經濟要健全地發展,一定要淘汰學識程度沒有國際一流水準的部長、院長。

參考資料:寡人有疾 寡人好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