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鹽類的酸鹼性質Acid-Base Properties of Salts

化學原理啟迪176

1.      化學家用「鹽 salt」來稱呼離子化合物 ionic compound

2.      當「鹽類」溶解於水中,它的化學鍵斷裂成「離子」,然後溶解在溶液中的「離子」各自獨立活動。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離子」的行為就像「酸」或「鹼」。

n   產生中性溶液的鹽類

3.      「強酸」的「共軛鹼」和「水」相比,對「質子H+」簡直沒有什麼吸引力。

4.      「強酸」完全溶解於水中時,在水中產生Cl NO3這類的「陰離子」是不會跟H+結合,也因此不會影響pH值。

5.      從「強鹼」而來的K+ Na+這類「陽離子」,更不會吸引H+結合,無力製造H+,所以它們對溶液的pH值也沒有任何影響。

6.      由「強鹼」的「陽離子」(K+ Na+)與「強酸」的「陰離子」(Cl NO3)組成的「鹽類」,溶解於水中時,不會影響質子的濃度[H+](不會影響pH值)。

7.      KClNaClNaNO3KNO3這種類的溶液是中性的(pH7)。

n   翻譯編寫Steven S. Zumdahl Chemical Principles

 

徐弘毅:

1.      鹽,一般人的定義來自於鹽巴的感覺「鹹鹹的晶體」,但是在化學上「鹽」的意思是「離子化合物」。

2.      「離子化合物」所指的是:組成物質的原子二二鍵結時,共價電子偏向其中一個原子的化合物。

3.      因為一開始電子就偏向二個鍵結原子的其中一個,因此,解離之後,電子自然跟著原子一起脫離,造成一個「陽離子」與一個「陰離子」。

4.      最外層的價電軌域多獲得1個電子的原子稱為「陰離子」,反之,最外層價電軌域缺少1個電子的原子稱為「陽離子」。

5.      如果這些「離子」的行為,符合「阿瑞尼士」或「路易斯」酸鹼定義,那麼它們當然就是「酸」與「鹼」。

6.      依據阿瑞尼士的定義,「強酸」指溶解時非常容易吐出「質子H+」的物質。這顯示「強酸」中的「陰離子」對「質子H+」的控制能力很弱,因此,「強酸」的「共軛鹼」溶解於水中時,對「質子H+」幾乎沒有什麼吸引力。

7.      所以當「強酸」完全溶解於水中時,它在水中產生Cl NO3這類的「陰離子」,通常不會跟H+結合(完全解離),也因此不會影響pH值。

8.      強鹼,指溶解時非常容易吐出「氫氧根離子OH」,或非常容易接受「質子H+」的「陰離子」。但如果是強鹼的「陽離子」,那就因為「正正相斥」的關係,不會與「質子H+結合,所以對pH值不會有影響。

9.      如果我們所討論的鹽類,是由「強鹼」的「陽離子」(K+ Na+)與「強酸」的「陰離子」(Cl NO3)組成,當它溶解於水中產生的「陰、陽離子」都不會與「質子H+」結合,因此對pH值毫無影響,這種鹽類我們稱為「中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