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病急捨良方 其愚何可及

【摘要2012/10/13 馬凱 聯合報】景氣對策信號亮出第十個藍燈,連馬總統也不得不承認,台灣經濟危機更甚於金融海嘯的衝擊。盱衡當前經濟形勢,連亮逾十五個藍燈,也不無可能。
台灣經濟之病,甚為危急。面對如此深重危機,國策顧問直接了當指出,歷經三周,大家都無感,更看不出有何具體成效。眼前的情況則是,火已燒到了眉毛,還在好整以暇地研究掘井計畫,可真急煞人也!
小雨來的正是時候

「鮭魚回流」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成了新的順口溜;但事實上有幾家回流?一問三不知!主管官員個個面面相覷。然則全球首強的美國以及強敵南韓,現在可卯足全力爭取外包廠商回國,不論遷移成本的補助、人員的培訓、租稅的優惠、專人的輔導上都不遺餘力,因而成效斐然。與他們相比,我們可真要汗顏無地;因為除了口惠不斷,簡直沒有拿出任何像樣的辦法。
但今日爭取台商回國正是天賜良機。五年來對岸為力促產業升級,提高勞動成本、減少出口優惠、加重環保要求等,致沿海世界工廠經營成本日高,甚至比台灣還有過之。
廿餘年前台商追求低於我們十倍的勞動成本轉戰海外,導致台灣經濟動能衰減、就業機會流失,整體產業鏈也殘缺不全。如今風水輪流轉,我們正該全力爭取較優秀又能與台灣產業鏈密切配合的台商回流;一方面快速補全產業鏈、倍增整體戰力;
另一方面,若有五萬家回流,每家投資五億、需求十名本國勞工,則總投資即高達廿五兆,就業大增五十萬人,再加上開工生產為上中游產業拉回部分流失的出路,則不僅燃眉危機立解,未來若干年產業發展、經濟的走向,都大有助益。
唯政府治理效能已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要一朝半日見到改善,難如登天,唯一的突破,就是「聚焦」。在兩方面聚焦:其一,設置單一窗口,直接面對適合返台的台商,專案加以協助輔導消除冗長的官僚程序與無謂刁難
其二是,鎖定少數幾個土地單純、環境衝擊輕微、客觀環境適當、交通設施便捷完整、基本建設妥善的區塊,從事集中式的管理。當這些區塊成效卓著而仍供不應求,則進一步開發更多區塊或擴張周邊面積。
此外,台商回流除勞工、土地,其技術人力常為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最宜以自由經濟示範區畢其功於一役;而後者復能帶進大量民間開發資金及跨國企業來此投資,其利不可勝計。這樣的良方在此最佳時機正放在政府的手邊,若連唾手可得的良方都望望然而去之,其愚豈可及?
李鈞震:
1.     「台商追求低於我們十倍的勞動成本轉戰海外,導致台灣經濟動能衰減、就業機會流失,整體產業鏈也殘缺不全。」馬凱終於承認,台商大舉投資中國,是造成台灣失業率升高、經濟力衰退的主因,所以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才是正確的。
2.     馬凱終於承認馬政府「除了口惠不斷,沒有拿出任何像樣的辦法。」為什麼5年前無法預知這種結果?主因當然是社會歷練不足,對馬團隊的「知識程度」過於高估官員無知,必然導致施政無能,導致缺乏行政效率
3.     馬凱終於承認馬政府「政府治理效能已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要一朝半日見到改善,難如登天。」馬英九政府「無能」的次要原因是,5年前馬凱沒有不斷要求行政院各部會的「行政效率」要超越新加坡,導致5年後的現在,行政院的辦事效率仍然糟糕
4.     任何好的政策或規劃,只要官員缺乏「行政效率」,最後結果一定是一團糟,這是基本常識,很可惜,5年前的馬凱缺乏這種常識。
5.     為何經建會、經濟部、財政部、政務委員都缺乏行政效率?主因當然是政務官與文官的知識水準太差;無知,必然導致無能,最後當然不會有政績
6.     為什麼會選出這些無知無能的財經內閣?當然是因為馬英九自己無知無能(但卻很自戀),所以自然而然選出跟自己一樣蠢又自戀的人當官。
7.     馬英九民調13趴,主因是「無政績又擾民」;政府無政績的主因是,官員「過於無能」;官員無能,主因是「知識水準差」。
8.     知識水準差,跟學歷高低無關,主因是沒有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並重,導致身心不健康,因此無法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整天只會忙著搞關係、拍馬屁、說大話、詐騙大眾、慾望橫流。
9.     以尹啟銘為例,缺乏國際學術地位,毫無專業素養,沒有能力在耶魯大學任教;也沒有國際大企業的行政管理經驗,更缺乏國際ISO認證的專業知識;只會講空泛的大話,不懂實務的執行細節。因此缺乏遠見與政策規劃的能力,所以只能尸位素餐。其他財經官員也都是如此。
葉佳修 -《鄉間的小路》

TDR一灘死水 T股能引活水?【摘要2012/10/12 聯合晚報】在政府的兩岸特色金融規畫中,有一項是「吸引在大陸註冊的台資企業回台第一上市」,此概念就如同當年TDR推出的理想:「吸引在港上市的台商返鄉」一般,都是為活絡台灣資本市場並向投資人介紹優秀的陸港企業(或台商企業)
只是TDR如今還如同一灘等待救援的死水,政府就又動念推出「台灣T股」計畫,對投資人而言,許多問題未解,又如何放心再投資陸資企業?
台灣T股有三大問題,一是台灣T股與香港H股有何不同?許多H股是註冊在中國的企業但在香港上市,大多以國企掛牌為主,甚至多數H股是大陸國有企業且同步在陸股上市,被稱為「A+H」股,等同台灣TDR,且這些個股已經陷入被投資人及外資炒作的困境。
大陸分析師指出,封閉的大陸A股市場一向將H股市場上的外資的動作視為投資風向標,特別是同時具有A股和H股的金融股更是如此。但是,近日已有陸媒報導,隨著全球央行積極印鈔,不少外資利用A股和H股市場環境的不同、頻繁炒股,導致同樣一家公司,兩地掛牌的股票價差明顯。
其二,雖然政府強調一定會選擇優質企業來台掛牌,但若排除掉已經在港、在美掛牌的陸企,以未曾掛牌的陸企或台商為招攬標的,那這些公司的優勢又在哪裡?是否會大多是中小型企業,以致日後又被批判不夠「重量級」或來台只為籌措資金?審查台灣T股的基礎為何。
其三,台灣T股在制度、財報公布的時程及透明度上仍有疑慮。陸資企業的財報透明度不如台灣,甚至常有造假之嫌,近兩年陸企編制假財報的事件,就已經在美國股市鬧得沸沸揚揚,導致在美上市的陸企股票陸續暴跌,美國投資人對這些陸企信心大失。
TDR市場問題懸而未決,台灣T股又再度甚囂塵上,儘管政府想活絡台股、超港(香港)追星(新加坡),但任何類股或族群的推出都將影響不少投資人。期待政府在提出概念的同時,也能記得TDR的前車之鑑。
開放T股救市? 法人:沒量推100檔也沒用【摘要10.13.2012蘋果】行政院長陳冲拋出開放陸企來台掛牌「T股」,概念類似香港H,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昨表示會研擬。
但國內法人罵聲不斷,認為大盤沒有成交量,就算推100檔股票也沒有用,且台灣類似T股概念的TDR並不算成功。
萬寶投顧協理王榮旭說:「台股現在最根本的問題是證所稅及2代健保實施,讓投資人意興闌珊,就算推100檔股票也引不起投資人的興趣,更何況要推T股,不就跟TDR意義差不多,TDR並沒有吸引到太多投資人的目光。」
法人更直指,政府現在等於是「把人打成重傷,再幫忙塗紅藥水」,也就是把台股成交量搞到低迷不堪,卻想以T股救市。法人說,台灣的公司不夠好嗎?不少台灣企業體質甚至優於陸企,現在連台股都不想買了,更遑論在台股裡買陸企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