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文化立國

【摘要2011.10.30中國時報 勇(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    經濟學家厲以寧先生說,文化還能創造不同於物質要素投入的超常規效率,就像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歐洲經濟的恢復、日本的經濟崛起和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
文化,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和韓國在先後跨入中等收入國家後,高度重視文化的作用,甚至把文化提升到比經濟更為重要的地位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曾深情地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一個有靈魂、有詩意、有精神追求的民族才能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一個有文化的大國崛起,才能得到其他國家的敬畏。文化,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大力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樹立社會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念,引導國民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成為文化發展的核心任務。
在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具有社會屬性和經濟屬性的雙重屬性,文化發展面臨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經營文化產業發展的雙重任務。
1997年前後,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和日本都不約而同地把文化產業作為新世紀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戰略,作為增加本國就業和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新興力量。
在中國, 200711月,黨的十七大報告認為,文化產業是實現中國小康社會目標「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四位一體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並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專案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
20113月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要把文化產業推動建設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這一系列國家舉措都標誌著中國文化創意國家戰略的正式形成。
文化產業化的發展緯度就是指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產業文化化的發展緯度就是指文化生產力作為一種生產力,可以融入到各行各業,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那麼我們可以運用文化創意的手段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指出,任何行業的產業鏈,都包含了1+6產業鏈。這「1」是指加工製造環節,「6」是指包括了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的六大環節。而正是後面這六大環節創造出是整條產業鏈裡面最有價值能夠創造出最多盈餘的環節。
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先生提出「創意農業」,通過文化創意把農村,農業,農民當中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的三生資源進行整合,可以通過文化創意把它的附加值體現出來。
第一,基於個人創意和創意階層,是一種智慧產業、知識產業、版權產業和審美產業,是對本地傳統文化的藝術創新;
第二,基於現代高新技術和新媒體,是一種傳媒產業和內容產業,可以大規模複製和批量化生產,具有集聚效應;
第三,面向現代市場和國際市場,要形成規模化的文化市場和文化消費;
第四,產品經營與企業經營相結合,產業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短期、零散的項目利潤經營要提升到長期、整體的企業價值經營。
文化產業成了為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和經濟進步的最大氛圍之一。廣東、山東、江蘇和北京等四個省市2010年的文化產業增加值都突破1000億,成為當地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支撐力量,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將是推動中國擺脫「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重要推進力量,將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從投資驅動、政府驅動、成本和價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品質驅動和創新驅動的高附加值經濟增長模式。
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雖然英年辭世,卻給全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和古典經濟學的「要素」經濟理論出發來看,經濟形態也從資訊經濟、知識經濟發展到創意經濟,產業升級也從資訊產業、知識產業發展到創意產業。這是一種世界潮流、趨勢。
賈伯斯開創了一個時代,一個靠創意推動的時代。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時代發展的特徵,把文化創意作為立國之本加以重視,實施文化立國戰略。 1995年日本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文化立國」方略,積極促進日本文化的國際傳播和文化產業的世界推廣。從美國華盛頓白宮前的櫻花到充斥世界各地的動畫、音樂,日本成功地塑造的經濟崛起後的文化形象,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好評。
1998年韓國明確提出「文化立國方針」和「內容韓國願景21」,要把韓國建設成為21世紀的文化大國、知識強國,要通過政府層面的法律制度建設、國家及社會的認識、創造性的內容開發、專門人才的培養等,大力推動高品質的韓國文化產品,韓國的音樂、電影、電視劇、網路遊戲迅速席捲世界市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德國當代哲學人類學家米切爾˙蘭德曼說:「文化如同生命內裡的血管系統,而血管裡流淌的是主觀精神的血」。易中天教授認為,「人民的實踐,才是文化的源泉。中國成為『文化強國』,不應該是少數精英的一廂情願,而應該是全體國民的共同追求活得有文化,中國才有文化」。
文化立國,不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種使人民變得高貴、體面、有尊嚴的生活方式,是贏得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民尊重、嚮往、認同的生活方式。
德裔美籍哲學家和社會理論家赫伯特˙馬爾庫塞認為,我們今天要成為「多向度的人」,文化立國是實現這個終極目標的一項重要的國家承諾和戰略保障。
大陸要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構建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堅持文化生產主體的多元化;大陸要全面實施市場運作,按照市場規律經營文化產業;大陸要高度注重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要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大陸要強調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樹立普遍的價值認同和國際認同。
李鈞震:
1.     政治權貴階級如果無法確實遵守「世界人權宣言」,就不可能尊重弱勢族群,不可能維護社會正義,不可能保護智慧財產權,這樣的文化水準非常低,也絕不可能推動文化水準的提升。
2.     一般百姓如果沒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沒有言論自由沒有養成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文化水準的提升就一定會變成口號、說漂亮話。
3.     1.政客不守信用、詐騙選民,如果沒有受到制裁,監察院長還自我感覺良好。2.國民黨擁有龐大黨產造成政治競爭不公平、違憲,大學教授不在意,還自我感覺良好。3.立委沒有推動獨裁者共犯的轉型正義,整天作秀,縱放陳肇敏……等司法官,還自我感覺良好。4.台灣的「公投法」法條水準不如南非,違背公平正義的憲法精神,總統還自我感覺良好。
4.     5.新聞媒體主管與台大政大新聞學教授知識水準相當差,沒有專業證照,對憲法無知,傳播沒有知識水準的內容、害死白文正、江國慶,還自我感覺良好。6.教育部沒有嚴格遵守「五育均衡並重、自我主動學習」的教育原則,仍然著重填鴨死背書,教育部官員與各級學校校長還自我感覺良好。因以上6點「自我感覺良好」台灣的文化水準絕對不可能在十年內有重大突破。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