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5日 星期日

論美國政策對未來電動車製造和服務發展的影響

 

Mahler: Symphony No. 9 in D - 4. Adagio (Sehr langs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vS_Dkcd9s

【摘要2022.9.25..工商時報】為了因應電動車時代的來臨,美國政府和汽車業者的反應兩極。一方面,拜登總統推出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除了今年「通膨降低法」提供600億美元,補助每個人最多7,500美元,並批准去年1兆美元「聯邦基礎建設法」授權75億裡面的9億,在全美35州設置充電站,同時希望在2030年達到50萬個電動車的充電站。

另一方面,福特汽車在8月下旬宣布,將裁員3,000人,未來每年將減少汽車投資最多30億美元,在2026年之前投入50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進行世紀性的轉型。

但這些措施有許多值探討之處。首先,時機不對。在期中選舉前50多天的此時此刻,聯邦政府推動電動車的決心展現,就「拚選舉」而言,緩不濟急,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其次,措施不佳。在2030年前建置50萬個充電站,忽略兩件事情:八年後的產業相當成熟,50萬個充電站放在幅員廣大的美國,有如杯水車薪;最高7,500美元的採購補助,只適用於美加墨在地製造的電動車,排除外國企業的進入,甚至是在國外生產組裝,以降低整車價格的本國企業。

最後,產業不利。對於百年汽車大廠來說,進軍電動車產業,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福特汽車8月底證實,為了要轉型發展電動車,將在北美地區和印度裁員3,000人。在萬物皆漲的2022年,汽車大廠既要面對尚未復甦的消費市場,還要回應要求加薪的工會,同時又被迫進行產業的轉型,產業的華麗轉型和勞力的需求減少,難以兼籌並顧。

事實上,在現有基礎上,發展電動車並進行汽車業的轉型,是大勢所趨,不得不然。根據疫情之前,2020年「電動車服務的未來商業模式」(Future Business Models of Autonomous Vehicle Services, 2030)研究報告,Frost & Sullivan Online Store線上付費的研究團隊指出,全球電動車服務市場在2030年,將可能高達2,030億美元。

其一,軟體更新和自動停車的「車輛服務」,2019年的2億美元、2022年的87億美元,成長到2025年的289億美元,乃至於2030年的351.5億美元。

其二,貨物樞紐站之間、消費者路邊街頭取貨、以及交付到運貨終點「最後一哩路」的「物流服務」,2019年的7.4億美元,2025年的87.3億美元,乃至於2030年可能達到344.6億美元。

其三,電動計程車和接駁車的「交通服務」,將從2023年的1,000萬美元,2026年因為技術發展的成熟而爆發成長到32.5億美元,並進而可能在2030年,達到224.1億美元。

其四,電動車未來發展、最龐大的商機之所在,反而是包括車輛故障監測和保養維護在內的「周邊服務」,從2019年的1.9億美元,2025年高速增長到308.7億美元,乃至於2030年的1,105億美元。

美國現階段的電動車發展,除了特斯拉以外,傳統汽車大廠的轉型,無疑才是重要的關鍵。電動車的產業鏈,從材料(電池/馬達/車體)、零組件/模組(電池芯/電力元件/動力馬達)、次系統(電池充電/底盤/引擎/車身與車身系統)、乃至於系統整合,環環相扣。由於美國政府致力於全球半導體的布局,CHIP 4之建置,感測晶片與電壓和溫度、以及電池負荷的監測調控,可謂息息相關。

縱然美國強大的汽車工業,馬達和電控系統的技術能力,或許不是問題。然而,不同原料的鋰電池,安全性和效率功能,利弊互見;重要的是,從稀土原料的礦場所有權與開採,最後到電池的生產,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在美墨加協定(USMCA)的轄境內製造,無論是美國政府或汽車大廠,都有各自的困境要突破。

由於當前美國社會,通貨膨脹嚴重,民生物資價格高漲,買不起或租不起房子,百工百業的缺工和罷工,無論是都市或鄉村,並不利於電動車產業的短期發展。

美國人口算是相當集中於國境周圍的都會城市,星羅棋布的公路、高速公路、以及比照聯邦標準和標誌的州際高速公路網,意味著充電站要多,充電時間要短,電池壽命要長,而且每充一次電的續航力要久。

對於幅員廣大、地廣人稀的中西部鄉村地區,以及跨越東西兩岸的貨/卡車、聯結車、貨櫃車來說,至2030年時,電動車產業製造和衍生的服務商機,將如何發展,最大的敵人還是追求低廉的運輸成本,以及聯邦政府的太慢啟動和太少投資。

中國半導體業面臨內憂外患 發展情勢不容樂觀【摘要2022.9.25..自由 劉佩真】近期半導體業景氣瀰漫從高峰開始向下修正的局面,此從WSTS下修2022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年增率由上次預測的16.7%降至13.9%,2023年更將趨緩至4.6%,顯然行業景氣已出現變化,中國半導體業也將難逃此趨緩的態勢。

除此之外,來自於美中科技戰的壓力,則是目前中國半導體業所面臨最大的難題,畢竟美方不斷出招,對岸礙於現階段在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功力仍有限,使其在追求自主可控供應鏈的建置時,處處遭到美國卡脖子的政策問題;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官方為了扶植本土的半導體廠商,而祭出多項優惠政策,然而人謀不贓的問題也陸續浮現,如中國半導體發展幕後推手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大基金高層,遭到官方連番調查,連總經理也遭受波及,反映內部有出現紀律腐敗的跡象;況且中國本身發展半導體業時也深刻體會到人才嚴重短缺的問題;顯然中國半導體業現階段正面臨內憂外患之際,整體發展情勢不容樂觀。

首先在2022年以來中國本身經濟情勢方面,除了房市爛尾樓的問題外,有鑑於第二季疫情大肆封城、第三季四川等地的限電風波與疫情再起的封城事件再起,均讓各主要市調與預測機構不斷下修中國經濟成長率的表現,多半認為2022年全年恐將跌破4%的水準,此與20218.1%相比有相當大的落差,顯然即便在中國官方不斷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祭出振興措施,但仍不敵清零政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況且美中兩強對峙下也不利於產業的發展,部分外資的撤出或是對中國投資採取審慎評估的情況頻傳,代表著2022年對岸整體經濟大環境處於較為悲觀的情勢。

而不論是IDC或是Gartner不斷下調2022PC、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裝置的全球出貨量,其中主要的原因則是來自於中國需求的不振,此則反映出2022年下半年對岸半導體業也將面臨庫存調整的狀態,畢竟來自於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的需求未如預期,國際客戶砍單的首要對象將以負責中低階製程的中國半導體業者主,反映下半年對岸本土企業所面對的行業景氣出現轉折點將相對有感。

事實上除了景氣之外,中國產官學界最為憂心的莫過於來自於美國一波接著一波針對半導體業的圍堵攻勢,包括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對中的投資限制附加條款(即獲得補貼的企業被限制在中國進行先進製程晶片投資,違反禁令者須全額退還補助款)、Chip 4四方晶片聯盟的設立讓中國晶片產業供應鏈安全受到威嚇、

美國對中國祭出新的四大出口管制等,即半導體材料氧化鎵、半導體材料金剛石、開發GAAFET結構積體電路必須用到的ECAD軟體、用餘生產和開發燃氣渦輪發動機部件或系統的壓力增益燃燒(PGC)技術等,後續又延伸至美國暫停旗下所有針對AI高速運算及數據中心在中國市場的發貨,等同掐住中國後續超級運算電腦的根本。

而中國雖欲反擊,但礙於全球高階半導體設備、材料、關鍵核心晶片、EDA等多數掌握於美方企業或盟友手上,加上各國目前將半導體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保護主義至上使得中方難以藉由收購海外優質資產方式快速強化自身的競爭力,況且現階段要進行國際挖角相對困難,更加劇中國半導體人才不足的問題,況且美中關係已難以修復,可預見未來美對中的管制程度僅會有增無減,此對於現階段要快速提升行業國產化的局面形成雪上加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