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on Eberl - Concerto for 2 Pianos in B-flat major, Op.45 (18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g0Wtx2WaYM
【摘要2022.10.4.二.壹蘋】諾貝爾生醫獎今天(10/3)揭曉,由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博(Svante
Pääbo)奪獎,國內學者坦言,此一結果令人有些意外,但也使基礎科學研究者大為振奮,因為台灣的學術環境過於忽視基礎科學,該位得主的研究更澄清了多項人類演化的誤解,對生醫發展意義重大。
本次由進化遺傳學權威取得諾貝爾生醫獎,陽交大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可文亞說,這樣的結果彰顯了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帕博的研究脈絡奠定了我們對人類演化的了解,是一步一步堆起來的知識,也提醒研究者,不要浮躁、要靜下心,問一些基礎的問題,不要馬上連結到應用,台灣學術氛圍對於基礎科學過於忽視。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院士李文雄表示,諾貝爾獎本來都是重視醫學研究,這次給遺傳研究學者,對基礎研究者是很大的鼓勵,遺傳演化對人類觀念非常重要,甚至與社會事件都有關連,每個人對遺傳學都要有基本認識,才有正確的觀念,避免引起種族歧視或不愉快的事情,「這次諾貝爾獎做出非常好的選擇」。
陽交大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周成功指出,本次生醫獎得得主澄清了人類演化上的扭曲觀察,一開始因為現代人的粒線體中,沒有任何與尼安德塔人相關的基因,因此學界一度認為兩者毫無關聯,但本位得主透過古人類遺骸的DNA定序,證實尼安德塔人的獨特訊息出現在人類的基因體中。
周成功說,此一發現表示兩者中是有過性行為,並產生後代的,且因為粒線體來自母體,當時有趣的結論是,尼安德塔人的男性與現代人的女性交往,因此尼安德塔人的基因跑到現代人身上,相反的情況則很少,或是沒有發生,所以現代人粒線體中,才沒有任何與尼安德塔人相關的信息。
該位得主在2010年阿爾泰山、已知應是尼安德塔人居住的洞穴中,發現新人種丹尼索瓦人,後來又發現,丹尼索瓦人作為現代人遠親,70萬年前就與人類分道揚鑣,但重要遺傳資訊存在現代人基因體中,且亞洲人帶了特別多的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序列。
周成功說,新冠肺炎感染可以看到非常有趣的分析,英國研究發現新冠肺炎住院者中,在3號染色體上較高比例出現來自尼安德塔人的基因訊息,進一步研究又揭露,新冠肺炎病危患者的12號染色體反而少掉了其他尼安德塔人的基因資訊,意味著現代人從尼安德塔人遺傳到的遺傳資訊有些是保護作用,有些是讓我們更容易是到感染。
針對本位得主對於生醫相關的影響,周成功說,丹尼索瓦人的遺傳資訊大多流向亞洲,亞洲、南洋人的基因體帶有眾多丹尼索瓦人的資訊,但過去研究中發現的都是尼安德塔人的疾病研究與影響,與丹尼索瓦人的遺傳資訊研究反而很少。
台灣未來可以透過Bio bank可以分析序列,加上健保資料庫數據,相信能找到有用的線索,了解帶了哪些丹尼索瓦人的獨特遺傳資訊,會讓你比較容易得到或不容易得到哪種疾病,他相信這樣的研究只有台灣能做,也一定要去做。
爸爸也得過諾貝爾生醫獎!【摘要2022.10.4.二.自由】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博(Svante Pääbo)3日榮獲2022年諾貝爾生醫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值得注意的是,帕博的父親、已故瑞典生化學家伯格斯特龍(Sune
Bergstrom)生前也曾拿過同一個獎項;此外他還曾自曝曾以為自己是同性戀。
67歲的帕博以研究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基因聞名,不僅完成「尼安德塔人基因定序」這項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還發現全新的古人種「丹尼索瓦人」(Denisova)。為表彰他在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領域的研究發現有重大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特頒諾貝爾生醫獎予以肯定。
過去諾貝爾科學相關獎項都會授予2至3人,帕博不只是少數單獨獲獎者,也是首位演化遺傳學者獲得生醫獎殊榮。
帕博的父親伯格斯特龍,生前因為對前列腺素的研究,於1982年與瑞典科學家薩米爾松(Bengt
Ingemar Samuelsson)和英國藥理學家與生物學家范恩(John R.
Vane)共同獲得生醫獎。諾貝爾基金會表示,這是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頒發以來,第8組父母和子女都獲獎的案例。
帕博其實是伯格斯特龍的私生子,帕博也在該書中透露,他曾以為自己是同性戀,直到遇到他的妻子、靈長類動物學家維吉蘭特(Linda
Vigila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