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台灣經濟走緩不只是景氣循環問題

【工商時報2012.11.05摘要】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調降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至1.05%,這已是去年八月以來連續九度下修。經濟成長如此之低,雖是受全球景氣拖累所致,惟台灣競爭優勢下滑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今天再看看環球透視、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預測,赫然發現台灣的經濟成長在四小龍裡已是敬陪末座
TaiwanWhere Mountains Meet The Sea

IMF最新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1.3%、韓國2.7%、新加坡2.4%、香港1.8%;另依環球透視十月報告,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也同樣在四小龍居末。而據主計總處日前的預測,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更僅1.05%,比國際機構預測數還要差。同樣受全球景氣循環的影響,台灣所受衝擊要遠比其他國家來得嚴重。
何以同樣面對景氣低緩,南韓前三季的工業生產仍成長2.1%,日本成長1.6%,台灣卻衰退1.5%?何以前三季日本、南韓出口僅微幅下滑0.5%、1.5%,而台灣卻下滑近4%?這說明台灣今年經濟表現欠佳,除了可歸責於全球景氣循環之外,台灣經濟競爭力走下坡當是更重要的原因。
「台灣是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出口好壞對台灣經濟影響至鉅,而台灣這些年來除了有產業過度集中的困境之外,更有出口價格頻頻走跌的危機。」2001年網路泡沫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如此,2012年歐債危機亦是如此,這幾乎已是台灣的宿命。
台灣產業過度集中於電子資訊已非新聞,近四年政府不斷宣示要改善這個結構,但並未見到絲毫成效。這樣的產業結構使得去年台灣出口產品裡有四成集中於電子與資訊產品,但我們的競爭對手南韓,其電子與資訊產品僅占出口兩成,其餘船舶、汽車、石化產品也都各占一成,家電、紡織也各有一席之地。
韓國均衡的產業結構,使得南韓不致受單一產業循環的衝擊,以今年上半年為例,當半導體、面板、手機出口連月下滑時,汽車出口卻大幅成長16%,汽車零組件成長10%,機械設備成長10。兩相平衡,讓南韓出口不致像台灣出現如此大的跌幅。
「自2005年以來台灣貿易條件持續惡化,當南韓出口物價指數由100升至111、德國由100升至110、美國由100升至124,台灣卻由100降至99。在進口農工原料價格大漲之下,這一期間台灣的TOT100降至74。試想,貿易條件惡化,經濟動能如何提升?」
台灣在產業過度集中、貿易條件轉壞之下,優勢無從發揮。在過去兩岸還未三通,兩岸情勢緊張之時,不少人認為只要三通,透過兩岸貿易投資的合作,即可解決台灣經濟停滯的困局,惟兩岸直航已經四年了,兩岸各類經貿合作不可謂不多,但台灣經濟的困局依舊未解
「台灣這四年來確實自兩岸經貿交流獲致了一些成長動能,不過台灣經濟成長最根本的問題包括產業結構過度向電子產業傾斜、貿易條件逐年惡化,依然未獲改善,以致如今台灣經濟成長落居四小龍之末。」歸根結底,唯有從提升產業附加價值、改善貿易條件、平衡產業結構的方向研提政策,才是正辦。
李鈞震:
1.     只要經濟部、經建會、財政部……的行政效率」通過國際ISO認證,台灣政府整體行政效率超越新加坡;加上台灣主要公立大學「學術水準」超越南韓、新加坡,台灣的企業會自己找出路,自然有國際競爭力。
2.     當台灣政府的「行政效率」與「學術水準」超越南韓、新加坡,台灣的創新能力、研發能力人才素質才能大幅提昇,才有可能做到「提升產業附加價值、改善貿易條件、平衡產業結構」。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搶救台灣經濟 先調降證交稅 【中國時報2012.11.05摘要】考察國內外市場的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憂心地指出,目前台灣經濟還在掙扎當中。刺激景氣的當務之急是調降證交稅,若證交稅能調降到千分之1.5,台股就可能超越8000點。他也建議政府將目前閒置的廠房低價租給願意返台的台商,並解決台商回台投資可能面臨的資金查稅問題。
作為工商界領袖,駱錦明在專訪中提出五大對策救經濟,包括救股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放寬引進人才的相關規定,更有效地運用閒置土地和台灣的資金。雖然台灣經濟成長率面臨保1的困境,但駱錦明提醒,「我們不要忘了自己是有錢人」。他建議趁歐美經濟低迷時,由國發基金和企業合作,到海外併購企業,以取得關鍵技術和優質品牌。
駱錦明表示,台灣經濟的榮枯和中國經濟情勢有直接關聯,而且有「兩極化」的現象,如果大陸景氣好,台灣經濟成長會比大陸快;若大陸經濟下滑,台灣經濟下跌得更凶。今年大陸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只有7.5%,無法保8,雖然台灣9月景氣燈號中止連10藍,轉為黃藍燈,但他認為台灣經濟還在掙扎當中。
駱錦明指出,台灣股市受到種種原因影響,尤其是證所稅將開徵,使得交易量大幅縮減,這代表投資人已喪失信心。「這件事很要緊,大家不要小看股市。」股市是一國景氣推動的原動力,台灣經濟本來有反轉的跡象,卻被台股整個打下來。
政府訂政策沒有考慮到後果,為了公平正義,卻損傷了經濟景氣,結果影響更大。如何讓證券市場恢復以前的成交量是當務之急。「先救股市,投資人信心回來了,消費者信心也會回來,對國家的信心也會恢復。」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駱錦明認為,現在政府主導生化和文創產業發展也是對的,但台灣的產業總會發生一窩蜂的現象,政府應站在領導地位,對全國的產業進行量能監控,不要再發生過度供給的情況。台灣很多產業因為過度投資,最後就是銀行遭殃。
在人才引進方面,駱錦明指出,台灣應該要更開放,更具有世界觀。「現在台灣不只是藍領很難進來,連白領階級也很難引進,而且自己的人才都被國外挖光了。」台灣外勞和本勞的薪資也應該脫勾處理,對於人才問題政府應該要有長遠的思維。
各縣市也都有一些蚊子館閒置,他表示,很多企業來台投資都覺得台灣土地很貴,其實這些空置的廠房和蚊子館政府就可以拿出來租借,例如可以長期低租給台商,既可吸引台商回台,也可提高使用效益。
駱錦明說,台商回台投資首先會被追查資金來源有沒有繳過稅。因為台灣實施海外所得課稅,這件事會影響台商資金匯回的意願,政府相關單位得想辦法處理。
最近駱錦明到中南部拜訪企業主,結果很多老闆抱怨工廠找不到工人,可是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也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這中間something is wrong。(有些事出了問題)。」明年工商協進會將統計各企業會員需要的人才種類及人數,由工商協進會主動接洽相關學校作仲介服務,如果有適合的人才就預先跟學校訂好學生,一畢業就到有需求的企業上班。「而且我們不收仲介費。」
證所稅扼殺新股生機
【摘要11.5.2012許啟智 蘋果】台北股市第四季新股申請上市櫃高達30家,是證券史上最熱絡的一季,花團錦簇背後的真相是,證所稅即將開徵,新上市櫃公司股東售股將課重稅,這一波最大熱潮過後,台灣新股上市寒冬將至,未來申請上市櫃公司將大幅萎縮,證券業者的承銷部門即將打烊,沒有新企業的台股將逐步老化凋零,投資吸引力大幅下滑,這將是台股的真正危機!
明年開徵證所稅已是定局,台灣今年來股市交易量萎縮全球景氣不明,減少個人投資活動舉世皆然,一個活絡的證券市場有兩個條件,須在次級交易(上市櫃公司)市場有良好交易量,在初級發行(申請新上市櫃)市場有更多生力軍加入,景氣好、自然次級市場交易量就會增多。
但在立法院提出的證所稅版本中,102年起新上市櫃公司股東售出持股必須繳納15%的利得,持有一年減至7.5%,上市後三年降至3.75%,此種對未上市櫃公司立足點不平等的課徵條件,引發未上市櫃企業主恐慌,只要符合條件,紛紛搶在年底前兩個月申請上市。
台股的發行市場日後可以半關門了,資本額小的年輕公司,明年起一旦上市櫃後售股,就成須納稅的二等股民(102年前上市櫃公司不用),有些公司可能轉往香港、新加坡等友善的證交所申請上市,但更多公司可能打消上市櫃意願,台灣股票發行市場將全面空洞化
台股不論台積電、鴻海、華碩等公司都是經篩選、由發行市場挑出來的好公司,這些發行市場過關的小雞、經過交易市場股民認同、公司經營得宜,最後變成大母雞,甚至每年貢獻稅收的大金雞;這種證券市場由發行、交易面全面性選擇出好標的作法,將隨著新的「核實課稅」證所稅新制完全斷鏈,台股全面老化,只有老人,沒有新生兒的股市,終將逐步衰弱。
通過一個完全摧毀證券發行市場的證所稅法條,證實我們付薪水養的立委都是一群蠢蛋;財政部長張盛和說「證所稅是飛機在滑行」,但飛上天的飛機總要降落吧,明年此時,將「核實課稅」條款中新上市櫃股東課稅條款廢除吧!讓這些年輕的新上市公司經營者,有機會和張忠謀、郭台銘一起上資本市場學習;等這些小雞長大再來取蛋,必須對這些股市新生兒拔毛課稅,難不成台灣真的窮瘋了!

1 則留言:

  1. I have read a few good stuff here. Definitely value bookmarking
    for revisiting. I surprise how much effort you
    put to make one of these wonderful informative web site.


    Review my web blog - bmi chart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