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短視的台灣 普魯士的遠見 美國的高學費

藝術文化

Star Trek Mega Suite: 50th Anniversary Tribute to the Music of Star Tre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fXhmdjOqGI

【摘要2022.6.10..聯合報 劉明德】除了美國之外,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最好的大學,都是公立的,無一例外,即使是牛津、劍橋也是公立的。何謂公立?政府出最主要的錢,學生免費或只出一部份。

若把學校當作一家公司來看待,那麼,德國政府是最傻的,因為德國的學校,從小學到博士班都是免費的,一毛錢也不收,還不像台灣的國立大學,一學期還要收2.5萬元以上(附帶一說,我在德國攻讀博士學位,也沒花到一毛錢學雜費)。

根據德國聯邦政府在2021年的預算,德國政府花在教育的支出,高達1651億歐元,若按照一些人的思維,這1651億就相當於損失,因此,政府不應該繼續賠錢辦教育,而應該讓所有學校都民營化(,如此,政府預算就可以省下一大筆),按一些人的鼓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麼做更有競爭力,不適者淘汰。確實有人想這麼做,但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那就是促進社會的分裂對立、互相指責、讓國家變得又貧又弱,就像永遠難以翻身的南美與非洲,而他們都掉入了別人的陷阱。

相對於德國政府對教育支出的大方,台灣政府對教育支出就顯得「精明」。以2021年德國為例,聯邦德國的教育支出(不包含各邦政府)為1651億歐元,以8300萬德國人來算,相當於每個人獲得62738元新台幣的教育經費。

反觀台灣,2022年的教育預算2761億新台幣,以台灣2350萬人來算,相當於每個人獲得12004元新台幣,換言之,台灣政府把錢花在人民身上的教育經費只有德國政府的19%如果單看帳面上的損益,那麼,台灣政府很懂得「撙節開支」,實際是很自私,才會做出如此愚蠢的決定。

那麼,德國政府對教育為什麼那麼慷慨呢?難道他們不懂得省錢、不懂得賺錢、不懂得損益平衡?完全不是,他們眼光長遠、他們的政治人物想到中產階層以及窮苦人民。

就全世界來說,教育這項產品,一直都是自費的。如今,全世界,包括台灣,之所以有免費教育享用,都要感謝普魯士國王。因為,普魯士(德國的前身)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從此,義務教育在世界上普及開來。

早在1717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就頒佈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義務教育法規》,規定所有未成年,無論男女貴賤,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當時的普魯士,還遠遠稱不上富裕,身邊的大臣為這筆龐大開支是否值得而爭論不已,這時,威廉一世斬釘截鐵地說:「這些錢相對於我的長遠收益來說,算得了什麼?我推廣教育,改善的將是我整個國民的素質啊!」

德國的教育雖然免費,但品質並非低劣,相反的,都是高品質,不輸給世界上任何一所私立名校。那麼,德國的免費教育,難道就只是提昇國民的素質而已嗎?喔,不,它還有凝聚國民向心力,更重要的是,促進社會的階層流動和公平正義,以及因此而來的社會安定祥和。

我們都知道,美國大學的學費是出名的貴,沒有原因的嗎?當然是有「設計意圖」的啦。多貴呢?以2021- 2022學年為例,美國的私立大學學費平均38185美元(折合112萬元新台幣),即便是州內的公立大學,平均一學年也要10338美元(折合30萬元新台幣),那麼,美國昂貴的大學教育對美國本身是好的嗎?

對一個國家而言,高昂的學費首先起到的作用是固化階層,這就是美國階層越來越固化的主因。受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最有效途徑,一旦受教育成為一筆家庭的沈重負擔,那麼,很多人因此就被擋在改變命運的大門之外,也就是說,能夠上場競技的人,立刻少掉了二分之一甚至可達三分之二(2018年,美國獲得學士以上學位的人數占其人口的35%)以上的競爭對手,這時,有錢子弟繼續成功的機會就大多了,這就是一個社會當中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制度性來源之一。

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必然造成社會財富的不公平分配,因為社會財富的不公平分配必然造成社會的人為分化,因為社會的人為分化,必然造成社會的衝突,這就是美國社會槍聲屢響,內部衝突愈來愈大以至於不可解的原因之一。

換言之,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高昂的家庭教育支出,起到的,不是凝聚社會而是撕裂社會的作用,這一點,美國槍聲可為明證。

PS

1.          德國的稅金,跟台灣的稅金相比,有比較便宜嗎?

2.          稅金收得多,才有足夠的預算支付教育、社福、健保的支出。

3.          並不是教育支出多,教育品質就比較好;關鍵在大學教授的知識水準是不是國際一流,如此才能教育出高品質的大學生與中小學教師。

病毒再演化 共存風險要部署【摘要2022.6.10..中時 金傳春、陳世英、趙黛瑜、高全良、張科】自新冠Omicron變異病毒異軍突起,在各國防疫疲乏漸鬆綁時,迅速擴增版圖,大有復燃燎原之態!台灣因海島屏障、早啟動邊境管制及民眾戴口罩酒精洗手等行動配合度高,前兩年防疫有小驚幸無大險!去年Alpha病毒造成雙北疫情與Delta病毒入侵屏東枋寮,也因「清零政策」防疫成功,未讓病毒久駐台灣。

今年初Omicron變異病毒於各國再度引發疫情,鑒於國外分析顯示Omicron病毒引起不顯性感染與輕症較多,對醫療量能的威脅不若初期的病毒株,因此防疫策略漸由「清零」轉為「共存」,開放大型商業與宗教等民生經濟活動,此後台灣總病例數隨之攀升,感染年齡自青壯年走向老少等免疫脆弱族群,流行地自北向南與由都會區往外擴散,更伴隨重症/致死率的上升!

為了減少民眾不必要的恐慌,政府積極宣導「不顯性感染和輕症為99.7%」,但Omicron病毒早自演化分支BA.1進化為BA.2而增加重症率,家庭、學校、工作/餐飲/娛樂場所、社區、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陸續出現許多「群聚病例」,很難避免增加新「優勢病毒株」的風險。

事實上,RNA病毒在複製子代病毒時,因沒校正而常生基因變異;尤其病毒為求在宿主體內活存而易有「適應性突變」(adaptive mutation)。由台灣過去登革熱與2009H1N1新型流感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群聚病例」有助於病毒在持續傳染過程,越能擇出「優勢」病毒株selection-advantageous strain);而Omicron病毒更是個中翹楚,如能迅速傳染多人、可感染多種細胞(甚至包括沒有病毒受器receptor的細胞)、高子代病毒量及逃脫宿主免疫的能力。

因此,當感染人數飆升而群聚病例增多時,居上風的優勢病毒易進一步演化而增加後續防疫難度!幸醫療機構全力應對,至今尚未出現國外收治量能飽和崩潰的慘狀。

最大的問題是Omicron病毒株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已與第一代疫苗的2019年最初期的武漢病毒株迥異,而台灣近月流行的Omicron BA.2.3病毒的棘蛋白也與武漢病毒株有42個胺基酸的差異,加上抗體衰退,以及Omicron具有逃脫中和抗體的胺基酸,導致施打三劑疫苗後仍無法避免Omicron感染,造成近月感染率上升,而醫護人員感染更讓醫療人力吃緊。面對Omicron及新變異病毒株的挑戰,未來防疫作為必須如履薄冰審慎整合規劃,誠摯建議:

一、強化縣市衛生局以衛生地理資訊建立區級的新冠病毒「重症暨相關症候群偵測」及「流行病學曲線監測」的防疫網,前者偵測重症的呼吸道與中樞神經系統症候群之病例數,在何地攀升及其感染的病毒(包括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後者監測疫情趨勢是否在趨緩後出現再次攀升,從大數據盡早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異株」或爆發其他病毒流行的可能性。

二、仿英國、巴西、南非在新發生率、重症率、致死率陡升地區,每週採檢,隨機抽樣進行病毒全基因定序,踏實察覺台灣某地是否出現「優勢」病毒致禍。

三、深入調查已接種3劑且無慢性病的重症與死亡病例之風險因素,並採檢分析其病毒基因。

四、掌握重症的全貌流行病學特徵,作為優先施打加強針或通用疫苗的對象。

五、衛生教育降低家庭/就學/工作處/長照機構內的傳播,明訂早期投藥機制,減少群聚病例後的重症/死亡竄升。

六、指揮中心與食藥署應及早激勵產官學合作研發國產新一代「新冠通用疫苗」(universal vaccine),甚至流感與新冠雙價疫苗。

七、科技部與國衛院宜推動「呼吸道傳染病原快速檢測」國家隊,為秋冬防疫早做準備。

顯然地,Omicron病毒在人們輕忽中壯大。不顯性感染與輕症帶病毒者恰是病毒生生不息的「儲存窩」(reservoir),即時偵測與去除感染,並改用能抵抗多種變異病毒的長效性新冠通用疫苗,才可杜絕無窮後患。

(作者金傳春為台大流行病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及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陳世英為台大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暨品管中心主任、趙黛瑜為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教授、高全良為台大醫院病毒室前主任、張科為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管制室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