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抗疫未盡之戰 醫療革新5趨勢


Top 30 Best of Diana Ross | Diana Ross Greatest Hits Full Album
【摘要2020.6.28.蘋果 周百謙】面對新冠病毒威脅,初期台灣就快速組成國家隊,在工具機廠商與口罩等製造商全力投入下,展現工業實力,透過口罩的大量生產與供應,保護民眾呼吸道黏膜不會被病毒附著及複製,快速完備第一線防護。在產官學合作下,透過過往累積的產品技術,不管是快篩技術,以及疫苗製作技術的獨立或跨國發展,都擴大了國家隊的防護層面。
這次的疫情,不但改變了大家生活的方式,除了在醫療照護面上的革新外,也凸顯透過新趨勢科技的應用,可以有效控制疫情,改善疾病控制。從醫療革新的角度而言,包含了5個部分:
一、大數據:透過大數據的累積與分析,相關手機訊號的收集,讓指揮中心得以了解指標案例的行蹤及活動範圍,也應用在旅遊熱點的預測上,這些資料的累積都有助於疫情的管控。
但是除了隱私爭議外,目前的應用面仍有可改善之處,如1968軟體的設計,是否可以加上更多變數去預測社交距離的不足,同時區分密閉式空間、半開放式空間,以及開放式空間的不同,科學評估病毒在不同通風條件下影響,讓軟體能真實呈現可能群聚風險。
由於病毒在體外的存活率會受到溫濕度影響,透過大數據中溫濕度的預測,在未來也可能用於推估病毒的傳播風險。有效掌握疾病模式,精準推估指標案例影像範圍,可以讓防疫相關的隔離措施簡化,透過戴口罩與勤洗手,可以讓社會經濟維持常態,讓新興病毒的影響層面降低。
二、物聯網應用的穿戴式裝置:輕症患者有可能因病情變化迅速,轉變成多重器官損傷或呼吸衰竭,影響生命。在日本及其他國家,都有報導居家隔離患者在檢疫期間死亡的案例。透過穿戴式裝置偵測呼吸、血壓、心跳,以及氧氣飽和度,在物聯網概念下,上傳到醫療單位,讓輕症患者病情變化被掌握,進一步降低猝死風險
這部分北醫附醫和工研院及相關業者已進行整合,讓病患可以在醫院或家裡,透過遠距監控、智慧啟動的攝影機等,讓醫護人員得以和病患交談並進行初步診斷,讓照護無距離,降低疾病相關風險。
三、人工智慧趨勢預測:從新冠肺炎發現第一例以來,大量的醫學文獻發表已經說明新冠病毒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局限在病毒的直接作用,部分是來自於病毒對患者體內淋巴球造成數目與功能的異常,以及免疫系統引起的免疫失調現象,使得患者失去對病毒的防禦作用。
透過患者抽血數據中,生物標記以及相關生理徵象的監測,可以推測病情發展是否會加速,合併氧氣飽和度與呼吸次數的改變,可以評估與呼吸器的使用是否必須提前。
透過參數的完整化,合併患者病毒篩檢、抗體偵測作為體內病毒是否有產生有效抗體的依據,提前投予病毒治療藥物時間,不但可以讓重症病患治療超前部署,更可以讓資源調度合理化,降低醫護的負擔。
四、非特異型的病毒消毒設計:部分的消毒藥劑,被證明可以控制病毒生長。透過在環境表面的消毒產生長時間破壞病毒作用,減少後續傳染。
另外,透過吸入方法讓病毒生長失效,能讓初期感染者或無症狀帶原者,降低病毒量,減少後續病毒複製風險,並縮短隔離時間。這些體內與體外的消毒設計,不但可以有效延緩病毒傳播速度,更可以協助病患減少其他相關病原體的傳播問題,降低相關傳染性疾病共同存在風險,改善治療困難度。
五、醫療機器人:在大多數的呼吸道傳染疾病中,醫護人員進行一般型醫療任務時便暴露於病毒中,這部分包括量測生理徵象、與病患交談、更換點滴液,以及注射藥物等。由於進入病毒高風險區,不但造成高感染機率,更大幅度的耗損隔離防護裝備。
台灣原本在工具機及機器人方面布局已久,在附加不同模組的設計下,可以協助醫護人員在隔離室外就能進行一般型醫療任務。透過更多的遠距監測設備的加入,醫療機器人勢必可望在功能完備下,有效的降低醫療人力需求,同時維繫經常性的醫療巡視,讓醫療端與病患端的需求都可望獲得最佳平衡。
雖然新冠病毒的肆虐不可避免,短期間內看不到盡頭,同時因環境變遷與空氣污染,新興傳染性疾病勢必改變型態,一再反撲。相信經歷這次的新冠疫情,未來全世界的經濟活動以及社會互動模式勢必受到影響,但隨著眾多研究的累積所產生的對策,將有效降低疾病威脅。我們可以累積經驗,了解控制病毒之道,並強化相關產業整合,化危機為轉機。
後疫時代的經營管理新思維【摘要2020.6.28.蘋果 何飛鵬】全球的肺炎疫情截至27日已超越900萬例,死亡人數也已接近50萬例。許多的國家在疫情稍緩、社會重啟之後,都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的重建階段,每一個人都在猜測,後疫時代的人類社會將如何發展,經濟將如何走向,生活將如何過。
許多企業在疫情中大受重傷,像旅遊業、航空業、郵輪業、餐飲業,他們都在期待後疫時代的景氣反彈行情。可是對大多數的企業,他們也在觀察著未來經濟的趨勢走向,準備展開後疫情時代的新布局。可以確定的是:肺炎疫情讓全人類向數位世界靠攏,而逐漸遠離傳統世界,在疫情中所有的人類行為都朝線上與遠距發展、遠距醫療、遠距教學、遠距上班、線上交易、線上遊戲、線上會議……,一切都奠基於數位,一向都向數位看齊。這是後疫時代的經營管理新思維,所有的企業都必需擁抱「數位轉型」。
根據台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的定義,企業的「數位轉型」可分為三面向:
(一)數位卓越營運:基於數位化能力,達成流程運作、工作支援及營運決策效率的提升。
(二)數位客戶體驗:基於數位能力,增進對於顧客的接觸、認識、訊息掌握與拓展的成效。
(三)數位商模再造:運用數位化能力與數位資產,開創新產品及新服務模式,並創造新的獲利空間與價值。
當所有的公司都擁抱數位化之後,最明顯的就是所有數位工具:包括筆電、手機及伺服器產業都出現急增的市場需求,也造成相關產業的榮景,這是後疫時代我們首先接受到的市場訊息。
許多的傳統產業過去雖然感受到數位化浪潮的衝擊,但由於未受具體影響,所以仍有許多傳統產業仍然活在實體世界中,並未積極數位化。可是這次的疫情,迫使他們要推動遠距上班,並召開線上會議,這讓所有的傳統產業一夕之間覺醒,不擁抱數位可能喪失存活能力,不得不迎頭趕上。
對部分已在嘗試數位化的企業而言,也發覺必需進一步優化數位能力,以強化和顧客的關係。許多的餐飲事業,增加外送服務,並進一步強化線上行銷能力,都說明了要用數位化來改變客戶體驗。許多的製造業也開始增強線上銷售服務,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聊備一格。還有更多的企業試圖用數位化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勞斯萊斯過去以賣飛機引擎為主,但卻搖身一變為販賣引擎使用時數,並附加維修服務,這都是創造了新的生意模式。
而後疫時代對企業經營管理最大的衝擊,莫過於遠距上班。許多企業一夕之間驚覺,遠距上班並不複雜,也十分可行。許多年輕的上班族對遠距上班大表歡迎,而企業如果實施遠距上班更是現代化進步企業的表徵,因此許多企業已把遠距上班的制度列入未來的工作進程,看來一個全新的數位世界已不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