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儲能、光電、微電網可以解決大停電?

 

Mozart: Oboenkonzert C-Dur KV 314 ∙ hr-Sinfonieorchester ∙ François Leleux ∙ Andrés Orozco-Estrad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rVtXPpuRI

【摘要2022.3.14..中時 陳立誠】303大停電後,全國各界檢討政府能源轉型政策聲浪高漲。但也不乏為政府政策辯護的文章。「303全台大停電事件:停電是因為電力不足嗎?」為代表作,細讀該文,不外乎抹黑核電及煤電,並大力支持政府之再生能源、智慧電網及儲能裝置等政策。

該文説「當日亦有工商業用戶,因設有儲能設備,發揮不斷電系統的功能,而未受衝擊。」又説「工業大用戶有設置再生能源之義務規範,應設置占其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或是儲能設備。」

奇怪了,在蔡政府大力推動能源轉型政策之前,提供穩定電力是台電天職,用戶哪需分擔這些「政策責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定「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

本來就是因為政府達不到本身訂得太高的再生能源裝置目標,硬是強迫民間企業「共襄盛舉」。現在斷電了反而怪民間怎麼自己不發電、不儲能?責任撇得乾乾淨淨。這種言論也只有政府打手説得出口。

先談「儲能」,儲能一方面可以緩解綠電不穩定之特性,更可以在陽光、風力充沛,而綠電供電超過需求時,將多發的電儲存起來,等以後使用。綠電與儲能相輔相成,若是完全配套,世界上根本就不需要核電及煤電。聽起來技術完全可行,為何沒有全球普遍實施呢?還是老問題:太貴。

以電動車與汽油車相較,汽油車最貴的就是汽油引擎,技術極其複雜。電動車動力來自馬達,電動車沒有汽油引擎,全車機械系統極為簡單,但為何電動車比汽油車貴上許多,全球電動車都要靠政策補貼才有銷路呢?

原因就是電池太貴。特斯拉電動車之電池只能儲200度的電,售價超過一萬美元,電力系統儲能能量少說為汽車電池萬倍,儲得起嗎?因此,目前全球電力系統電池多為調頻為主,儲能為輔。

以美國而言,全國電力系統電池儲能能力還不到全國用電一分鐘。德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極大,經常超過全國用電,德國有將多餘的綠電「儲能」?德國現在仍然以負電價,貼錢將多餘綠電輸往鄰國。

該文也提及,台電已將儲能目標由原本50萬瓩提升為100萬瓩,但303跳電超過1000萬瓩,要花不知多高天價設置100萬瓩儲能電池,在發生大停電時還是不管用。

該文也大力鼓吹光電,好像有了光電,在電網停止供電時,用戶可以靠太陽能「自給自足」。但實際上303大停電時,太陽光電也大量卸載,為什麼?

太陽能面板發出來的電是高壓直流電,不能直接把它接到家中電器用品,必須要經過一個逆變器轉成交流,然後併入市電。逆變器必須配合市電的相位與電壓以免電力逆流。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工作:當外部無供電時,逆變器必須截斷太陽能系統的供電。沒錯,這和一般人所想的相反,市電停電時,你家的太陽能系統也必須停止,以免造成所謂「電力孤島」現象。為何要這樣做?

交流電有所謂相位,如果你家的太陽能在大停電時繼續供電,相位一定與台電供應市電的相位不同。一旦市電恢復供電,市電不可能專門為你家的太陽能系統來調整相位,直接通電上去的結果,就是家庭電器用品損壞。當然大型太陽能場域可加裝自動切換開關(ATS)處理對相,但對於小規模太陽能而言,是划不來的。

鼓吹再生能源的政府及業者,最愛談分散式電網303大停電之後更是鼓吹分散式電網的好處。分散式電網是一個很好的理想,但是除非再生能源能夠持久提供穩定電力,不然必須將再生能源併入現行電網。

而再生能源的發電密度太低,每單位面積的發電量太少,只能併接入電網末端。再加上前述防止電力孤島的必要設備,以及能即時反應各地區發電量與需電量,以便電力系統調節其他發電廠的量測設備與通訊設備,這些東西通通合在一起,就稱為「微電網」,這是發展再生能源所不可少的必要基礎建設。

實際上,以微電網設備的數量、安裝與維護人力,粗估下來足夠蓋好幾座核四了。這也就是該文質疑台電「並未提出整體台灣在電網強化上投資的總預算」的原因,因為提出來會嚇死人。

蔡政府的532能源規劃,不但使電費增加2500億元,大幅增加不穩定綠電的電力系統滲透率,必將增加未來大規模停電的機率,該文為何一字不提呢?儲能、光電、微電網都不是解決大停電威脅的解方。

PS

1.          大中小企業廠房,應該裝太陽能;公家機關屋頂也應該都裝太陽能。

2.          政府應該提高電價,才不會有太多人養成浪費能源的生活習慣;台灣由於電價太便宜,所以有太多的電能源被浪費掉。跟歐盟、日本、南韓比較,台灣電費太便宜,同時電能浪費也是世界第一。

3.          政府要加強鼓勵節能減碳,電能源要開源,也要節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