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童振源 (一) 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


09年國殤月論壇9
1、   事實上,520之後,中國政府多次對外強調,「無論兩岸關係如何演變,一個中國原則絕不改變。」由於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中國對於「一個中國」的定義,台灣的說法等於實質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框架」。
2、   在選舉期間,蕭萬長副總統曾表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馬總統也表示「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是一個民主國家」。521日,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9月初馬政府卻又表示台灣是「一個地區」。而且,馬總統做為國家主權的象徵,卻不顧台灣的國家尊嚴,願意接受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稱呼他為「馬先生」;在民意強烈反彈之後,馬總統竟然仍接受陳雲林以「你」稱呼他。
3、   在選舉期間,馬總統表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台灣等於中華民國。就職後,馬總統卻表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這是憲法的規定,總統必須恪遵憲法。可是馬總統在對外闡述我們國家立場時又經常以「台灣」稱呼我們的國家獲做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從來不曾以「中國」領導人自居,或稱呼我們的國家為「中國」。到底中華民國是台灣,還是中國,完全讓國人混淆
4、   在選舉期間,馬總統說他燒成灰也是台灣人,絕口不提他是中國人,而且表示他在選台灣總統,「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不關中國的事,也不容許中國干涉!」但是,他在就職演說中卻說,兩岸同屬中華民族10月底他又說兩岸人民只是戶籍的不同,不是國籍不同。原來,在馬總統的認知裡,台灣2,300萬人民與中國13億人民是同一民族、同一國人。這些說法與台灣主體性完全是背道而馳,也違背馬總統競選的說法。
5、   在選舉期間,馬英九也對中國政府的六四屠殺與西藏鎮壓強烈批判。但是,上任後,馬總統對於六四屠殺的評價,竟然是中國政府比起三十年前有很大的進展成果,而且馬政府也不再批評中國政府侵犯人權與自由,也沒有聲援中國人權與民主的案例12月初,達賴喇嘛剛表達有意願訪問台灣,馬總統卻立即表示此時此刻不宜,總統府說這是為了顧及兩岸關係發展。(徐弘毅2009/2/27紀錄)
李鈞震:
1、   一個人對自己做過的承諾,反悔,甚至不承認,並且一再如此,表示這是「習慣」的問題。
2、   一個習慣性不守承諾的人,一定是沒有主見,沒有理想與信仰,知識程度與能力不足,因此經常說到做不到。
3、   一個習慣性不守承諾的人,他的幕僚、朋友與家庭成員,一定逐漸跟他一樣,經常說到、做不到
4、   社會上,如果有許多習慣性不守承諾的人,那一定會產生許多黑心商品,公務人員行政效率不彰,司法一定不公平、有多重標準。
5、   一個習慣性不守承諾的社會,大家為了名利互相詐騙,最後一定演變成經濟風暴、文化墮落、家庭破碎
6、   男女關係愈複雜的社會,離婚率高的社會,一定是有一個習慣性不守承諾的社會。這個社會充滿風險、不安定,將使得社會的恐懼感增加,社會的暴力、犯罪案件增多,忽視人權,民不聊生。
7、   如果,社會中有人堅持守信用、重承諾,就有不同的社會文化在互相競爭,最後,野蠻不守信用的社群,一定會遭到社會淘汰。
8、   終身學習習慣的人,因為不斷的在挑戰困難,養成刻苦耐勞的習慣,因此比較有能力信守承諾。任何人,只要不好學,當上官員都會經常撕毀承諾。
9、   許多政客,當然會說他們會守信用,但是其實都在詐騙百姓。百姓怎麼分辨政客會不會守信用呢?那要看他們對他們想要做的事,有沒有足夠的知識水準,能不能清晰地分析執行的過程,有沒有提出明確的保證「萬一跳票」要怎麼自我懲罰。
10、             政客如果對如何負責,講得不清不楚,就表示他一定不想負責,一定會找藉口閃避,一定會戀棧權力,最後一定會變成不沾鍋。
11、             百姓如果有知識學問,就容易看穿政客到底會不會詐騙,政客也比較不敢輕易地開支票,不敢輕易地欺騙大眾;百姓如果知識水準不太高(不是學歷的問題),那麼政客絕對會詐騙百姓,絕對不可能有例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